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书籍系列,医学大神第二本:《沥血叩心—哈维与血液循环论》。

血液循环论对现在的人们而言,属于常识范围,而几千年前,人们对血液与心脏的理解,长期处于蒙昧状态,直到16世纪,才渐渐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而哈维正是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医学人物。


古希腊医学家盖伦(129-210)建立过一套包罗万象的医学理论,曾统御欧洲医学界一千五百多年,其中对心脏和血液的描述大概有这么几点:

除了第一条通过观察得出的正确结论,和类哲学思维提出的第二条错误观点以外,盖伦对造血原理也有一些错误认识——血液与心脏、肺的关系。比如,盖伦认为肝脏以营养做原料,制造出血液,再把血液送入静脉。静脉颜色深,是因为它富含营养。血液可以通过心脏室间隔上的许多微孔从右心室流入左心室。

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错的离谱,但以当时人类的认识水平和解剖尚未普及的情况,加上盖伦其他的一些真知灼见,对血液的观点与其他一些医学认识在欧洲牢牢占据权威地位一千多年。


这之后,也曾有人对盖伦学说提出质疑。

这些质疑虽然在医学史上留下了些微痕迹,但对当时,影响还是非常微小,权威的力量、宗教的禁锢,对星星点点的科学观点有着非常大的阻滞作用。塞尔维特还因为推翻三位一体的说法,被教廷执行火刑而殉难。


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哈维的研究探索。

威廉 哈维,1578年4月1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佛克斯顿,父亲经商从政两全,母亲人品敦厚,哈维是长子,其下还有六个弟弟和两个姐妹。

哈维于1597年在剑桥大学凯斯学院获得文科学士学位后,前往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学医,并在此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成为皇家内科医师团成员、伦敦圣巴多罗买医院特聘医生,期间被聘为伦穆里讲坛(当时有名的医学论坛)终身讲师,1618年成为詹姆士一世宫廷次总医师,在1628年发表《关于动物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研究》(又译《心血运动论》),开启医学血液循环论的历史篇章。

哈维的形象参考下图,矮个子、小眼睛,卷发漆黑如乌鸦,讲课时神采奕奕,语速快,容易冲动,讲话时喜欢用手摆弄腰间的一把匕首,其实是自己内向不善交流的神经质的动作。

简述心界叩诊的基本方法(沥血叩心-哈维与血液循环论)(1)

哈维晚年肖像

这么一个外貌不起眼的人,在医学历史上首创科学研究方法,他用实地观察、用实验来告诉大家事实是什么,他的实验之道推翻了大家笃信一千多年的血液理论。

哈维清晰地诠释了心脏结构,阐述了血液体循环过程,解释血液和心脏、肺脏的关系,但因当时还未发明高倍显微镜,所以未发现毛细血管、未完成血液双循环理论(体循环和肺循环)。几十年后,医学家马尔皮基在1661年,在显微镜下发现了毛细血管,并为血液双循环画上圆满的句号。

简述心界叩诊的基本方法(沥血叩心-哈维与血液循环论)(2)

哈维的血液循环模式

在理论上作出杰出贡献,哈维在其他方面也倾力支持医学研究。

在晚年,他捐出巨资让皇家内科医师团修建一个图书馆、一个博物馆和一个会议厅,并捐赠出自己的一批藏书。后来,把自己在肯特郡的房产也捐给医师团,遗嘱中指定房产用于出租,租金除了支付图书馆管理费用以外,所余钱财用来举办每年十月的带晚餐的学术研讨会,也是后人所称的“哈维讲坛”。


在血液循环理论创建过程中,哈维不断地设计实验、仔细观察,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些常规方法很正常,但在当时,欧洲医学还笼罩在以先贤为主、以权威为主的氛围中,盖伦的血液论与哈维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的结论,如同要求笃信宗教的人改变信仰一样严重。

所以哈维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正确结论,在当时是极为震撼的。他自己也是重复经历无数次实验、一再确认结论后,才在合适时机缓缓道出。

看一段现代医学改革大师威廉 奥斯勒(1849-1919)在一次哈维讲坛上的发言,就能够加深对哈维的理解:

最早的时候,医学研究是闻道的年代,人们只是聆听圣贤教导,亦步亦趋。维萨里之前的医学家属于这种模式。

接下来是眼见的年代,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查看,但也只是查看。维萨里代表了这种模式。

最后是动手的年代,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观察,而是人为改变条件,从中观察结果。哈维把实验技术重新引入医学研究,这正是实验医学的开端。


向伟大的医学家们致敬,为他们的精神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