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有些吃的隔了好久不吃总会想着念着。

有时可能是回家路上路边的煎饼,有时可能是香滋滋的新疆烤肉,但总能让我心心念念着的,当属东新街三巨头了。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1)

01

说起东新街三巨头估计大多数人都知道,郑家皮薄馅大的牛肉包、王家金黄咸鲜的桶子鸡、老陈家量大味美的烩菜。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2)

当年在西安没吃过东新街这三件套,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吃。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3)

上学的时候穷,生活费虽然足够吃饭,但下一顿馆子还是挺肉疼的,还好偶尔还能和同学拼团一起去吃一顿东新街三件套润润嘴。

郑家的牛肉包子是当年的最爱,手工擀的包子皮浸着油,总能让我想起自家老妈的手艺,薄薄的皮里裹着一大团肉馅,咬一口还能流汁儿。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4)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5)

1块一个的价格,我一顿炫三个走时还必须带五个,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郑家的包子就是物美价廉的存在。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6)

还有开到深夜的老陈家烩菜,和朋友晚上出门遛达就喜欢来一碗烩菜再配个花卷,尤其是天冷了吃,感觉整个人都暖起来了。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7)

当然王家的桶子鸡那也是室友每次必让我带半只,虽然价格稍微贵了点,但谁让就爱这越嚼越香的味道呢。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8)

02

工作后的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从高新到北郊,光是来往的路程就能耗光下班后为数不多的精力,东新街吃吃喝喝的日子仿佛已经远去。

大学同学重回西安,群里吆喝着大家一起去东新街重温一下上学的快乐时光,可惜这一次要失望了。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9)

雪白的包子皮,还有那整齐划一的褶子,如今的郑家包子,早已不复当年家的感觉。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10)

虚晃晃的皮吃着没有了以前的筋道和韧劲儿,肉馅量倒是依然足,这两年或许是嘴叼了或许是情怀滤镜破碎了,吃着总觉得差点意思。

1.5元的价格依然十分良心,但心心念念的手工牛肉包,终究是回不去了。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11)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12)

老陈家烩菜,也是最早被说味道变了的店。烩菜的肉给的挺足,很可惜肉丸子几乎变成淀粉丸子。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13)

王家桶子鸡,价格依然小贵,味道喜欢的人觉得是入味,不喜欢的人觉得有些咸,买回去配酒吃倒是合适。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14)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15)

曾经夜晚灯火通明的东新街,桌子恨不得摆到马路上,老板根本没空招呼你,得自己眼疾手快挑地方坐。

现在来吃饭的人少了,倒变成了路过就能被三五个沿街揽客的老板热情的拉着进店的场面。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16)

不禁让人感慨当年食客们三五成群来品尝美食,每晚都是热火朝天,人声鼎沸的东新街时代早已结束了。

03

东新街的辉煌落幕也许是早已注定的结局,就像是几年前的东大街和民乐园也被网络打上“凉了”的标签。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17)

东大街的群光广场开了又倒了,民生再也不是我们最爱逛的商场,就连南大街的中大国际也放下了高姿态。

西安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从人声鼎沸到落寞退场)(18)

钟楼下沉广场的世纪金花、五路口没落的万达,西安曾经的商业中心早已人潮散去,更多的人爱上了曲江、浐灞、高新……

这次来东新街,想要和朋友寻找一份回忆的味道,只可惜味道没有了,回忆也远去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