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顾名思义,就是把书给烧了。

即便往小了说,也不是什么文雅之举,有辱斯文。若是放在国家层面,那就更是了不得,极有可能因此而造成“文化断层”。

就好比我们如今,之所以在研究古代历史的时候有很多谜团都没有解开,顶多也就是推测阶段,其实就是因为没有相关的记载传承下来,从而形成了一些“空白的岁月”,这就是“文化断层”。

秦始皇当年为何要焚书坑儒(因焚书而成为罪人的秦始皇)(1)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秦始皇的“焚书”事件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秦始皇为了保证秦朝的稳固,故而下令“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也就是仅保留《秦记》,其他的书就都不要了,全烧了。

秦始皇也因此被很多人认定为“千古罪人”,毕竟当时大量的焚烧书籍事件确实是存在的,可问题是秦始皇真的将除《秦记》以外的所有书籍都烧了吗?

并没有,秦始皇其实只是替别人背了“锅”,成了我们现代人口中的“背锅侠”,也就是被冤枉了。

秦始皇当年为何要焚书坑儒(因焚书而成为罪人的秦始皇)(2)

秦始皇成了“背锅侠”

大家想啊,史书所记载的“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其实并非是最后的执行命令,只是丞相李斯所提出的一个建议。

虽然秦始皇也采纳了,但是其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却并非不管什么书都烧了,而是有选择性的。

主要焚烧的实则是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也就是统一六国之前的那些诸侯国以及上古先贤的一些事迹。

起因也正是因为当时有不少人引用这些事迹来诽谤秦始皇,长此以往,势必就会对秦始皇统治地位的稳固造成极大影响,所以他下令焚烧这些书籍也无可厚非。

秦始皇当年为何要焚书坑儒(因焚书而成为罪人的秦始皇)(3)

毕竟秦始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央集权”,而不是继续推行“分封制”,所以不光要实现疆域上的统一,思想上也必须实现统一。

而且一些跟医学、占卜等实用性方面的书籍秦始皇并没有焚烧。

这也就意味着秦始皇其实就是想用自己的治理方式来管理朝政,从而达到所谓的“厚今焚古”。

更何况当时秦始皇针对的也只是民间,他提前就下令让朝中的“博士官”,也就是一些儒家学者将那些被焚烧的书籍都各自收藏了一份,由官方保存,只是不在民间流传而已。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秦始皇因“焚书”而造就“文化断层”的现象其实是不存在的。

可问题是后来这些书确实是丢了不少,那么这个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出在项羽的身上。

秦始皇当年为何要焚书坑儒(因焚书而成为罪人的秦始皇)(4)

项羽火烧咸阳宫

众所周知,项羽虽然是一个勇猛果敢的武将,但其自身实则并不喜欢学习,这点从项羽小时候不愿意跟随“项梁”读书的事迹中就很明显的能看出来。

而且项羽还是楚国人,跟秦始皇真可谓是有着国破家仇之恨,对于秦人以及秦朝的一些东西自然也就不会喜欢,更不屑于使用。

所以在项羽进入咸阳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放火烧了咸阳宫,甚至就连当时刚刚打好地基的“阿房宫”都不放过。

秦始皇当年为何要焚书坑儒(因焚书而成为罪人的秦始皇)(5)

即便是时至今日,在阿房宫遗址里面,很多当时所堆积的建筑材料中的板瓦、筒瓦、瓦当等诸多物件都有被大火烧过的痕迹,而且还有大量被火烧毁的墙皮残块出土。

这也就意味着当时咸阳宫大火整整焚烧了三个月的事件极有可能就是真实事件。

而“咸阳”正是秦朝的都城所在,那么那些由官方保存的书自然也就是在“咸阳”保存。

继而在项羽的一把火之下,能留下的又还能有多少呢?

秦始皇当年为何要焚书坑儒(因焚书而成为罪人的秦始皇)(6)

好在在项羽之前,刘邦也曾进过咸阳,刘邦的处理方式就人性化多了,下令守关、封藏府库,恢复社会秩序,一切都看似井井有条。

而且还让萧何从中取出了很多关于地理图册、律法文献、以及户籍档案等方面的书,间接的为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毕竟刘邦其实继承的也是秦始皇的“中央集权统治体系”,西汉初期所采用的其实也是秦朝律法。

不过就是去除了秦朝时期的一系列苛捐杂税,同时摒弃了秦朝时期的法家“严刑峻法”统治思想,采用了道家“黄老学说”,推行了无为而治统治思想体系。

并且萧何后面所做出的《九章律》,其原型所根据的也正是《秦律》。

秦始皇当年为何要焚书坑儒(因焚书而成为罪人的秦始皇)(7)

结束语

显而易见,秦始皇的焚书之举,其实是给楚霸王“项羽”背了锅,正如清朝学者刘大櫆在《焚书辩》中所说,“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

只不过在秦朝时期,“儒法之争”也正是闹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而秦朝所采纳的又是“法家思想”,对儒家思想有着一定的抵制,故而出现一些儒生刻意抹黑秦始皇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真正的“焚书”之“锅”到底是谁的,相信大家也应该见仁见智,能够一目了然了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