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深海到高山、从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处都有植物的印记。岁月流变、气候变迁、地质运动、生境更迭,植物历久弥新、在不断演化中保持着多样化的世界。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开设“花花万物”,在这里,我们关注植物的生存、竞争、繁衍、死亡,展示自然界的奇特多姿,解读生物的万千气象,探索神奇的生命秘境,致敬这无声无息又蓬勃多姿的世界。
大家看到“植物科学画”一词会不会一头雾水?科学画?植物画?可能大家对绘画也不太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植物科学画?
植物科学画是以植物为对象,以绘画为手段,对植物物种整体形态或局部形态特征,进行精确描绘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
科学画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对植物分类学研究、各类植物著作及论文有着明确的绘画对象的科学目的。
对科学画和使用的媒介有一定了解后,如果没有任何美术基础,如何观察一朵花呢?动笔之前,我们先谈谈咱们为什么要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首先,做自然笔记的好处是非常多的。观察图片和户外写生最大区别就是“生动及细节”。一张张图片是无法如实的描述出这个植物在户外的真实情况,而 “眼睛”才是我们天生具备的“最高像素相机”,它们能捕捉到很多有趣的、生动的细节。其次“思维转变”的科学观察方法非常有必要。这种观察方法其实很多科研人员很早就在用,只是大家是否接触过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观察”。解决了“为什么要”的问题,才会真正解决自己的观察方式。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下面主要来介绍如何科学的观察一朵花。
在分类领域,常常会回因为一些细节的不同,可能就是一个新物种的发现!观察一个植物,我们习惯于用常规思维,例如:新、奇、特、美等。往往会忽略我们身边常见的植物所带来的“惊喜”。下面我们就以一朵小黄花为例,如何科学的观察一朵花。
“萍蓬草”是南方水生植物中非常常见的植物之一,它没有睡莲的高贵气质,荷花的淡雅清香,只是一朵默默在水塘里开放的小黄花。但是你不难发现,一朵萍蓬草的花心却有着鲜亮的红色。一般情况下,水彩里一抹亮红色就一笔带过了,但是好奇心就会驱使你走进它(安全的情况下,这朵花在离我不远的水边,但是我还是踩到水里了)这样你会发现花蕊、花药、花粉等丰富的内在结构, 内部的蕊是向下还是向上,是发散还是集中?画着画着疑问越来越多,仅仅靠一张未深入了解的花的速写图片是解决不了的。
初步观察
不仅是科研人员需要严谨的态度,了解一株植物,画出它的“科学画”更需要“严谨的态度”。这朵花我咨询了它的管理员潘老师:萍蓬草和猕猴桃等植物不太一样,不是雌雄异株,而是雌雄同株。简单来说就是:雌蕊和雄蕊在一朵花里,有白粉的地方就是雄蕊和雌蕊。潘老师的回答更加激起我的好奇心:那到底那一层是雌蕊哪一层是雄蕊呢?这朵花里的雄蕊到底有多少层,多少瓣?
于是我参照科研人员的工作方法,开始尝试解刨这朵花!下面的图是我用的工具。
从最外层开始解刨。用笔做个标记,不至于分不清层数。
去掉花萼,整个内部形态就比较清晰了。俯瞰时并不能分清楚雌蕊旁边分布的黄色点状是什么结构,这样从侧面就一目了然了。
雌蕊也特别有意思,摸上去是塑料感的,12个边的夹角角度基本上一样,所以我用圆规及量角器简单的量了下,帮我在刻画的时候更准确。侧面解刨的雌蕊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俯视图时,内部的结构。
随着解刨的深入,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外面大家以为的黄色“花瓣”其实是萍蓬草的变态“花萼”,花瓣在第二层,3-7层全是雄蕊但是不是每一根都带有花粉,有花粉的主要集中在第三、第四第五层。为了更全面了解花的结构,以下是铅笔记录的速写。
最后,根据观察了解,画出你所理解的、看到的一朵花才算是一张“实事求是”的“植物科学画”。
绘画只是观察的一种手段,通过科学的观察及记录方法,可以为“植物科学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绘制植物科学画的过程中勤与思考,观察细致,会使得画面更加真实,细腻,再现植物的特点,把植物画的科学准确性和视觉的审美融合在一起,是画“植物科学画”最需要做到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