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形势的总基调是稳中有“变”,变还是坏的变化。专业人士分析,汽车产业面临国内投资放缓、房价上涨、消费信心走低、环保治理加严,排放标准提前实施、股市低迷、油价上涨、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逐渐显现等内外部多种压力影响。

对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进行了预测。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低速增长,基于三点分析,一是需求空间增长的逻辑没有改变;二是宏观经济将呈现稳中有变的发展趋势,但增速在6%以上;三是汽车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宏观政策上仍讲究稳定。

除了车市稳中有“变”,汽车技术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对汽车出行产生变革性的影响。“轻量化、智能化、电动化、互联化等新四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新趋 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专家王东川表示,环保、安全、舒 适及经济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但这些都是不断进步的变量,要求会越来越高。

聚氨酯在汽车上应用(汽车新变化聚氨酯新方向)(1)

汽车是聚氨酯材料应用的重要领域。 座椅、头枕、仪表盘、顶棚、方向盘、保险杠、密封……在汽车座舱、外饰及其它系统中,聚氨酯材料随处可见,且因其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 那么,汽车市场形势及“新四化”技术趋势对聚氨酯材料影响有多大?目前车用聚氨酯材料应用还有哪些新方向?未来车用聚氨酯行业的发展又将走向何方?

汽车新变化给聚氨酯材料带来了新方向

“轻量化对车用材料应用提出了新要求。”王东川介绍,美国轻量化的汽车发展目标,2020年要在2013年的基础上降重20%,2025年要降重30%。其中整个车身系统计划减重35%,底盘减重25%,动力总成15%。中国油耗法规要求:2020年达到5升/百公里的目标,整车必须减重15-20%的轻量化目标。因此,未来汽车将会从材料选择等各个方面进行轻量化考虑。

一是在座舱系统领域,2017年-2022年汽车泡沫系统将有9.4%的增长;二是汽车轻量化将促进新型PU基复合材料的应用,PU基空腔填充及功能粘接剂将高速发展,其广泛应用在钢板弹簧、车身外表等零件上。PU基S-RIM纤维增强反映注射轻量化车身外饰件应用技术,是聚氨材料在汽车上应用的新领域。可见,聚氨酯基复合材料在今后的车身及结构件上会有较快的发展。

聚氨酯在汽车上应用(汽车新变化聚氨酯新方向)(2)

超细纤维聚氨脂合成皮革超纤革(PU合成革超细超纤革)具有耐磨、耐寒、透气、耐老化、质地柔软以及外观漂亮等优点,正在逐步代替天然皮革。未来PU合成革超细超纤革会广泛应用在汽车内饰中。

当然,挑战也很大。一是在汽车新技术的变革中,座舱系统 面临新结构、新功能的挑战 ,在其功能、造型、新型选材概念上对聚氨酯材料带来一些挑战,也有可能被其他材料替代。二是面临 绿色环保可回收法规的挑战 ,比如聚氨酯材料的气味、VOC(有机物的挥发性)、可回收等问题影响应用。三是 声学泡沫材料面临降噪新需求的挑战 ,比如EV噪声特点、电磁噪声特点。

降低汽车内饰污染 聚氨酯行业“群策群力”

“新变化对汽车产业环保性、安全性、舒适性及经济性都提出了新要求,塑料、皮革、橡胶的广泛应用对车内空气质量产生了诸多影响。”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宋广生 如是说。

聚氨酯在汽车上应用(汽车新变化聚氨酯新方向)(3)

介绍了几种降低汽车内饰材料污染的技术路线。一是原始材料控制,包括低挥发材料、无挥发材料、具有吸附功能的材料、具有催化功能的材料、复合型材料等;二是在制造工艺控制上,包括低胶组合、无胶组合、卡扣组合、一次成型工艺、复合型组合工艺等;三是生产环境控制,包括注意设备清洗、环境通风、物料保护、外界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等。

其实,从事聚氨酯材料的企业,更是重视聚氨酯材料的气味、VOC、可回收等问题的研究。针对汽车的低散发、轻量化、舒适安全等新变化,陶氏化学、万华化学、奥斯佳材料、山东一诺、黎明化工等企业都带来了聚氨酯材料气味及VOC控制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