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和约》德国代价惨重?深读协议再看地图,德国赚了

公元1918年11月对于一战中的德国人而言,无疑是悲催的一个月!

11月3日,亲密战友奥匈帝国投降,11月4日,基尔军港海军水兵起义,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罢工并起义。就在柏林罢工起义发生的那一天,内外交困的威廉二世终于选择认输并退位,次日逃亡荷兰。

德国不接受凡尔赛条约中解除条款(凡尔赛和约德国代价惨重)(1)

(威廉二世)

失去了皇帝的德国,失去了继续战斗的主心骨。

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巴黎北部康边森林福煦将军行军火车上,签署了属于德国的停战协定。恩,记住这个协议的前缀,是停战而不是投降!

这定义的差别,虽然在后续给了德国无数屈辱,却也让德国迎来了最好的机遇,唯一可惜的是,德国人数十年后用错了方向。

当然,那是后话!

对当时的世界而言,这场导致860万军人阵亡,1000多万人重伤,2122万人受伤的噩梦终于结束了。战争耗费了全世界各国3380亿美元。

德国不接受凡尔赛条约中解除条款(凡尔赛和约德国代价惨重)(2)

(一战欧陆格局地图)

这样的严重后果,是之前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情况,也对后续的战争赔偿问题提出了不一样的挑战。事情却也如此,之前的欧陆争霸,往往是小规模组团战争,或者说是一对一的单挑战争,从未有波及如此之广的情况出现。

因此一战前战争,交战各国可以秉持耗费多少,损失多少,想赚多少的原则,提索赔诉求。

但是一战的规模和量级,让原来的方式出现了问题。

可当时协约国中的很多国家,特别是法国并不这么像。

对他们而言,当务之急就是用德国的肉,补自己的身体。不说收割战争红利吧,至少要用德国的赔偿恢复原有的经济状况,顺带把欠款给还了。

德国不接受凡尔赛条约中解除条款(凡尔赛和约德国代价惨重)(3)

(满目疮痍的法国)

于是,对于德国战争赔款初开始的目标大体上是两个。

第一:诉求战争赔偿,用大量赔款惩罚德国,拿着德国的赔款,恢复各国经济,同时偿还在战争中欠下的外债。(主要是欠美国的)

第二:通过各种约束条件,限制德国重新武装,甚至再次崛起的可能。

这两大目标,第一个关乎钱,第二个关乎未来的安全。

一个是现实利益,一个是长远利益,两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但是又互相矛盾。

原因很简单,协约国胃口太大,而德国给不了。

我们不妨看看相关数据!

第一:一战过程中,交战双方损失了总计3380亿美元,即便协约国算一半不到,也有近千亿美元之巨。

第二:协约国欠下的美国债务有多少?答案是200亿美元。

这两项合计就是12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索赔期望值,必定会加强对战败方的处罚力度,导致战后赔偿问题复杂化。

德国不接受凡尔赛条约中解除条款(凡尔赛和约德国代价惨重)(4)

(条约原本)

真要如此高的索赔要求,无疑是让德国人从此做牛做马,永世不得翻身。

可杀鸡取卵,往往意味鸡飞蛋打,更何况德国是一个拥有大国雄心的国度,他们又如何会让这一切成真?

于是,一个议题摆上了德国外交人员的台面。

如果想让德国重新崛起,或者说继续存续,就必须在战争赔款问题上争取主动权。

那么这个主动权如何争取?答案是,借助大国博弈,还有借力打力,设置新的战争赔偿游戏规则,避免被讹诈的命运。

致力于寻找漏洞的德国人,真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漏洞。

那就是属于协约国集团各方,内心深处的小九九。

法国:深受德国之苦的法国,要求极力削弱德国以雪普法战争之耻,他们既要领土又要钱。

英国:主张有限度削弱德国,以免法国在欧陆独大,构成新的威胁,采取了扶德抑法政策。

美国:是德国最为鲜明的支持者,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经济和工业能力,在美国看来,德国有契机成为美国在欧洲的重要基地。

德国不接受凡尔赛条约中解除条款(凡尔赛和约德国代价惨重)(5)

(苛刻的内容)

那一刻的英美协同,让德国躲过了最大的劫难。

协约国内部的利益诉求不同,给了德国外交人员做工作的契机,也让一战后的德国赔偿问题,不断发生变化。

经过六个月的巴黎和谈之后,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签署。

这份合约中的战争赔偿规定与以往合约中的赔偿规定相比,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

首先:追责的对象不同。

在赔偿条款中,将原本只追究战败的责任变成了追究德国及其盟国的开战责任,这意味着排除了根据唯一的强权法则,将赔款强加于战败国的旧有原则,代之以普通法律里的侵权责任原则。词意差别,让法理效应变化极大。

其次:将原有的“传统战争赔偿”原则,变更为“补偿所造成损失”这样相对简单的原则,模糊了补偿的概念。

再次:通过将赔偿范围明确限定在由侵略造成的物质损失之内,在赔偿诉求条目中,排除了战争费用的赔偿(军费)。

最后:赔偿的范围比之前的赔偿条约,有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这四层定义的出炉,让法国无限制要求德国赔偿,失去了法理依据,也让法国失去了狮子大开口的机会。

德国不接受凡尔赛条约中解除条款(凡尔赛和约德国代价惨重)(6)

(德国的领土损失)

战败国德国,看似在《凡尔赛和约》中需要赔偿1320亿金马克(1921年最终确定数额),相当于9.6万吨黄金,可分期付款条款和可以用金马克支付的方式,都给了德国可乘之机,也给了德国在战后赔偿问题上,和协约国不断谈判的条件。

看似任人宰割的德国,成功演绎了一段弱国也可以谈判的戏码。

大大减少战争赔偿不说,还修改了之前的战争赔偿规则,给后续无数赖账之举找到漏洞。

除此之外,当我们真正会看地图,就会发现,曾经地缘政治危机四伏的德国,其实在一战后地缘政治危机大为缓解。

第一:东部的强邻奥匈帝国烟消云散,方便了德国在二战时的强势吞并。

第二:庞大的土耳其也被解体,让德国东南方向的威胁彻底削弱。

第三:俄国发生了变革,动荡中的俄国力大打折扣,数十年不成德国的威胁。

第四:波兰独立,给了德国和苏联间一个很好的缓冲区域,这个缓冲区域还有英法的帮扶。

第五:法国在一战时受到了巨大损失,对德国的威胁变少了。

第六:德国的暂时衰弱,让致力于欧陆平衡政策的英国,将法国视作了威胁,英法闹矛盾,反而成全了德国。

德国不接受凡尔赛条约中解除条款(凡尔赛和约德国代价惨重)(7)

(合约签订之后,德国地缘政治环境大变)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作为战胜国的美国,成了全欧洲的债主,美国的崛起,给了德国一个值得依靠的后盾,也在后续成了德国重新崛起的最大助力。

在欧洲内部分裂,矛盾不断的时候,美国的态度,影响了欧洲的格局,也让德国不仅在夹缝中求生,还获得了宝贵的战略机遇和地缘优势,以及海量的巨额资金扶持。

至于这优势如何使用?那就要引出下一个人物了。

他不是希特勒,因为希特勒还没到登场的时候。

下一篇:二战绥靖政策背后,美国乾坤大挪移,用德国赔款绑架整个欧洲

德国不接受凡尔赛条约中解除条款(凡尔赛和约德国代价惨重)(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