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省和辽、吉、黑三省一样,自始即被日本侵略者列为攻占的目标,但因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对偏在西南的热河地区,最初主要妄图通过当地军阀汤玉麟之手,不战而取。汤玉麟原为张作霖的同伙,曾任第二十七师五十三旅旅长,因参加张勋复辟曾一度亡命于内蒙,后经汲金纯和张景惠说情,与冯麟阁一道又回归到张作的魔下,1920年任东边镇守使兼右路巡防队统领,第一次奉直战时右路巡防队改编为第十一混成旅参加战争,第二次奉直战时又以第十一师师长头衔参战,并于1926年进入热河,成为热河都统,后又以热河省主席资格兼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长官。“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千方百计策动汤玉麟叛国从敌。汤态度暖味。他镇压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却又不去参加伪政权。1932年2月16日,关东军网罗汉奸召开所谓“建国会议”时,汤玉鳞只是发出一纸表示“服从会议决定”的电报。之后,他被任命为伪满参议府副议长和伪热河省长,但从未出任亮相。汤玉麟的如此向背与其处境有关。

热河沦陷是谁赢回了热河(九一八事变后热河省沦陷始末)(1)

1936年热河省地图

关东军在对汤玉麟进行诱引和谋略的同时,未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发动攻势的机会。1932年2月,由关东军松井清助大佐直接操纵的以甘珠尔扎布为头目的伪蒙古自治军就曾进攻热河。此次是甘珠尔扎布等第二次在关东军唆使下拼凑伪蒙军,也同1931年10月13日伪内蒙独立军在通辽被击溃散一样,以可耻的失败而告终。热河省骑兵配合义勇军不但粉碎伪蒙军,而且击毙了松井清助。1932年7月,关东军第八师团还制造了石本事件,妄图借机进犯热河。石本权四郎,是关东军派驻热河地区北票的联络员,从事策动热河驻军降日、罗致汉奸的政治谋略和搜集情报的秘密活动。7月中旬,石本赴朝阳与张晓山密谋的消息被朱雾青的救国军所侦知。朱的救国军李海峰不受命,巧妙地控制了石本所乘的火车,生擒了石本,押至义勇军营地。于是,第八师团便以石本失踪为借口,向热河省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还唆使汉奸在朝阳一带进行暴乱。7月17日更有日军和装甲列车出动于朝阳车站。只因驻热中国陆军严阵以待,并破坏了南岭隧道,才使关东军的装甲列车不克西进。7月26日,日军再度向热军进攻,8月7日还向热河省政府提出哀求的美敦书,要求48小时内交还石本。恫吓种种,不一而足。只因日本侵略者当时正值焦头烂额之际,无力发动更进一步的全面进攻。当时关东军司令官萱向日本参谋本部报称:“鉴于全面情况,不可能立即将大规模作战指向热河”,因为,进攻热河“至少须使用两个师团”,不但占领热河,还要“打倒张学良政权”。关东军当时主要还是大搞军事讹诈,以图慑服中国当局。1932年冬,日伪再次对汤玉辨胁追利诱,提出所谓“满热一体”的要求:汤派代表常驻长春;把铁路从北票延伸到热河;在承德设无线电台,等等。结果,汤玉麟根据张学良的电令,全然拒绝。

1932年,白山黑水,松辽大地,到处点燃起抗日烽火之后,热河省的战略地位,更显得格外重要。它与华北只是长城一墙之隔,成为关内外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的武装斗争的桥梁。辽西抗日义勇军格外活跃,更富有战斗力,善于同敌人周旋,其原因即在于此。1932年末至1933年初,东北各地各路义勇军都连遭日伪围剿,大都难以为继,唯有辽西抗日义勇军仍在坚持战斗,虽然它也趋向低潮。同时,在各地区难以继续战斗的各路义勇军,也纷纷云集热河,谋求抗日事业的继续发展。据日本军部统计,当时集结在热河境内的中国抗日军,包括正规军和义勇军等达13.3万人。如果再把当时陆续集结在长城线上的中央军、华北军以及其他部队,总数达35万人以上。

