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吴证券,黄细里、杨惠冰、谭行悦)

1 行业端:全球智能手机历史复盘及要素总结

回看智能手机行业渗透率以及公司关键时间节点:1)苹果站在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爆发的起点,渗透率为10%左 右(2017年),从软件和硬件的角度,定义何为“智能手机”;2)三星站在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爆发的起点,以 硬件持续迭代升级 供应链高度垂直整合时刻对标苹果,持续跟随;3)小米站在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爆发的起点, 全球渗透率为15%左右(2010年),以创始人的互联网运营思路为核心,定义何为“互联网智能手机”;4) OV站在全球智能手机蓬勃发展前期,渗透率25%左右(2011年),迅速找准自身“拍照/音乐/快充”等特色, 并辅以地毯式营销,定义何为“有特色的高性价比智能手机”;5)华为站在全球智能手机增速最快的时期,渗 透率50%左右(2013年),以硬核技术为背书,性价比 品牌 营销多维并进,成功介入。

智能手机发展复盘——前后智能手机时代

时代一:模拟手机时代。1983年,摩托罗拉推出全球第一款便携式手机摩托罗拉主导,发明第一部手机,1987 年第一台手机进入中国。

时代二:功能机时代。诺基亚发布首款SM全球手机,IBM1994年推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Simon【支 持上网收发邮件且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1995年爱立信进入中国市场;2000年夏普发布第一款带摄像头的手 机;西门子同年发布第一款具有MP3、移动存储器功能的手机;同年,摩托罗拉发布第一款具备触摸屏的手机。 2002年诺基亚7650开创彩屏 内置摄像头 滑盖等多项世界第一。

时代三:智能手机时代。2007年第一代iphone问世,此为第一款具备多点触控的移动设备,重新定义了智能手 机;同年,诺基亚N95集音乐、拍照、互联网、蓝牙等融为一体,2008年iPhone3配备3G网络,上市三天售出 100万台,2008年HTC 1是全球第一台采用谷歌安卓系统智能手机,2009年诺基亚推出全球首款全触屏智能手机 诺基亚5800;2010年iphone采用玻璃面板;同年摩托罗拉推出XT702,具备滑盖 全键盘的设计,成为手机史上 的里程碑;同年三星alaxy S(i9000)代表三星该系列的起航。2011年 L Optimus 3D是首款搭载双摄的手机,可 以拍摄3D影像;2015年alaxy S6 Ede是首款双曲面侧屏;2016年小米MIX全球第一款全面屏;华为2017年推出 全球首款支持4.5网络的智能手机;2017年iphone全球首次使用OLED全面屏以及面部识别技术。

1994年首款真正意义上的simon智能手机和1997年出世的塞班(内存占用少,卡顿少,提供稳定的通话;但是 不开源,第三方开发者开发难度过高,固步自封,高壁垒导致软件生态难以构建;并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本身体 验也较差),是前智能手机时代的两大辉煌。后智能手机时代由苹果iPhone开启,三星 华为 小米 OV等进一 步发扬光大。

全球智能手机发展历程

具体各时代代表品牌维度:摩托罗拉开创移动手机时代先河,诺基亚接棒摩托罗拉凭借品牌壁垒和系统优势以及 持续更新迭代的多样化机型成为前智能手机时代王者;苹果推出iPhone标志市场进入后智能手机时代,三星小米、 OV、华为先后崛起,接棒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时代,主导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2 公司端:行业代表企业复盘及成功元素分析

苹果公司:消费电子巨头业绩再创新高

苹果公司是全球消费电子第一品牌。苹果公司(AAPL)1976年成立于美国硅谷,1980年12月登录纳斯达克, 是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及消费电子巨头。截至2020年7月,苹果公司在25个国家拥有510家零售店。 根据凯度BrandZ发布的2021年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排行榜,苹果排名全球第二,2021年品牌价值达到6119.97 亿美元,同比增长74%,仅次于亚马逊。

财务情况-营收与净利稳定增长

司业绩稳定增长。2021财年Q3单季度公司总营收为814.34亿美元,同比增长36.44%;公司净利润为217.44 亿美元,同比增长93.23%。其中产品收入为639亿美元,同比增长37.4%;服务收入为174.86亿美元,同比增 长32.9%。

独特的组织架构,四个阶段的兴衰复起

组织架构

苹果的哲学是极简主义,在公司组织架构上同样信奉Simple Structure。1997年,当乔布斯回归苹果重掌大权后,对公司 组织架构进行了新的划分,不再按照产品划分部门,而是按照 职能划分:传统业务部门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协调责任和控制, 而职能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协调专业知识和决策权。这是苹果至 今仍保留的结构。(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在此组织结构基础上,职能部门均直接向CEO进行汇报。1998 年,直接向CEO报告的部门包括硬件、软件、市场营销、运营、 服务和支持、销售、财务和法律部门。可以说,乔布斯时代, 有关产品创新的业务,苹果是扁平化而直达天听的组织,是极 简结构的专权传道式组织结构。

