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从西周开始就实行了宗法制,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就是正妻的大儿子。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我国封建社会结束。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

商周时期天子法定继承人,称太子。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就称为皇太子。“太子”并非与生俱来的身份,而是皇帝赋予的身份。只有获得“册封”,才会取得太子的身份。

而皇帝立太子一般是立皇后生的大儿子,也就是嫡长子。要废一个太子不仅要遭到文武百官的反对,而且还要遭到封建伦理道德的谴责。如果是杀兄立位的,都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

但在隋唐时期却有两个皇帝就是因为杀兄而当上皇帝的,这两个人就是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两人都是因为同样的杀兄篡位的,但他们的结局却不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篡位前都立下不朽战功

杨广(569年-618年),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

开皇八年(588年),刚二十岁的杨广率军灭陈。开皇十年(590年),又率军与杨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并在镇守江南期间为稳定叛变局势颇有成效、政绩突出。同时他表现得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由此赢得了朝野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

隋唐四个皇帝都是谁(隋唐有两个皇帝)(1)

李世民(598-649年),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他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后鼓动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唐朝建立后,被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二、发动政变,杀兄篡位,分别成为隋、唐的第二位皇帝

晋王杨广为了废掉太子杨勇继承皇位,听信了萧美娘的建议,用美色去取悦越国公杨素,并派出宇文化及亲自请越王公来府上,献上琴乐六姬。

并诬陷太子杨勇上奏参越王公一本,说“越国公权倾朝野,不可一世,并有谋反之心,要皇上下令诛杀”。引起越国公太怒,由此对杨勇产生怨恨。这时宇文化及乘机向越国公提出废掉太子杨勇,另立晋王为太子,并以金银、高官相诱惑,使越王公动心。

隋唐四个皇帝都是谁(隋唐有两个皇帝)(2)

越国公杨素以喝酒名义进宫进见皇上,在喝酒时,向皇上进谏一言。“当今太子,荒废政务,而晋王却屡建奇功啊,皇上,何不考虑改立晋王为太子,这对我大隋子民来说,那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啊。”

隋唐四个皇帝都是谁(隋唐有两个皇帝)(3)

而杨广又耍阴谋,陷害太子杨勇,最终使隋文帝杨坚废掉太子杨勇,另立杨广为太子。但后来杨广的行为暴露后,隋文帝想废除杨广的太子身份,重立杨勇,杨广得知后,发动了仁寿宫变,杀死父亲杨坚,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继位后,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势力很大。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并准备除掉李世民。

隋唐四个皇帝都是谁(隋唐有两个皇帝)(4)

最终李世民不得不反戈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并逼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三、成为皇帝后都成就了一番事业

以前的历史学家大多认为隋炀帝是一个暴君,但杨广在位期间却也有一番成就。

首先他在位期间设立了进士科,开创了科举制,这对以后的选官用选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其次修建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之间的交通,并营造东都洛阳

再次开拓了疆土,征伐西域畅通了丝绸之路,并派人去了流求(即现在的台湾),三征高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颇有影响,

而唐太宗李世民那就更不用说了,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也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四、两人的结局迥然不同

隋炀帝这个生性多疑,性格暴躁,对反对他的人非常残酷。做了皇帝后,频繁的发动战争,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使隋朝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自己也成为一个短命的皇帝

而唐太宗李世民却深得后世人的称赞。终老而死。享年五十二岁。

隋炀这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两人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结局不同,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两人自身的原因。杨广和李世民两人在性格、本人素养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最终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