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1)

作为非北京本地人的小编,

最近总是闹一些笑话,

我竟然三番五次念错字!!!

真是蜜汁尴尬呀,

到底是哪些字呢?

请往下看,

你也许就懂了!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2)

1.大栅(shí)栏( làn er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3)

大栅栏,是北京市前门外一条著名的商业街,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分布着11个行业的36家商店,有很多百年老字号的商铺,提起北京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晓,就是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可以说是闻名遐迩。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4)

虽说驰名中外,

但是除了北京本地人,

能把它的名字念对的人却很少,

很多人都把它念成

dà zhà lán,

可是其实用北京话读出来,

应该是“大拾烂儿”。

据说,大栅栏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读音,有两种不同来历。一个是最初大栅栏里有不少卖珊瑚的宝石商人,而珊瑚在满语里面读作“沙拉儿”,所以大栅栏就改名为了“大沙拉儿”,另一个是说过去北京的南城人文化程度低,看见大栅栏不会读,就读成了“大珊栏”,后来人们久而久之,老北京人念着瓢儿了,就把这两种音读成了“大拾烂儿”。

无论这两种说法哪一个是

真正大栅栏读音的来源,

总之,“大拾烂儿”这个读音,

算是在北京人心中挥之不去了,

那么,你学到了吗?

2.阜(fǔ)成门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5)

元代为大都城平则门所在地,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明、清为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如今,“阜成门”渐渐和其他城门一样演变为一个抽象的地名,泛指阜成门桥附近。站在桥上举目四顾,路上车水马龙,而路边各个时代兴建的大楼鳞次栉比,从逼仄的胡同到高楼大厦,高度和体积上的落差造成一种光怪陆离的时空交叠感,美丽至极······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6)

但是,

它也是非常容易被念错的字,

阜本应当读作(fǔ),

如物阜民丰中的阜就是四声。

而北京的阜成门中的阜,

却读作三声。

“阜”是较常见的地名用字,如北京“阜成门”、山东“曲阜”、江苏“阜宁”、安徽“阜阳”“阜南”、河北“阜平”、辽宁“阜新”等。据了解,“阜成门”“阜阳”“阜南”“曲阜”等在当地人只读第三声,是具有地域性的汉字读音。“阜”《广韵》为“房久切”,为上声字。上述地名读音属于古代读音的沿用,也说明这些地名的定名都有一定的历史。也有人认为地名读fǔ音时,在社会生活中有区别定向作用,如北京“阜成门”读fǔ,与相距不远的“复兴门”语音区别较明显,“阜外医院”指位于阜成门外的医院,就不会跑到复兴门外大街去。

3.马家堡,十里堡(pù)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7)

马家堡(音铺)位于北京西南方向,隶属丰台区,在历史上曾是京南著名的村庄,现为南苑乡一个行政村。马家堡是北京城最早的火车总站,也是最早通有轨电车的地方。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8)

你是不是想把第三个字

读作马家堡(bǎo)?

其实,

在地名中这个字应该为(pù)。

堡有三个读音,读 [bǎo]的时候是指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如:堡垒.城堡,读[bǔ]的时候指有城墙的村镇,泛指村庄。读[pù]的时候古同“铺”,是驿站的意思,现在用于地名,就如十里堡、马家堡等。

4.花枝胡同(花子胡同)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9)

花枝胡同,是一条L形胡同,一半在南面与三不老胡同平行,然后向北拐,与三不老胡同相交。这里还有个传说:花枝这个名字,很是妩媚。《红楼梦》中,贾琏偷娶尤二姐的房子,便在“荣宁街后二里远近的小花枝巷”。而这里离恭王府并不相远,有人便以为大观园便是现实中的恭王府了。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10)

不过,

如果这胡同换成北京人读的话,

就会念成花子胡同。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过去这个胡同里面有个乞丐收容所,而乞丐过去又叫做叫花子,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北京人过去就叫这个花子胡同。虽然后来改成了花枝这么一个小清新的名字,但是花子胡同的名字却还是深深刻在了每个北京人的心中。

5.白家疃(tān)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11)

白家疃是北京西郊一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村落。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12)

那么,

这个字到底念什么呢?

其实这个字本身就很难认,

再一查字典读音是tuǎn,

但是北京人给它叫做白家疃(tān),

而不是白家疃(tuǎn)

传说几百年前,村内有个世代以剪纸人谋生的张忠,手艺精巧,他剪的白色纸兵纸将曾为他夺回被温泉村抢去的妻子,因而村名为白纸疃,后来叫成白家疃。据考,元代此地有白浮瓮山河由西向东流过,后来涸废,留下累累河石,南岸有白姓人家,以河滩取村名,称“白家滩”,后讹为“白家疃”。

6.积水潭(tān)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13)

北京二环内的西北隅,有一水面,名为积水潭。元代为了加强大都的漕运而修建的人工河——通惠河,在流入城市以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名为积水潭。积水潭曾经是漕运的总码头,也曾是皇家的洗象池。从元代起,来自暹罗、缅甸的大象,就作为运输工具和宫廷仪仗队使用,在夏伏之日,驯养员会带领大象到积水潭洗浴。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14)

但是,

在大家的印象里,

是不是觉得这三个字应该

读作积水潭(tán)呢?

那就又错啦!

应该读作积水潭(tān)

之所以念一声,是因为积水潭这个地名有这样一个典故。

从前有一块从天空中莫名出现的飞石掉落在积水潭这块的一块潭水上,这块石头上刻着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与威武的雄狮,所以当地百姓就叫这里是“鸡狮潭(tān)”。后来这里改名叫做了积水潭,但是由于习惯的原因,人们还是叫这里为积水潭(tān)。

7.南锣鼓巷(罗锅巷)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15)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16)

很多人只知道,

它叫南锣鼓巷,

却不知道北京本地人眼里,

它还有一个名字,

那就是“罗锅巷”。

“罗锅”在北京话中指的就是驼背的人,而这条胡同的整体结构呈现的是两头低洼,中间隆起,就像是驼背的人的背部一样,所以又被老北京人称为“罗锅巷。”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17)

看了这么多有趣的地名读法,

是不是觉得自己对北京的了解

还是有些不够呢。

其实不只是这几个,

还有呢。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18)

比如下面这些,

(有可能年纪较大的老北京才知道哦!)

白(bó)云观,

而不是白(bái)云观;

钱粮(lòu)胡同,

而不是钱粮(liáng)胡同;

演乐(yuè)胡同,

而不是演乐(lè)胡同。

北京外地人念错的地名(只有北京人才会念的北京地名儿)(19)

怎么样?

以上这些特殊的读音说完之后,

您是否感受到北京方言的魅力呢?

您的家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好玩的读音?

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找老乡!

部分资料来自北京圈儿

编辑:韩慧竹 范林红(实)

主编:鹿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