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词是中国古典诗词重要组成部分。“怀古”是指登临游览古迹,触景生情而抒发感慨。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怀古诗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词。诗词创作的终极目的都是抒发情感,怀古诗词在抒发情感的趋向性上也表现了相对的统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寄托个人境遇;二是借古讽今,忧国伤时;三是感慨人世无常。怀古诗词常常触及读者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1.《登鹿门山》

【唐】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登鹿门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先写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再写登山后遥想庞德公当年的行踪,缅怀他的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早年对故乡前辈隐士高人的钦羡之情。全篇从清晨写到日暮,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游程的转换而变化。诗人运笔洒脱自然,或骈或散,状山水景色生动逼真,传达出一种宁静淡远的韵致。

明·李梦阳:“思致郁密。”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1)

2.《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创作的一首怀古抒情诗。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言志抒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慨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归田诗话》:崔颢题黄鹤楼,太白过之不更作。时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讥。及登凤凰台作诗,可谓十倍曹丕矣。盖颢结句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太白结句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爱君忧国之意,远过乡关之念。善占地步矣!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2)

3.《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夜泊牛渚怀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叙写诗人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慨;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全诗结构层次分明,波澜起伏,意象瑰丽,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意境高远,风格宏伟。

《带经堂诗话》: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3)

4.《月夜金陵怀古》 

【唐】李白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月夜金陵怀古》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来到金陵,想到金陵是东晋、东吴、宋、齐、梁、陈六代的故都,曾有过繁荣的景象。而今,六代豪华,空留陈迹,诗人到此抒发思古之幽情,于是写下了此诗。月光照着南京,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星星还是那几颗星星,而金陵的王气却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路之尽头是浩淼的湖水,古墓上的苍松翠柏老态龙钟;昔日那么繁华的鳷鹊观、凤凰楼、清暑殿和乐游苑,也都荒废残破,少有人来。萧瑟的秋风中,还可以听到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

繁华不再,霸业东流,岂不痛哉!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4)

5.《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唐诗快》:呜呼!诗之感人至此,益信圣人“兴、观,群、怨”之言不妄。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5)

6.《咏怀古迹五首》

【唐】杜甫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组诗。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作者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清代冒春荣《葚原诗说》:“读《秋兴八首》《咏怀古迹》《诸将五首》,不废议论,不弃藻绩,笼盖宇宙,铿戛钧韶,而纵横出没中,复含蕴藉微远之致,目为大成,非虚语也。”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6)

7.《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先主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意在赞美英雄,鄙薄庸碌,赞扬了刘备的功业,慨叹蜀汉事业后继无人,总结蜀汉亡国的历史教训。首联写先主庙堂威势逼人,颔联赞刘备的英雄业绩,颈联为刘备功业未成、嗣子不肖而叹息,尾联感叹后主亡国。全诗措词凝炼,对仗工整,风格沉郁,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此垂戒当世。

刘克庄《后村诗话》:刘梦得五言如《蜀先主庙》云:“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七言如)《哭吕温公》云:“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金陵怀古》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雄浑老苍,沉着痛快,小家数不能及也。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7)

8.《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展了诗的主题。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俞陛云评此诗:“余谓刘诗与崔颢《黄鹤楼》诗,异曲同工。崔诗从黄鹤仙人着想,前四句皆言仙人乘鹤事,一气贯注;刘诗从西塞山铁锁横江着想,前四句皆言王濬平吴事,亦一气贯注,非但切定本题,且七律诗能前四句专咏一事,而劲气直达者,在盛唐时,沈佺期《龙池篇》、李太白《鹦鹉篇》外,罕有能手。”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8)

9.《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司马迁曾以史学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9)

10.《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咏史怀古诗。此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江南春景反衬古城已经荒凉破败的现实,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落寞气氛。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次句写六朝往事如梦,繁华的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表现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诗人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在草木无情的感慨中流露了浓重的感伤情绪。全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两种手法,语言含蓄,感慨深沉,空灵蕴藉,神完气足,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清代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多少台城凭吊诗,总被“六朝如梦”四字说尽。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10)

11.《馆娃宫怀古》

【唐】皮日休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馆娃宫怀古》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透过吴国馆娃宫如今的破败景象,极写当年的奢华生活,寄寓奢靡必亡之理,抒发了怀古之幽情及对世事之慨叹。全诗寓情于景,托古讽今。

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朱东岩曰:一起劈云:“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读之真可为英雄下泪也。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11)

12.《汴河怀古二首》

【唐】皮日休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二首》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州的豪华船队以及大运河的地理环境,隐含了隋炀帝被部将所杀的历史事实以及对唐王朝的警示。第二首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接着反面设难,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对隋炀帝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评价。全诗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

朱宝莹编《诗式》:“首句言因凿此河,发丁滋怨,亦隋之足以取亡,翻起。次句言有此河水利可通,今日赖之,正承。三句开一笔,其意全在四句发之。”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12)

13.《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宋】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是宋代词人张昪的作品。此词上片描写金陵一带的山水景色,前两句写全景,后两句写到具体景观,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一气贯下,由纯粹的景物描写转向带有人事活动的景物描写,抒发怀古幽情。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笔法冷峻,格调沉郁,豪气内藏,是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时期的过渡作品。

薛砺若:此词于冷隽中寓悲凉之感。阕中如“霁色冷光相射”,“寒日无言西下”句,尤觉冷艳触人心目,而语意无穷。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13)

14.《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慨,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千古名篇。

宋代杨湜《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十三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14)

15.《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15)

