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酌,意思是相对饮酒。

一人独酌的心境(纯粹的对酌)(1)

古往今来,多少名人都对饮酒写下了争芳千古的诗句:

李白先生在《山中与幽人对酌》写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白居易先生在《长斋月满,携酒先与梦得对酌,醉中同赴令公》写道:斋宫前日满三旬,酒榼今朝一拂尘。乘兴还同访戴客,解酲仍对姓刘人。病心汤沃寒灰活,老面花生朽木春。若怕平原怪先醉,知君未惯吐车茵。

说道饮酒,以及中国的酒文化,那真是三天三夜说不完。每个地方还各有特点。

梁实秋先生对饮酒是这样描述的:

酒实在是妙。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

再灌下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世,若不及时知止,可就难免玉山颓欹,剔吐纵横,甚至撒疯骂座,以及种种的酒失酒过全部的呈现出来。

下面这个饮酒的故事,来自《聊斋志异》,但不关乎女鬼。哈

有一个书生,穷得家徒四壁,却喜欢喝酒。每天晚上,如果不喝三大杯,一宿不得安寝。他的床头,酒樽里的酒总是满的。

一天晚上,他醒来,觉得有些异样,一摸,身边竟然躺着一个毛茸茸的家伙。掌灯一看,是一只狐,正呼呼大睡。再看床头樽里的酒,已空空如也。哦,原来是只喜酒的狐。书生一笑,非但没撵它,还覆衣为被,与之共寝。此后,狐常来与书生共饮,遂成为酒友。

狐感念不尽。一天,酒罢,它对书生说,此去东南七里,路边有遗金,你可去取。书生遵其所言,果在路旁拾得二金。狐说,后院的窖里也有。书生去挖,再得钱。有了钱,书生豪买酒肉,与狐痛饮。

另一天,狐对书生说,你赶紧到集市上去买荞麦去。书生买回来40多担,人们都笑话他,说他疯了。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天大旱,禾豆尽枯,唯有荞麦可种。荞麦价格飙升,书生售种,得钱无数。后再买良田200亩,遂为当地巨富。

看了《聊斋志异》,这个小故事一直记得。

在我们生活中,饮酒常有,但纯粹的饮酒却少有。

人们常说,酒桌上怎样怎样......酒桌业已变成了交际的场所。找人办事,先得请客吃饭,吃饭必得闹酒,闹酒还得有美女相陪。严然已经没有了纯粹的对饮了。

故事中,对于书生来说,酒喂养出来的,却是他的一颗宽厚而温暖的心。他并不吝酒,尽管与狐素昧平生,却毫无芥蒂地接纳了它,与它把酒言欢。然后,就是二者不怀任何功利动机的结合。一书生,一狐,喝酒只是纯粹的喝酒,不像这个世界上其他的酒肉朋友,以酒为媒,不过是想要去钻营功名,去骗取利益,去促成勾当,去暗结阴谋。

书生与狐喝的酒是纯粹的。酒筵散后,酒,以香醇的本质,流转在身体的每一个位置上,与阴谋,与勾当,与一切欲望没有关联。当世,已难见如此纯粹和珍贵的对酌了。

一人独酌的心境(纯粹的对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