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1)

1958年6月,川剧《宜宾白毛女》在成都首次公开演出。

舞台上的川剧演员用她动人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将一个被封建地主残酷压迫却一直不屈反抗的普通农家姑娘的故事娓娓道来。

随着故事的不断深入,台下的观众逐渐热泪盈眶,纷纷被这个境遇悲惨却始终意志坚韧的女子所打动,为她的前途命运所担忧。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2)

但台下观众所不知道的是,故事中白毛女,其实是有原型的。

这个原型,此时正坐在他们中间,和他们一块看着这个以自己为主角的故事。

她叫做罗昌秀,就坐在第一排正中间最靠近舞台的位置,满头银发,皮肤黝黑。但同身旁观众不同的是,罗昌秀虽然眼中也噙着泪,脸上却是始终是带着笑的。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3)

一·三亩薄田招致灾祸,16岁的罗昌秀被迫成了白毛女

罗昌秀的家位于断头山脚下的一座小镇上。

这里群山环绕土地瘠薄,只有山脚下小河沟那里的几亩田地勉强能够耕种。

罗昌秀家祖上也曾富裕过,有幸能在这里拥有三亩薄田。

因此哪怕罗昌秀的父亲身体一直不好,依靠着这块田地和母亲的一些手工活贴补,勉强也能维持生计。

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一家人还算和美。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4)

只是好景不长。

村里地主家的小儿子罗锡联一直觊觎罗昌秀家的那块田地,曾经为此事威胁过罗昌秀父亲好几次,要他交出地契。

但罗父深知此地是罗家赖以生存的根基,无论罗锡联再怎么威逼利诱,罗父始终坚持拒绝。

1939年,地主家大儿子罗锡章从部队里回到了村中,并因为部队的关系,很快在镇上做了团总。

罗锡联背后有了人撑腰,对罗家的逼迫愈加变本加厉。

在一次索要地契未果后,罗锡联直接带人到罗昌秀家将家中打砸了一通,罗昌秀的哥哥想要阻止,混乱中被罗锡联的手下打死。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5)

丧子之痛让罗昌秀父亲再撑不住,他将地契交给了罗锡联,悲怒交加中,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此时罗家只剩下罗昌秀同母亲两个女人相依为命,可罗锡联竟然还不肯放过她们。没过多久,罗锡联再次找上门来,要求罗昌秀母亲将罗昌秀卖给他做丫头。

罗昌秀不肯,罗锡联的手下直接给罗昌秀抓起来一顿毒打,然后关在了罗锡联家的柴房里。

罗昌秀被打得遍体伤痕,一直图谋逃跑。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罗昌秀趁看守她的人不注意,从罗锡联家中逃了出来,一直逃到了断头山深处的密林里。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6)

因为罗锡联的紧紧逼迫,罗昌秀不敢再回家中,她在山中生活了下来。

山洞是她的避身之所,渴了就摘树上的果子吃,通过捉一些鸟虫来充饥,遇到大型野兽就爬到树上去躲避。

这种生活只能勉强让罗昌秀维持活下去,根本谈不上什么营养,长时间的缺盐使罗昌秀一头秀发全都白了。

三亩薄田招来的灾祸,使得年仅16岁的少女罗昌秀被迫成了白毛女。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7)

在断头山的生活十分艰苦,罗昌秀当初上山时穿的衣服在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中,早就破烂得完全不成样子。

罗昌秀只能靠树叶来蔽身,有时候甚至要全身赤裸。

身边没有工具,罗昌秀的头发指甲都没办法修剪。

恶劣的野外环境下使她像猿猴一样,浑身长满了黄褐色的绒毛。

罗昌秀有时候也会觉得这样的自己已经不像是人了。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8)

而且不仅是身体上是身体上的变化,长期的非人生活使罗昌秀的精神上也遭受了严重的摧残。

深山老林中没有人可以交流,长此以往,罗昌秀的语言功能几乎丧失。

再加上内心深处对罗锡联的深深恐惧,罗昌秀在断头山待了17年,始终没敢回去。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9)

二·山中孤苦17年,白头始见人间天光

直到1949年,曙光照耀了宜宾这片土地上。

解放军入川,宜宾迎来了解放。

罗昌秀虽然一直居住在山上,但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人,时刻惦记着自己家中的情况,思念自己日渐年迈的母亲。

有时罗昌秀会在夜深人静无人的时候潜入村子的边缘,偷偷观察村里的情况。

宜宾解放后后村子的变化都被罗昌秀看在眼睛里。

新中国成立前后,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也蔓延到宜宾。

以罗锡联为代表的压迫民众的地主阶级,在此次运动中大部分被打倒,许多农民因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其中也包括罗昌秀家。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10)