1932年8月,武藤信义任关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任关东军参谋长之后,进攻热河的作战准备即将提上日程。当时,第八师团已侵入辽西。同年末,第六师团也被调来满。后来的情况表明,进攻热河之战,是事变以来日军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战役。除第八、第六师团外,还有第十四混成旅团、第三十三混成旅团和骑兵第四旅团等。伪满洲国方面,除筹措军费、征集劳力和车马,以及准备在热河建伪政权机构外,还要拼凑伪军上阵,替日本侵略者充当走卒和炮灰。根据关东军的旨意,伪满军政部总长张景惠任进攻热河的伪军总司令,张海鹏任前敌总指挥。日本侵略者以伪热河省长和伪热河警备军司令官为诱饵,迫使张海鹏把他的洮辽军大部分拿上阵。其他由关东军直接操纵的伪匪军有:刘桂堂的“护国军”;程国瑞的暂编第二军;李寿山的独立第一旅;丁强的“救国军”;川岛芳子的“定国军”等等。

日本帝国主义无论是为了攻占热河,还是扩大侵略华北,都势必首先夺取战略要隘一一山海关。山海关亦称榆关。1900年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后,根据不平等的辛丑条约,榆、秦(皇岛)就一直驻有日本军队。中国方面也驻有军队,“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边防军何柱国的第九旅的一部扼守在那里。当时常受到归天津日驻屯军辖属的山海关守备队的骚扰。锦州沦陷后,又受到关东军第二十师团和后来的第八师团的威胁。榆、秦海面还有日本海军舰游弋。所以,何柱国部三方受夹击。而日方又对其软硬兼施。1932年5月,日军的挑衅升级。10月1日,伪满国境警察队冲入山海关,强登“天下第一关”城墙,造成与中国驻军的冲突,双方各死亡1名士兵,此即所谓第一次山海关事件。

1932年12月8日,关东军的铁甲车又炮击山海关守军司令部和公安局附近,反诬事件是因中国哨兵开枪引起的。而当何柱国出面交涉时,又胁迫其取缔抗日活动,脱离张学良,实行所谓“自治”。何柱国拒绝后,他们便阴谋我力夺取榆关。关东军授意落合山海关守备队长,挑起与何部的纠纷,作为迫使何军撤退的借口,如何军不撤即行使武力,强行夺取。经过密谋而采取的办法是:伪满国境警察队山海关派遣队长柏叶勇一密派4名警察队员,掷手榴弹爆炸了日本宪兵队部和日本守备队出张所前面的铁路线,然后向何柱国部栽赃,声称手榴弹系何部所有,故系何部所为。此事发生在1933年1月1日晚11时。天亮后,儿玉中尉指挥的1个中队被派往南门外,要求何军开门并撤离。何军不允,日军乃征发附近居民的竹梯攀墙登城。何部出于自卫,投掷手榴弹,击毙儿玉中尉,击伤3名日兵。此即所谓手榴弹事件和南门事件。关东军以此为借口,命令驻锦州的第四混成旅团、即铃木旅团出动。1月2日,该旅团到达山海关后,即把落合守备队和伪满国境警察队纳入指挥之下,准备攻榆。何柱国当时不在榆关。铃木旅团长要求何必须在1月3日午前10时前归榆,以应交涉。实际上,1月2日攻击已经开始。3日拂晓还有3艘日本炮舰从秦皇岛驶来助战。何部英勇抗击日军飞机、坦克和炮舰的联合攻势,但因孤立无援,3日下午从北门撤出城外,在撤退过程中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守卫榆关南门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九旅六二六团一营一一安德馨营,用大刀与敌人肉搏,无一投降,全部殉国。日本侵略者夺取榆关是有预谋、有组织的侵略行径,事后却推卸罪责。而国民政府直至1933年1月22日才照会日本驻华公使,揭露事实真相,指出日军在进攻山海关后,还在九门口、石门寨等地攻击中国军队,“并在北平等处,对于人烟稠密地方,持械游行及举行作战演习。”

