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话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闩)(1)

一种门闩

有一个字谜,谜面是“一闪不见人影”,谜底是“闩”。《汉语字典》、《新华字典》给出的解释是“拼音shuān,门闩,横插在门后使门推不开的棍子;用闩插上门,把门闩上”。在鲁西南方言里都能用到这两个意思,只不过在鲁西南部分县市里,有人将“shuān”音读成“fān”,就像“说”读成了“fo”似的。

鲁西北话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闩)(2)

2021年4月拍摄

“闩”和“拴(鲁西南部分县市也是读成fān)”是有区别的。“闩”专门指门闩,就是门关上后,插在门内使门推不开的滑动插销或木棍、铁棍。“拴”意为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如“小小,把牛拴树上”,就不能写成“小小,把牛闩树上”;再如“小妮,用闩插上门”,也不能写成“小妮,用拴插上门”。如果用绳子临时做门闩,就可能说成“小小,用绳子从门后头,把门拴紧”了。

鲁西北话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闩)(3)

2021年4月拍摄

“门栓(栓,鲁西南部分县市读成fān)”和“门闩”是没有区别的。“门栓”本就是“门闩”的错用,只不过约定成俗了,人们都认可将“门闩”写成“门栓”了。如果仔细推敲的话,我还是建议用“门闩”比较好点,因为这个“栓”字还本义是“器物上可以开关的机件;塞子或作用跟塞子相仿的东西”的意思,如“血栓”、“枪栓”、“消火栓”等其他用法,不如“闩”意思单一。如何用,还是让专家决定吧。

鲁西北话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闩)(4)

2021年4月拍摄

以前,鲁西南农村都是木板门,门后的门闩是标配,另外还有一个木棍,做顶门杠子用。有一部老电影,就有一个“日本兵、伪军到村里扫荡,一个农家人躲在屋门后,插上门闩,一个老汉手里紧握一根顶门杠子,警觉地从门缝里盯着门外。日本兵用脚踹门、伪军用枪把子捣门,门咣当咣当地响,门闩受到震动,一里一里嘞(渐渐地)退了出来”的镜头,这基本上就是老式的闩门家伙了--用闩插上门闩,顶上门杠子。因为顶门杠子频繁使用,频繁地戳同一块黄土地面,使家家堂屋门后头的溜地(地面)上,都有一个深浅不一的小土坑。我本人小时候就吃过这个小土坑的亏,让它把我“撂倒”在地,我的一颗奶牙光荣“内部退休”了。

鲁西北话方言(鲁西南方言杂谈-闩)(5)

2021年4月拍摄

如今,大家住楼房的多了,都是使用插销代替门闩了,“把门闩上”也变成了“把门插上”或“把门反锁上”,这是社会的进步,是好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