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5

模糊风格的世界名画(世界名画赏析132-角斗士碧血黄沙)(1)

《角斗士》 - pollice verso 1872 96*149cm 布面油画 美国凤凰城菲尼克斯艺术博物馆藏 让-莱昂·杰罗姆

这幅画是2000年好莱坞拍摄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角斗士》的灵感来源,法国学院派画家让-莱昂·杰罗姆名作《角斗士》。画面中,一个身材健壮的罗马角斗士头戴顶部有鱼形图案的沉重的头盔,面部隐藏在面罩中,臂部和小腿着护甲,一手执厚重的盾牌护住躯干,一手握短剑,以胜利者的姿态威风凛凛地昂首望向竞技场看台,等待观众们的示意。战败者无力地仰躺着被踩在脚下,身体的一半叠加在另外一名面朝下俯身趴在地上的只角斗士身上,有护肩防护,角斗时的装备-网兜和三叉戟掉落在身旁,地上浸染鲜血,显然受重伤无力抵抗,他伸出手臂向着看台请求饶恕,可是靠近角斗士的前排看台上的贵族们已经迫不及待地一致做出了拇指向下的手势,中心位置和右侧前排看台不同图案的挂毯垂下来,显示着看客的身份地位,后排站立的人群也群情激奋,呼喊着做出同样的手势,也有少数人沉默着悲戚的神情望着伤者.....远景原形竞技场看台左侧的人群紧张地望着此情此景, 等待着对战败者命运的裁判。看台中央显著位置四个红色立柱高高耸立,上面是罗马共和国时期代表力量和权利的金色单头鹰标志,坐在高而宽大的金色座椅上头戴金冠的显然是当权显要人物。金色和红色渲染烘托气氛,众多人物神态动作描绘精微细腻,画面中光影流泻而下,似乎与刀光剑影的残酷厮杀相呼应,整幅画面场面宏大,生动鲜明,再现了搏杀的残酷场景。

19世纪法国学院派画家让·莱昂·热罗姆的名作《角斗士》(pollice verso),Pollice Verso的拉丁语名称原意是“大拇指向下”。罗马时代,竞技场的角斗中,如果观众拇指向下,战胜者就会把战败者杀死,如果观众拇指朝上,战胜者就会饶恕战败者。这是一种残忍刺激的游戏,仅在罗马大竞技场一个场地,500年里累计死亡约70万人”。

角斗士(gladiator)是古罗马时代经过训练的奴隶、被解放的奴隶、自由人或是战俘,他们手持短剑、盾牌或其他武器,彼此角斗,为了生存以命相博,古罗马帝国当权者与地方领主却以观赏这样的生死拼杀取乐,类似的娱乐项目备受欢迎。最初的角斗是人与人之间的拳斗,后来发展成为人与老虎、狮子、熊、豹、野牛等猛兽的肉搏;为了寻求更大的刺激,出现了角斗士:两个斗士手里拿着利剑或三叉戟、盾牌或网套,相互刺杀。拉丁语和英语中"角斗士(gladiator)" 一词,便是来源于拉丁语中的"剑(gladius)"。一般来说,角斗士的社会地位比其他奴隶略高,在类似于军事训练营的"角斗士学校(ludi)"接受非常严酷的训练,广泛学习使用各种武器,包括匕首、剑、网以及锁链等等,最终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武器。角斗士经常随团到帝国的各个地方进行巡回表演。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角斗比赛大多由私人资助,而帝国时期角斗比赛则主要在皇室或政府的资助下进行。

一般情况下,一位训练有成的角斗士一年需出战30天。比赛前夕,城内各处都会张贴角斗告示,说明角斗时间,角斗人数,赞助者等事项。在竞技场一天的娱乐活动中,狩猎表演通常最先进行,其次是公开处决死囚,被判予谋杀、叛国等重罪的罪犯会被活活烧死,或被赶到野兽群里,与饥饿如虎的猛兽展开生死决斗,最后是角斗士博弈,不是所有情况下角斗士们都会选择杀死对手,有时可以在战斗中投降(missio),失败者也不一定会被杀死,因为训练出优秀的角斗士需要投入金钱和时间。古罗马时代的角斗士分成很多流派,各有特殊的盔甲和武器,并受训用特定的方式作战。为了加强观赏性,比赛组织者往往安排不同类型的角斗士相互拼杀,以便让他们发挥战术而不是倚靠蛮力。

