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美誉,在我国诗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诗词哪个版本最好(辛弃疾诗词创造的时代背景)(1)

辛弃疾出生的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是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年代,是一个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年代。由于北宋政权的腐败没落,在我国东北部崛起的女真族发动对北宋王朝的战争,“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1140年,辛弃疾在山东济南府历城县出生时,北方的广大地区已经被被金国占领。由于当时的女真族是游牧民族,文明程度相对中原民族较为落后,所以女真人入主中原后,民族冲突比较激烈,中原人民怨声载道,民族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辛弃疾诗词哪个版本最好(辛弃疾诗词创造的时代背景)(2)

辛弃疾自幼就目睹和感受了种种民族压迫,在他身上打上了深深的民族意识烙印,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更使他从小在心里埋下了反抗民族压迫的火种。

北宋灭亡后,南宋王朝在抗金过程中,在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的带领下逐渐取得优势,一度收复了北方的许多失地,抗金形势一片大好。

但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主和派为了自身利益,置民族大义于不顾,一味的通过对女真贵族的屈膝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苟且偷安。

辛弃疾诗词哪个版本最好(辛弃疾诗词创造的时代背景)(3)

在整个南宋王朝,北伐抗金,收复失地,一直是当时仁人志士的伟大梦想,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位英雄,时刻梦想着指挥百万大军一路北上,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然而,南宋的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苟安于江南的半壁江山,极力阻扰北伐,辛弃疾一生沉浮于官场的矛盾斗争之中,这对他的生活道路、世界观和诗词创作,都产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影响,给他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为他诗词的豪放之气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