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滴滴金”和“麦秸楟”小炮仗

童年的“滴滴金”和“麦秸楟”小炮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北宋•王安石《元日》描写春节的诗句。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1)

时光流逝,冬去春来,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不变的是四季的轮回,变化的是年的味道、年的习俗。

社会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年味的感受也在变化。总感觉住的房子更宽敞了,吃的食物更丰盛了,穿的衣服更漂亮了,灯笼更大了,电视手机也更智能化了,却少了街坊邻居的热情,少了喜庆欢乐的气氛,年味也因此感觉变淡了,老辈们留下的年俗也已简化甚至丢失了。

10月16日,一条新闻《菏泽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将于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施行。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儿时在农村过年燃放 “滴滴金”和“麦秸楟”小炮仗的情景来。

我们这里的“烟花”不叫“烟花”,叫“气火的”,孩子点的“鞭炮”不叫“鞭炮”叫“麦秸楟”、“ 小炮仗”,元宵节,孩子燃放的烟花被称作“滴滴金”。

记得四、五岁时,爷爷赶年集回来,总会买几桶“哧花”,捎带一把“滴滴金”,把我们堂兄弟几个叫去,每人发上几根,并再三嘱咐白天不能点,要到十五黑了放。后来结了婚,每逢春节带孩子回家,父亲早已买好了划炮、摔炮等,也还有“滴滴金”,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堂屋八仙桌子上,等着孩子们来玩。记得常常是儿子一到家,跑下车立马开点。父亲急不可待地拆好鞭炮,摆好放好,然后打着火机递过去,让孩子点,等儿子点着,捻子正在“哧哧”的时候,一旁的父亲总会迅速地跑过去,捂上他孙子的耳朵。“砰、咚”随着空中一声巨响,儿子蹦着跳着欢呼着,一旁的父亲加入他们的行列,正可谓“天伦之乐”。

一盒、两盒,一挂、两挂,直到孩子们什么时候玩够、点够,父亲才催促他们去吃饭。

我小时候放鞭炮没有孩子们幸运,常常是一个年下下来就几个“麦秸楟”、几根“滴滴金”,常常是攥在手里让伙伴看了又看也不舍得点,一旦听到那里有点炮的就跑过去,检拾人家的“约蔫跑”,再安个捻点,真不行就剥开哧花。也常有伙伴抢到“约蔫跑”,攥在手里响的,村里有个二哥就被“约蔫跑”炸烂手心。

小时候,我也做过“滴滴金”,记得和光腚伙计从灶前灰坑里拔出“灰机的”(木炭性质的焦灰),揉碎成粉状,再到茅房砖墙上刮些白色的硝末,混合加上铁末,用废作业本卷成状如老爹抽的纸烟细筒状,一点一头,虽然“哧哧”响,但没有买公家的闪光绚丽。

我是学文的,后来经问询山大学化学的女儿才知:滴滴金是用重铬酸钾、硼酸、合金(钛等)、氧化铜、铝渣和药用浆糊做的,属于电光烟花产品中的一种,此产品采用燃点较低的金属粉末,经过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电光花。燃烧时火星四射,虽然会带有点烟产生,但并不会影响整体效果,四射的火星,也不用担心会燃烧衣服、头发等。拿在手上即可燃放,规格各异,室内外燃放均可,安全性能好,适于各年龄层次人士使用,尤其小孩,情侣,聚会,酒吧,KTV等使用,燃放时使之兴奋激情。实属家庭聚会及其他各类晚会赏玩之佳品。

记得儿时的 “滴滴金”是一种长长的火药线, 最吸引我的还是正月十五那天才放的滴滴金儿。晚上吃完饭,小伙伴们都急不可耐的从家里跑出来,每人手里拿着一把滴滴金儿和一根点燃的香。香是用来引燃滴滴金儿的,香比较长,点火的时候不会烫着手,比较的安全。黑色的夜,滴滴滴金儿在手里快速燃烧,光芒四射,燃烧的噼里啪啦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往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小孩儿们手握一端,将另一端用燃烧着的香点燃,会燃放出金色的火花,有的还伴有轻微的炸响声,火花随着噼里啪啦的声响,一朵朵小金星闪烁着不停地跌落下来,因此,被称之为“滴滴金”。

“麦秸楟”又称“小鞭”、“小炮仗”,是一种十分细小的鞭炮,长约2-3公分,细的如麦秸秆。过年离不开各种鞭炮。但大鞭炮的威力太过凶猛,我们孩子是不敢放的,而且还会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父亲常常给我们买一挂“麦秸楟”。

一进腊月,清脆的鞭炮稀稀拉拉的响起来,小时候,胆子小,不敢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把炮埝子拿在手里点,哧哧冒一阵烟,再往上一抛,在空中炸响。一开始我放在地上点,后来学会了,捏在手里点,快响的时候扔出去,

