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如童话般美好。不管是调皮捣蛋,还是乖巧懂事,都会深深地印在美好的记忆中。

闺女小时候的回忆(闺女与我的那些日子)(1)

幼儿园小班的闺女,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社交、自己的想法,偶尔也有能够让人瞠目结舌的时候。用先生的话来说,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更自由了”。

父母的唠叨,已经变成了一种耳边带风的感觉,不在第一时间回馈你,仍由自己灵魂的思绪飞翔,自己独特想法的表达也逐渐以行动力来代替。

闺女小时候的回忆(闺女与我的那些日子)(2)

晚饭前喝酸奶,父女俩也能上演一部偶像剧。先生的适量,变成了闺女眼中的撒欢,规矩与要求,变成闺女撒泼的理由,用唾沫萃、留下无辜的眼神默默离开,寻一安静舒适区自我疗伤,像极了成年人的郁闷。

鞋子怎么找不到了,妥妥地躺在床底下呢;再一次不见了,进入床底最深处,仍是弯腰低头,不借助辅助工具不行。

超市里多了一筐板栗,印象中,街边的糖炒栗子香甜可口,甚是美味,闺女决定挑选一番。经度娘指点,按照要求步骤,洗净、加冰糖蒸煮、焖煮,可以达到糖炒栗子一样的效果。品尝过后,小小的味蕾得到了适时的安放。

订阅优酷的小伶解说玩具后,时不时会冒出做冰棒、布丁的想法,配上解说,自娱自乐。发现布丁粉后,决定根据包装盒上的操作说明,沸水配果冻粉的比例,搅拌倒模,进冰箱,一气呵成。

闺女小时候的回忆(闺女与我的那些日子)(3)

看看现在的闺女,想想自己的童年,同样是追求自由,节目却很不一样。

闺女小时候的回忆(闺女与我的那些日子)(4)

第一次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橘子水请客的情形,父母知道,零花钱被乱花以后,数落指责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要命的是,这种“自律”,居然影响了我以后几十年的生活。

为家庭做贡献,内心渴望过自由的生活,成为努力的方向。还记得拎着野菜篮子、小铲子跟着村里的长辈挖野菜的日子;也记得满世界寻找遗落的玉米棒子的日子,这些母亲不屑干的事情,都成为了我记忆中美好的怀念。

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守浮子了,一种类似钓鱼、钓虾的玩意,不过主要以龙虾为主。大中午,戴上草帽,找一个脚踏台(池塘边乡下人用来洗衣洗菜的踏水台),放上几根浮子,一小板凳,一长柄网兜、水桶,待上半天,是常有的事。

闺女小时候的回忆(闺女与我的那些日子)(5)

如今想来,自己想要的自由,不过也就是独立的社交关系,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完成某件看似有意义的事情而已。忘年交存不存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可以独立地寻找自己的自由。

无论是闺女,还是我的童年,体会成长的快乐没有变;想要快快长大的心,没有变,唯一变的是如今的心境。小时候,长大是遥远的事情;长大后的日子,却如白驹过隙,只是我们的初心始终没变,同样都是期待在成长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闺女小时候的回忆(闺女与我的那些日子)(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