关东军进攻热河不单是为了占领热河。在进攻开始时,关东军司令官在所谓“声明”中说得十分露骨:“如果华北政权对我军采取积极的实力行动时,则不能不引起战祸以至华北。”同一天日本还向南京国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声称“难保战局不及于华北方面。”实际上,对于日本这种夺取热河进犯华北的侵略意图,中国方面早已得知。眼看冀热不保危及中原,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不能一味地袖手旁观。1932年8月,国民政府即撤销北平绥靖公署而代之以军委会北平分会,由张学良任代委员长,以统一指挥长城内外的军队。山海关事件后,在关东军磨刀霍霍,图热日急的战云笼罩的紧迫形势下,行政院长宋子文、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干、内政部长黄绍竑等先后来平。1933年2月18日,宋子文同张学良还特意到热河视察。无论国民政府还是张学良的东北军,似乎都是誓死确保冀热巩固平津,决心与日军决以雌雄。而这当然是全国人民热切期望之所在。“此时,华北军已编成8个军团和1个预备军团。其中直接担任热河防守任务的有第4军团万福麟所属第53军6个师,第5军团汤玉麟部所属55军1个师、4个旅,第6军团张作相部所属第41军8个旅和第63军及挺进军等,共约8万人。对热防御作战的部署是:除以第1军团确保津塘、第2军团确保滦东、第3军团确保冀北、第7军团确保察东、第8军团及预备军团集中于北平附近外,在热河境内划凌南、凌源、平泉到承德的公路以南为第1集团军防区;以北为第2集团军防区。前者主要由万福麟第4军团6个师担任,后者由张作相、汤玉麟分别率第5、第6军团担任。”

关东军选择在1933年2月24日国联通过对日本的“劝告”方案,而日本代表表示退出国联的前一天即23日,分三路开始进攻的。北路:骑兵第四旅团一一茂木部队,23日由通辽出发,24日到开鲁,进攻李海青部,26日在下窪一带攻击冯占海部,3月2日占领赤峰;第六师团一坂本部队大部分,23日从通辽出发,一部分由彰武出发,8月2日也侵入赤峰,第六师团的另一部分——松田支队由朝阳寺出发,8日侵入建平,5日侵入赤峰。中路:第八师团一一西部队,21日即已占领北票,继而以3路纵队从义县、锦州方面前进,25日人朝阳,8月2日占凌源,8日占平泉4日占领承德。南路:混成第十四旅团一服部部队从绥中开始进攻,3月2日到达凌源,掩护主力第八师团与张学良正规军作战。伪军动作迟缓,未能随上日军。张海鹏的洮辽军司令部3月9日才进入赤峰。

中国守军虽早有准备,但在日军攻势面前却一败涂地,节节后退。义勇军的指挥不统一是导致全线动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担任主要防线的,如万福麟、孙殿英部本无抗战之心,腹背受敌之后遂相继后退。另如参加中路防御的董福亭第一○七旅,和迎战北路的崔兴武骑兵第九旅,或者不战即溃,或者一战即降。而几个主将也纷纷弃战逃离:万福麟从凌源退到喜峰口;孙殿英从赤峰撤至多伦;远在承德的汤玉麟更是惊慌失措,弃城南逃滦平;刚从北平到达承德的张作相的第二集团军司令部则撤回古北口。

热河失陷,舆论哗然。在举国一片谴责声中,汤玉麟受到通缉,张学良引咎辞职(1933年8月8日)。然而,这一切都未换来日本帝国主义的收敛和缓进。占领承德和热河省境的关东军,马不停蹄,立即越过长城,侵冀东,进逼平津。尽管国民政府调将遣兵,重新部署,但是,由蒋介石亲充总司令而由何应钦代理的拥有7个军团、13个军、36个师、15个旅以及直属部队,共25万人,并凭惜万里长城坚固防线,却未能阻挡住日本关东军两个师团加上一二个旅团的攻击,纷纷后撤。最后,国民政府与日方签订了妥协投降的《塘沽协定》,将热河与华北之间的冀东22个县划为“非武装区”。从此,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和华北的侵略,都转入另一阶段。对于伪满洲国,由于建立了伪热河省,省一级伪政权才算齐全,伪满政权在日本的疯狂武装侵略中也算建立起来了。

附:热河省

简称热,省会承德市,是中华民国的省份之一,也是东北四省之一。民国3年(1914年)1月,设热河特别区。民国17年(1928年)9月,明令改制为省。1933年3月,日军攻占热河,成立热河省行政指导公署。下设2办事处:朝阳办事处,管辖朝阳、阜新、凌源、平泉、大宁、凌南6县;赤峰办事处,管辖赤峰、建平、全宁、绥东4县。省直辖承德、围场、隆化、泺平、丰宁、青龙等县。5月3日,设立热河省公署。 1934年5月31日裁撤2办事处。12月1日,朝阳、阜新等县划归锦州省。1938年1月1日实行《热河省及锦州省内旗制》,境内各旗成为行政区。同日兴安西省翁牛特左旗划属热河省。1941年1月1日,废除热河、锦州2省共8县的县制,实行单一的旗行政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5年7月30日撤销该省。位于目前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