再后来,常把大炮仗的埝子上的火药剥出来,这样可以延长爆炸事件,有充分的时间跑到远方,捂住耳朵。不过有时也会发生一件很尴尬的事,炮长时间不爆炸,总想去看看怎么回事,刚走到旁边“砰”的一声,震的耳朵“嗡嗡”的。后来都是用玉米秸或棉花杆点着火,手捂住耳朵,才敢放鞭炮。

记得一放学,一帮半大的孩子放了学就往村里唯一一个代销店跑,那时鞭炮可以拆开来卖,小鞭一分钱三个,双响三分钱一个。平时孩子兜里有几分钱那是舍不得花的,这时就派上了用场,花几分钱买些散鞭炮,放学后几个毛头孩子凑在一起,一只一只放着过瘾,有时不免搞个恶作剧,看哪个胆小的女同学走过,悄悄点个小鞭扔过去,“叭”的一声吓人一跳,几个躲在一旁的“坏小子”便哈哈大笑。一次小鞭恰巧扔在某女同学脑后的风帽里响了,女同学吓哭了,结果几个“肇事者”都被老师叫到讲台罚站……

过了小年放了假,孩子们便缠着父母要鞭炮,没有很高的奢求,过年的新衣服可以不要,一毛九分钱的100头一挂小鞭炮和十几个双响那是必须的。放炮仗也是玩出了花样的,我们经常两人配合,找一只旧罐头桶(轻铁皮包装的那种),一人负责找平地把炮仗立住点燃,一个负责往上扣罐头桶,“嘭”地一声闷响,小铁罐头桶被打的飞高好几米。一阵欢呼,异地再战……也有捣蛋的恶做剧的,把“小炮仗”插到狗屎粑粑上,随着一声清响,粪便炸的四分五裂。,

如今,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烟花礼炮,花样繁多,绽放开来五彩缤纷,流光溢彩。不知为何,人到中年的我却对烟花鞭炮感不起兴趣了,完全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期盼。尤其年三十聚精会神看春晚的时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不但让人心烦,而且空气污染在在随时加剧。每年除夕夜至大年初一,国内众多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迅速大幅增加,直接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其罪魁祸首就是来自于鞭炮烟花的无节制燃放。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儿时放滴滴金儿的经历已经过去了三、四十年,但每到过年,一听到放鞭炮的声音,儿时放滴滴金儿时那种灿烂耀眼、噼里啪啦的景象仍然历历在目、清晰如初。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2)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3)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4)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5)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6)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7)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8)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9)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10)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11)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12)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13)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14)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15)

作者简介:马学民,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先后在菏泽市十中、菏泽市实验中学、菏泽市开发区党群工作部、党工委政策研究室、丹阳街道办事处工作,曾任中共菏泽市开发区工委机关报《今日开发区报》主编,现任丹阳街道办事处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菏泽市民俗学会会员、菏泽市儒学研究会、牡丹区作家协会、开发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菏泽市祖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秘书长。

2012年主持编写《丹阳志》。2017年出版由菏泽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常健作序、150多万字的个人新闻作品集《春华秋实》一书。参与编写中央党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巡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力实现中国梦》,《曹州知名将士集传》、《曹州留学生集传》、《曹州杏坛名师集传》、《曹州文坛名仕集传》等文献资料汇编等20多部。先后在凤凰、人民、中国共产党网、新华、新浪、光明、搜狐、网易、大众等10多个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大众日报》、《支部生活》、《齐鲁晚报》、《菏泽日报》、《牡丹晚报》等多家刊物发表新闻作品1560多篇。

2011年起历时6年,牵头发起主修涉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等23个省、700多个村、30万人的《开濮曹徐马氏族谱》。2017年11月份,《在“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暨文创产品交流大会”上,经全国姓氏家谱专家综合评审,荣获“中华好家谱”最佳内容特等奖。现任世界马氏联谊总会副秘书长、九州马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华海内外马氏联谊总会副秘书长,中华海内外马氏文化研究总会副会长,《紫山》编辑部副主任、《中华马氏研究》副主编、《九州马氏文化研究会会刊》主编。2017年4月12日,出席在海南省亚洲博鳌论坛举办的世界马氏联谊总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任秘书处副秘书长,负责文件起草编印等。

2003年获得菏泽市委、市政府专项奖励先进个人,2006年被菏泽市委组织部评为菏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被菏泽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评委“菏泽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2017年菏泽市创城百名先进人物,连续11年被菏泽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舆情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连续12年被评为《菏泽日报》“优秀通讯员”。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16)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17)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18)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19)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20)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21)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22)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23)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24)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25)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26)

曾经的童年麦田捡麦子(青未了马学民童年的)(27)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