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在位月余明光宗朱常洛驾崩年仅16岁的皇子朱由校继位为帝,次年改元天启,是为历史上的天启皇帝其父光宗皇帝非正常的暴毙,给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又蒙上了一丝不祥的预兆我们知道的是,随着天启皇帝登基,大明王朝的国祚也开始进入倒计时此时距离这个汉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倾覆还有短短的24年大明朝最后的24年的起点,也就是天启元年,这个少年天子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政治局面呢?婆娑世界和大家一起来走近那段历史吧,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明末到底是什么年浅谈明末24年系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明末到底是什么年?浅谈明末24年系列

明末到底是什么年浅谈明末24年系列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在位月余明光宗朱常洛驾崩。年仅16岁的皇子朱由校继位为帝,次年改元天启,是为历史上的天启皇帝。其父光宗皇帝非正常的暴毙,给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又蒙上了一丝不祥的预兆。我们知道的是,随着天启皇帝登基,大明王朝的国祚也开始进入倒计时。此时距离这个汉民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倾覆还有短短的24年。大明朝最后的24年的起点,也就是天启元年,这个少年天子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政治局面呢?婆娑世界和大家一起来走近那段历史吧。

首先 ,天启皇帝面对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政治基本盘 。首先说内部,东林势盛,众正盈朝。所谓东林,就是明末文臣集团实力最大的东林党。说起东林文官集团,那可是单独写一本书娓娓道来都不一定说清楚的历史产物。其形成的过程时间跨度很长,本文暂时不做过多介绍,只介绍一下天启皇帝和东林党之间的关系。东林党本身作为一个政治派别,原本是有政治诉求的。一开始就是为了政治清明,在朝廷和皇帝以及皇帝扶持的阉党,持续的做政治斗争。随着时间来到明末,东林就变成代表了大官僚、大地主以及上层商人阶层的政治派别。不复当年形成政治派别时的初衷了。天启皇帝,以及其父泰昌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在政治上受到东林党的拥护。泰昌元年东林党人通过移宫案拥立天启登基。所以,东林党对天启帝是有拥立从龙之功的。天启帝继位后,东林党上台执政。终于从幕后走向台前。毫无疑问天启帝初年,东林党是受到信任的。天启皇帝在政治军事上大规模的启用东林党人。内阁首辅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邹元标、光禄卿高攀龙、左副都御使杨链等朝廷核心官员,都是东林党一派,又是当有名的清流。从行政、人事到监察,全都抓在这帮所谓的正人君子手中,可谓大权在握,朝堂内外“众正盈朝”。

此时的东林党执政集团,自以为皇帝年幼,肆意妄为。在政治上党同伐异,容不得任何东林之外的政治实体存在。对于皇帝的裁决,阳奉阴违。对东林党赞同的裁决,就快速执行。对于东林党不赞同的裁决就束之高阁。天启皇帝根本就无法通过内阁推行自己的皇权。在政策上,制定袒护地主商人的经济政策。直接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进一步加重了明王朝的统治危机。天启皇帝虽然是个少年天子,但却是年少老成,喜怒不显于色。对于东林党的黑操作,天启帝心里一清二楚。对于东林党不合时宜,不务实际的政治主张天启帝是不感冒的。天启皇帝面对关外的满清和关内的农民起义,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臣工。而不是东林党这种太过于理想主义,喊着高大上口号,天天在政治上攻击反对派,搞政治清算,搞内耗的害群之马。天启皇帝和东林党的直接矛盾短兵相接在税收上。国家打仗需要钱,国家的钱来自于税收。

我们从初中历史课本就知道。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其实不止是萌芽。明朝拥有很发达的海外贸易,手工制造业,盐业,矿产业。这些当时的新兴行业大多数被大地主阶层所垄断。大地主阶级又和文官东林党集团不分你我,互相扶持。新兴行业利润高,因为文官集团的庇护反而不交税。东林党集团坚决反对向这几个行业征税,反而建议继续征收农业税。孰不知,此时大明朝天灾不断。农民歉收,本就没有能力负担国家用兵的巨大财税负担。东林党在治理国家上的重大失误,非常的自私,极其幼稚。东林党在税收方面的作为,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西北民乱的发生。而西北民乱的久扑不灭,直接葬送了大明朝。天启帝短暂的信任之后,对东林党的执政能力已经看的足够清楚了。对于东林的制衡马上就会开始。

下一章《制衡东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