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历史上文人言官品相不一,有冒死直谏流芳后世的,也有明哲保身徐图他日的,更有的是奸佞小人祸乱朝政的。冒死直谏的便总归是要死的,祸乱朝政的也多更不值一提,唯有这秉持中庸之道,却不失机敏和正直的人才令我抚掌大笑,以为妙绝。

据郭德纲所言,相声演员后台都得供着一位祖师爷,虽然这位与相声的历史隔着好几千年,但是其人其事,却真真好似一相声演员,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东方朔就要钱

东方朔生于文帝后元三年,汉景帝仅仅在位十六年便匆匆离世,他二十一岁时汉武帝登基,网罗天下英才,东方朔便觉着自己可以出世,就写了一篇巨长无比的的文章来向汉武帝毛遂自荐。你说正常人举荐自己,纵然是自夸,但是总该有一定的谦虚才是,可是这东方朔,自己把自己吹得跟个神人一样,他说自己"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东方朔文采卓越不说,长得又帅个子又高,勇猛敏捷,又清廉无私,可以与战国时期的先贤孟贲、庆忌等人相比。

东方朔死时候和汉武帝说了什么(算命鬼才大智若愚)(1)

东方朔

若是一个一般的人写的一般的自荐书,这显然是自夸过甚,不值一提。但是这东方朔足足写了三千片竹简,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可见其人才学一定不俗,夸此海口也是情有可原。三千余片竹简,一片可写十几个字,三千片且算他四万余字,得是个什么人写自己简历加一个命题作文能写四万多字?怕不是里面掺了一本中篇小说进去,且古文本就字数简略,若是翻译成现代文,那就指不定多少字了。而武帝能看完,相比这自荐书或是饶有趣味,或是切中时弊,定然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

东方朔凭借这这一本奇长无比的自荐书,受了个公车令,也算当朝为官了。

但是东方朔这样的寒门子弟初入官场又怎能得到重用呢,公车令这个官职说白了就是个小科员,俸禄微薄不提,也难得皇上召见。虽然自己那鸿篇巨制的自荐书给自己撬开了门,但是帝王家什么没见过,这点东西转瞬间也就抛之脑后了。

东方朔死时候和汉武帝说了什么(算命鬼才大智若愚)(2)

汉武帝

时间长了,东方朔日子也过不下去,有一天他正好看见给汉武帝养马的几个侏儒经过,便故意吓唬他们,说皇上觉着他们没有用,正寻思杀了他们呢。这几个人便吓得不轻,连忙哭着向武帝求饶,武帝一脸懵,问明白了之后,把东方朔叫过来问他为什么吓唬这几个人。东方朔倒是真实,就说我身高九尺,这几位侏儒身高三尺,我跟他们拿的钱一样多,皇上你要是想饿死我你就明说,我就回去了,浪费京城的粮食干什么呢?

武帝听了这番言论自然哈哈大笑,于是升了他的官职,隔三差五的也见见他。

想来历史上不得重用的人有不少,靠不要脸而得到皇上宠幸的人也不少,空有一身才学而终生没能见到皇帝一面的人更是大有人在,但是像东方朔这样靠诙谐的手段,既有才学,又没有儒生的酸腐矜持,能假装不要脸而往皇上身边凑和的人却是不多见。

"玄学"大师,猜谜专家

玄学来源于《老子》,本来是指高深玄远的哲学,但是近几年却总被用来说一些机缘巧合的偶发事件或者谁有超乎常人的运气。

东方朔死时候和汉武帝说了什么(算命鬼才大智若愚)(3)

陈道明饰演的东方朔

得到皇上的赏识后,东方朔的日子过的愈发滋润,偶尔也能陪皇上出去玩,但是想得到皇上宠爱的人又何止他东方朔呢,自然也少不了和其他弄臣的争斗。有一次汉武帝和东方朔等人在宫中消遣,玩起了射覆,所谓射覆就是和西游记中车迟国斗法一节中,猴子和鹿力大仙比试的隔板猜物类似的东西。武帝拿了一只"守宫",也就是壁虎,藏在了一个盆子里,众人都猜不出来,只有东方朔说自己研究过用《易经》,便用蓍草占了一卦,说"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众人都大惊,没想到这人真有这种能耐。东方朔露了脸,自然就有人不服。武帝身边还有一个宠臣姓郭,这位郭舍人便说东方朔只是侥幸猜中,也不是真有能耐,便站了出来,请武帝让东方朔再猜一次,若是猜中,就算自己输了,打一百板子,猜不中,就赏赐我点东西。

武帝当然看热闹不怕事大,便就许了。郭舍人又藏了一些槲寄生让东方朔猜,又中,只能愿赌服输。挨了打后,又折腾了几番,都斗不过东方朔,最后不得已作罢,毕竟屁股挨的板子太多了也是受不了的。

这一番,虽然不是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但是也算是异能,深得武帝喜爱,东方朔也因此受了常侍郎,愈发得宠。

直言进谏

这东方朔若只是个弄臣,便不足以为人称道,班固也犯不上在汉书里专为他做一传。但是这个人却又千古的宠臣所不能做到的事,他竟然可以对皇上直言进谏,而又巧妙之际不犯圣怒。这才是东方朔的大才所在。

武帝平时就有微服出巡游猎周边的爱好,每次都难免踩踏农田毁坏村庄,武帝虽然不介意,但是老百姓却怨声载道,武帝不仅不加收敛,却反而计划占了阿城以南,盐厘以束,宜春宫以西地区,修建上林苑来供自己娱乐。这便有铺张浪费之嫌,东方朔便上书,言"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直言劝阻,但是最后武帝也没听他的,毕竟东方朔人微言轻,平日又以诙谐为主,就好比有一友人,平日好开玩笑,突然有一天他认真的说了些话,此时又怎能算数呢。

为人在世,总要有所经营才好,东方朔便深谙此道,汉初三杰唯有萧何能在朝廷上站到最后的原因便是知进退,月盈则亏,萧何不听召平的建议自损功果怕是早就被刘邦诛杀了。东方朔也是如此,他知道自己因为诙谐得宠,但是宠爱越深则危险也越明朗,之前直言进谏东方朔心里已有不安,便故作诙谐,醉酒入宫,在殿中小便,让武帝免了他的官职,没有多长时间便又因为他的忠心和机敏而得到了赏赐官复原职。

东方朔死时候和汉武帝说了什么(算命鬼才大智若愚)(4)

东方朔偷桃

结论

历史上对东方朔这个人历来是广有争议的,因为这个人你再怎样说他也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形象,史书记载东方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笔者仔细思索,这人必有大才,才能行事如此。孔子六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而东方朔自出世以来,在武帝面前也算是任性行事而自身未为所害。

毕竟帝王心胸虽大,但稍有不慎就容易身首异处,株连九族。武帝虽然不失为一位明君,但是也毕竟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缺陷,这样的皇帝又怎能做到从善如流呢。而东方朔在武帝面前既能明哲保身,又能适时直言进谏,这难道不是进退有度的大才吗。文人相轻的传统自古如是,评论对方的时候都巴不得挑出来点什么纰漏,只要不是为国捐躯,以死报国的烈士,便就议论此人行不纯德,这自然不足议论。古时便有将东方朔以为寿星,绘其偷桃用来贺寿,可见这人历来十分受人喜爱。而以今人的视角观看,这东方朔既有文人的才气和能为,又能体察人情;既可诙谐幽默,又能直言进谏,文人的才气、侠士的豪情和隐士的豁达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和取舍,这便可以算是一个万全之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