常见的角斗士分为:

●莫米罗角斗士(Murmillo)--- 身高较矮但体格健壮,有厚重的矩形盾牌保护,全身从肩膀到小腿都在盾牌的掩护之下。这类角斗士还戴着有巨大顶饰的头盔,手持短剑,通过面罩观察对手。由于"莫米罗"是希腊语中一种鱼的名字,历史学家推测,这种角斗士很可能得名于头盔上的鱼形图案。

●色雷斯角斗士(Thraex)--- 手持仅可遮住躯干部分的小型方盾牌,手中的武器只是匕首而已。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属于"色雷斯角斗士",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角斗士,他们身上几乎没有什么防护的铠甲,而且兵器又是短而轻的匕首,因此角斗双方的攻击速度非常快,完全依靠自身的体力、速度和技巧来周旋,进攻的同时还要兼顾防守,一旦失手,将难以挽回局面。

●网斗士(Retiarius)--- 身手最为敏捷,以皮制护肩、网和三叉戟装备。没有盾牌掩护,身上也无凯甲, 这类角斗士最易受攻击,但是可以凭借机动性慢慢消耗对手体力,然后伺机撒网缠住对手,寻找破绽,凭借武器的长度一击制敌。

●追击士(Secutor)--- 头盔更加圆滑,以避免被对手抛出的网套住,面罩上只留两个观察孔,以防被三叉戟伤到。由于防护严密,经常在竞技场上追着网斗士砍杀,因此得名"追击士"。

刀光剑影,鲜血四溅,征服与被征服一遍遍上演着悲剧,残酷的角斗结束后,沙地上留下伤痕累累奴隶的尸体,血腥残酷的同类相残给角斗士们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不少人最终选择自杀。残暴统治迫使奴隶一再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公元前73年,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起义爆发。


作者:让-莱昂·杰罗姆(Jean-Leon Gerome)(1824—1904)

模糊风格的世界名画(世界名画赏析132-角斗士碧血黄沙)(2)

让·莱昂·热罗姆(1824—1904)

法国十九世纪学院派著名画家和雕塑家、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更是浪漫主义的热衷者。他的作品的范围包含历史画,希腊神话,东方主义,肖像和其他学科,使学术传统绘画达到了艺术高潮,也培养了很多大师级学生,如雷诺阿。。他与布格罗同时代,画功扎实。1824年5月11日出生于Vesoul沃苏勒, 早年在上索恩学习素描。14岁开始学习油画,1840年师从德拉罗什,1844年陪同老师一起游历意大利。德拉罗什特别建议他研究古罗马时期帕特农神庙的建筑样式,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1853年到君士坦丁堡旅行。开启了之后多次东方旅行的序幕。1854年他又前往土耳其和多瑙河海岸旅行。1856年1856年曾远赴埃及和近东旅行,对东方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因此创作了许多描绘埃及和近东风土人情的阿拉伯宗教、日常生活场景和北非风景的东方绘画作品,在巴黎沙龙展出后轰动一时。。这次访问预示着大量描述的涌现。1868年,他又随地质学家们穿过西奈沙漠,到达开罗的亚历山大港游历。东方文化给画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绘制了不少阿拉伯市场、土耳其浴室及宫女的沐浴、伊斯兰宗教仪式,以及东方具有某种神秘色彩的闺阁等画作, 这些画面在欧洲人眼中既神秘又奇特有趣,充满魅力。1904年1月10日他在工作室去世。


主要代表作品:

《斗鸡》《酒神和爱神》《圣母与基督和圣约翰和阿那克里翁》

《浴室里的土耳其妇女》 《耶路撒冷的哭墙》(1867) 《奈伊元帅之死》(1867)

《拿破仑将军与他的军事人员在埃及》 《拿破仑在獅身人面像的面前》

《克利奥帕特拉和凯撒》 《开罗清真寺中公众祈祷》 《角斗士》《基督殉道者最后的祈祷》

《皇帝拿破仑三世(1808 - 73)在枫丹白露接见暹罗大使 》《黑人非正规军人》 《法庭上的芙里尼》《祷告》(1865) 《奴隶市场》(1867) 《莫里哀与路易十四共进早餐》(1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