16.《台城游·南国本潇洒》

【宋】贺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

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

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

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台城游·南国本潇洒》为北宋词人贺铸的一首金陵怀古词。上片以景入词,叙六朝旧事,述陈后主的荒淫无度、纵情歌舞、寻欢作乐,最终导致国破家亡,身败名裂。下片写寻访遗迹,叹时世变迁,一丝哀愁涌动于心中。而当世的当权者仍不吸取教训,穷奢极欲,令作者捶胸顿足,痛心不已。作者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只能做一名区区的武弁,他把吊古伤今之情融入历史的反思和凄清冷寂的画面之中,发人深省,又使人无限叹惋。此词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对比强烈,引用典故借古讽今,有针砭时弊之效。全作辞情俱佳,在北宋同题词作中,可与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鼎足而三。

俞陛云《宋词选释》评此词曰:“节短而韵长,调高而音凄,其雄恢才笔,可与放翁、稼轩争驱夺槊矣。”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16)

17.《西河·金陵怀古》

【宋】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

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西河·金陵怀古》由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是一首咏史之作。全词三阕结构:上阕起调至“风樯遥度天际”,写金陵胜境;中阕由“断崖树”至“伤心东望淮水”,写金陵古迹并发出凭吊;下阕由“酒旗戏鼓甚至处市”至末,写目前景物及千古兴亡之思。这首词艺术技巧很高,全词化用刘禹锡咏金陵之《石头城》和《乌衣巷》两首诗,但又浑然天成。它没有正面触及重大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景物描写作今昔对比,形象地抒发作者的沧桑之感,寓悲壮情怀于空旷境界之中,是怀古词中别具匠心的佳作之一,历来评价很高。

《联云韶集》:“此词纯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气韵沉雄,苍凉悲壮,直是压遍古今。金陵怀古词古今不可胜数,要当以美成此词为绝唱。”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17)

1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出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明代杨慎《词品》: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18)

1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清人陈廷焯《云韶集》卷五:“气魄雄大,虎视千古。东坡词,极名士之雅,贾选慈,极英雄之气。千古并称,而稼轩更胜。”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19)

20.《岳鄂王墓》

【宋】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岳鄂王墓》是宋元之际诗人赵孟頫创作的七言律诗,为一首怀古之作。这首诗以描写岳飞墓景色入笔,表达了作者对抗金英雄被害屈死的叹息和哀悼,谴责南宋君臣苟安误国,流露了深沉的故国之思。首联入题,写景抒情,反映了诗人凄苦苍凉的心绪。颔联两句直斥宋高宗违背古训,本末倒置,是非混淆,置中原百万百姓生死于不顾。颈联感叹岳飞被害、南宋颓势难挽;天下中分,偏安一隅的局面也不能支撑下去。尾联与入题呼应,嘱人嘱已,“莫向西湖歌此曲”,否则必会引得湖光山色、天地万物同悲不已。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岳王墓诗,不下数百篇。其脍炙人口者,莫如赵魏公作。”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20)

21.《蟾宫曲·长沙怀古》 

【元】卢挚

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

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为招魂?

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

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

《蟾宫曲·长沙怀古》是元代曲作家卢挚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曲子以作者自己失落开篇,继之以“寻诗”、“寻春”的消解,最后联想到古代与自己同样遭遇的文人,并引以为同调,抒写了自己满腹的惆怅和落寞。这首散曲虽名为怀古,实为伤今。它把作者自己的身世感兴同对古人古事的追思凭吊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对古人的深情仰慕,又抒发了自身被外放的失意之情,格调深沉悲凉,具有强烈的感情。

任犀然《元曲三百首》:“此曲笔力苍劲,情感悲凉,凄凄两问意蕴丰盈,让人咀嚼不尽。”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21)

22.《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山坡羊·骊山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地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六七句讽刺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结尾两句显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此曲揭示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触目伤怀,引史为证,感情痛切,风格沉郁,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叹。

邓元煊:“触景伤怀,感情痛切,风格沉郁。以史为证,用言简意赅的警句收尾,发人深省。”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22)

23.《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此曲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潼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历代的兴亡。首二句以如聚的峰峦和如怒的波涛来作为潼关“山河表里”的实写,虚实相映,开展之中,自见绵密。以下作者以光风斋月的性情,从悲天悯人的襟抱着眼,所以感人深邃。”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23)

24.《人月圆·吴门怀古》

【元】张可久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

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鲙银丝。

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

最怜人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人月圆·吴门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的散曲作品。此曲分为两个部分,前五句为第一部分,主要描写苏州的名胜古迹,特产风物;后六句为第二部分,主要是怀古抒情 。该曲连续暗用三个典故,既切合怀古之题,又写出了洞庭之美,表达了欲要归隐的思想。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作者巧妙地将景物、人物与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国庆波《古典诗词曲阅读与鉴赏》:“曲中所写人物虽多,但主次分明,感情丰富,又寓情于景,是一首情景俱佳的曲作。”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24)

25.《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

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组曲,共二首。这两首曲子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之感叹,对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两曲都采用对比手法,前曲以凄清景象和繁华盛事对比,后曲以普通百姓和帝王将相对比。语言凝炼含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发无限感慨于不发感慨中。前曲典雅工巧,代表了张可久散曲的特色;后曲不避口语,畅达泼辣,几近俚语,脱口而出,妙语天成,体现了“曲野”的本色精神。

邓元煊《元曲》:(前首)此曲着重揭露历代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依次点到三个古迹,列举三个历史人物,予以针砭,秉笔直书。“不堪回首”四字寓慨,末以景语终篇,意味深长。(后首)此曲揭露历代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对统治者发动战争表示强烈愤慨,对百姓遭受战祸痛苦寄予深切同情。联类取譬,概括性强,末句别具深意。

35首古诗词鉴赏(经典怀古诗词30首)(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