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
在闽南,“转角遇到神”很正常。
抱着“搜神”的目的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会惊叹其数量之众、层次之丰富。无论是“官方认证” 的观音、如来,还是居于一隅的地方俗神,都能连同祖先、宗亲,被供奉于宫庙当中。
这里一年到头都是人与神的狂欢,在闽南,与神仙的互动是日常,也是每个闽南人不吝钱财、倾尽心力的最要紧的大事。
-01- 人神共此时
闽南一带元宵左右一般是村庄的社日,社日里要游神巡社,巡社之前便要先踏过火路以示净化。摄影 / 刘国强
闽南人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但神明并非高高在上,婚丧嫁娶、柴米油盐,世俗生活中的大小事,神明都可参与。当神在身边,闽南人的内心有了安稳之处。
端午节沿海沿江的群众都会利用天然水域举行龙舟竞渡比赛。摄影 / 简银蕉
闽南民间信仰中祖先崇拜的各种仪式活动 , 大部分是从古代的中原延续而来的,而闽南人却将这些仪式活动保存得比中原更多、更完整。闽南神祠众多,单单泉州城区就有三十六铺、七十二境。每位神明的诞辰都要举行庙会,再加上观音、妈祖、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关帝、文昌、城隍等普遍祭祀的神明,一年四季,闽南的城乡庙会络绎不绝,酬神谢恩活动层出不穷。
送王船,是闽台、东南亚的沿海地区长期以来的一种敬奉海神的传统活动。摄影 / 陈东辉
朝拜之外,闽南人的酬神活动极为丰富,歌舞、杂技、鼓乐、戏曲,几乎无所不包。而狂欢的高潮莫过于神明的出巡或进香,仪仗、旗帜、蜈蚣阁、大鼓吹、宋江阵、高跷、马队等穿街串户,挨家祈福。人们把“神灵”请出来,近距离沟通,与神同乐的同时,表达对神明的虔诚,万人空巷,场面极为壮观。
-02- 香火万年
可以说,在闽南,神明的感召力根植于民间社会。
福建湄洲妈祖祖庙,是全世界所有妈祖宫庙的祖庙。
自唐宋以来,闽南逐渐被纳入中原的正统文化体系当中,民间祭祀活动的正统化成为国家管理地方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福建,妈祖的神格演变就能充分说明这一过程,莆田林默娘,从贤良港民女变成湄洲神女,随后又升格为圣妃、天妃、天后,如今已有“海峡女神”的美誉。
保生大帝祭典数万人参加
闽南地区影响最大的神明—保生大帝的正统化进程也是如此。保生大帝名叫吴夲,源自宋代闽南一位悬壶济世的吴姓道人,早期行迹具有巫医色彩,明代获得敕封后被皇家与道教封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司管着人间医疗健康。如今每年三月十五保生大帝神诞,海峡两岸的众多分香庙宇都会来祖庙进香,规模宏大。
-03- 回哺故里
闽南人与神同居的朴素理念,在建筑面前得到了极好阐释。摄影 / 赵建军
闽南地区神明信仰之发达,与侨乡社会的特质同样关系密切。
闽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历史上很早就有移民移居海外, 而且移民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南。在他们移民过海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族源和地望,携带了列祖祖牌,将祖家的乡土保护神“分香”过去, 作为在新居地的保护神, 称“唐山神”,不仅在其祠堂、宗庙及族谱上有记载, 而且在门匾上也有标记。
厦门市沧海区青礁慈济宫
东南亚华人信奉佛教为多,人们开业、购置房产都愿意请风水先生指点, 许多家庭都供奉或陈列观音、菩萨、关公及福、禄、寿三星像。在海外的庙宇数量和香火景气都有超越故土之势, 其中, 天上圣母更是成为全世界华人的共同信仰。正是福建寺庙作为“祖炉”的神圣性, 牵引着他们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朝拜、捐助。
只要庙宇仍在,神明就一直在。
关帝庙
闽南人祝祷常愿“香火万年”,香火的概念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只于血脉,还在于文明。
-END-
文|张侃
编辑|张瑜
原文取自《地道风物·闽南》有增减、改动
本文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