看着这一切,罗昌秀心中的恐惧终于稍稍散去,她鼓足勇气回到家中,见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母亲。

在母亲的帮助下,罗昌秀恢复了正常人的装扮,满头白发被扎成两条整齐的辫子,也开始重新帮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

但长时间深山生活形成的习惯却很难一时间全部改掉。

罗昌秀畏光畏火,吃不惯有油盐的食物,不熟悉的人和她交谈时她会感到恐慌,控制不住地尖叫战栗。

正常人的生活罗昌秀依旧难以融入其中。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11)

1949年到1955年这几年间,罗昌秀游走在村子和山林之间,也在正常人生活和深山生活之间挣扎徘徊。

值得庆幸的是,罗昌秀的母亲一直没有想过放弃她。

但1955年,罗昌秀母亲去世,罗昌秀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为躲避心伤,她再一次回到了山上。

罗昌秀母亲的去世使得她的遭遇被村里的人知晓,他们对她的遭遇都表示深切同情。

村委将事情报告给了县委,上级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12)

村里派人将罗昌秀从山上接了回来,并专门为她成立了互助会。

罗昌秀并不愿意见人,就安排她去做饭打扫卫生。

根据罗昌秀的情况来为她安排劳动生活,循序渐进,充分考虑罗昌秀的心理状态。

在这样细心的关照下,罗昌秀终于渐渐重新融入了人群。

不久,罗昌秀在村委安排人专门教授她劳动技能时,同村里生产队的大队长暗生情愫,两人随后喜结连理。

山中孤苦17年,在这个新的家中,罗昌秀才算是终于重见人间天光了。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13)

三·白毛女的故事,始于传说,终于余生安稳

关于白毛女的文学创作并不只《宜宾白毛女》一个。

早在1945年,延安的红色剧作家们便写过名为《白毛女》的歌剧,歌剧的主人公叫作喜儿,这个名字显然更为人熟知。

罗昌秀被发现后,曾经有报道将罗昌秀称为歌剧《白毛女》的原型,此举在文艺界引起了一些争议。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14)

《白毛女》的作者之一贺敬之称,《白毛女》的故事来源于陕北民众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

在20 世纪30年代的陕北地区,村民经常会自称在山上看到过白头发的女子。

他们把这名女子称之为白毛仙姑,认为看见后会带来好运,这便是关于白毛女的传说。

延安的剧作家们将白毛女的传说同当时被封建地主压迫的女子形象结合在一起,塑造出了白毛女的形象,并没有什么具体原型。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15)

但凡是没有无因之果。

根据后来一些学者的考察研究,认为陕北传说中的白毛仙姑,很可能就是同罗昌秀一般遭遇了悲惨命运的寻常女子。

从这无独有偶的白毛女故事中,不难看出,在吃人的封建时代里,女子被压迫是件很常见的事情。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16)

但观察历史可以发现,大多数被压迫的女子,都没有同喜儿或者罗昌秀那样,鼓足勇气去反抗。

甚至在《白毛女》的创作过程中,都伴随着许多封建糟粕。

喜儿最初被塑造成一个被黄世仁逼死了父亲又侮辱怀孕后,还对黄世仁心存幻想的女性角色。

后来还是一些观剧的群众指出了喜儿这种行为不合逻辑,才更改成了今天所见到的喜儿。

所以才更要赞扬喜儿和罗昌秀这种站起来奋勇反抗的精神。

故事中的喜儿最终等到了拯救她的八路军,罗昌秀也在新中国曙光的照耀下,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17)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罗昌秀曾经多次受过当地政府表彰,还曾经在当地政协任职。

195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来宜宾视察,途中听闻了罗昌秀的故事,深受感动。

专门抽出时间亲自接见了罗昌秀,并仔细询问了她被解救后的生活状态。

罗昌秀被解救后的生活很圆满。

她和文树银育有一子一女,两个孩子都非常健康而优秀地长大了。

儿子在部队当兵时,所在连队听说了其母亲的事迹后,还曾经邀请过罗昌秀去分享经验。

儿子退伍后曾经在政府机关任职,女儿也在当地拥有一份很好的工作。

四川白毛女罗昌秀(四川白毛女深山孤苦17年)(18)

罗昌秀的晚年在儿孙绕膝中安然度过。

当时她刚从山上下来时,因为不适应山下的生活,曾经疾病缠身过,最多的时候,身上有大大小小的疾病二十多种。

但野外的生活显然也锻炼了罗昌秀的体魄。

宜宾的白毛女的身体一直康健,直到2002年,才因心梗去世。

这样安稳的后半生,无疑是对罗昌秀当年不屈精神的褒奖和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