到2019年,由于公司业务发展,库克进行了一些细微调整:例 如将硬件划分为硬件工程和硬件技术;增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 习作为新的独立领域等。因此,直接向CEO报告的部门包括设 计、硬件工程、硬件技术、软件、服务、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市场营销、营销通信、运营、销售、零售、人员、财务、法律、 企业通信、环境、政策和社会,以及企业发展等。

完善的软硬件生态,助力服务转型

外延并购助力苹果芯片自研。

外延并购,助力实现芯片自研能力。2008年开始,苹果就 针对芯片进行布局,以2.78亿美元收购芯片厂商PA Semi, 随后几年通过多笔并购逐步完善自研能力。

2010年首次搭载自研芯片,工艺制程持续升级。2010年苹 果发布的iPhone 4,并首次搭载自研处理器-A4,制造工艺 为45nm。A芯片保持每年升级一次的频率,并且每一次迭 代都伴随着制造工艺的升级,最新的芯片A14是全球第一款 基于5nm制程工艺设计的芯片。

A系列芯片性能行业领先。根据GeekBench5跑分数据,搭 载A14的iPhone 12 Pro和搭载A13的iPhone 11 Pro多核 跑分均优于高通骁龙S888芯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硬件产品向服务转型,打开增长新潜力

凭借硬件产品优势和完善的软硬件生态,苹果积极向服务转型。苹果服务类业务涉及多样的业务模式,主要包 括数字内容及服务、iCloud、AppleCare、Apple Pay、授权等,以及新服务产品Apple TV 、Apple Arcade、Apple News 、Apple Card、Apple Fitness 还有Apple One。其中,数字内容及服务主要是分 发渠道的变现,iCloud为用户提供虚拟增值服务,AppleCare是硬件保修保险的增值服务,ApplePay是支付 渠道的变现,授权收入是对企业客户从苹果获取流量的变现。

苹果服务收入稳定增长,未来有望接力硬件业务成为核心增长点。2021财年Q3季度,苹果公司服务收入为 175亿美元,同比增长33%,收入占比为21%,服务毛利率为69.8%。服务业务的增长主要受益于App Store、 iCloud云服务、音乐、视频、广告和支付服务等细分业务的增长。对比苹果服务类业务与硬件类业务的增速情 况,2018财年Q1以来服务类业务同比增速均为正数且普遍情况下高于硬件业务增速,2016年起服务类业务已 成为苹果第二大业务品类。

一流的设计 营销 供应链管理,成就爆款

苹果的工业设计

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是苹果工业设计的核心特征。乔布斯和苹果原首席设 计师乔纳森都是极简主义的拥护者,因此苹果的科技产品一直 以「硬件简单化,软件丰富化」为基本理念。

极简主义既体现在产品线布局上,也体现在产品设计上。

1)产品布局:乔布斯回归苹果后,首先做的就是果断将当时 苹果市场上多达40余种的生产线停掉,通过精简产品线和提升 设计效率满足市场需求。而精简产品线的策略也被延续至今, 苹果对各类产品线的投入都是追求简单而专注。

2)产品设计:苹果为了将消费者从繁多复杂的连接线和各类 接口中解放以提升用户体验,在PC端摒弃了原有的桌面总线、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及串行端口、软盘/光盘驱动器等,在手 机端也取消了耳机插孔并与充电接口融合,逐步推动电子产品 朝着零接口 无线充电的方向演进。

创造新需求

创造新需求而非简单满足需求,是苹果设计的另一大核心理念。在苹果革命性的iPhone系列改变智能手机行业 之前,手机厂商普遍采用焦点小组方法进行用户调研:即对特定人群进行集中访谈,了解用户需求用以指导产 品设计。苹果并没有采用这样的方法,而是将公司专业团队看做典型用户进行测试,苹果工业设计师的角色也 被定义为“想象原先不存在的产品,通过恰当的流程将它们实现”。

在乔布斯看来,“大多数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除非你给他们展示一个已经成型的产品”。优秀的公 司满足和迎合用户需求,而伟大的公司则在技术边界上塑造用户期望,创造用户未意识到的新需求,从而创造 出前所未有的科技体验。

优秀的产品应该是人文美学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不仅是电子产品,在零售店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苹果同样秉持艺 术美与技术美的融合。苹果零售店核心特点:布局简单明了,室内空间开放宽阔,陈列摆设平衡对称,引人瞩 目的设计给人以苹果产品般简约而舒适的感受。苹果产品包装设计特点:包装盒层层嵌套且简洁紧凑,消费者 到手的产品精致得像包装在一个首饰盒里,开箱体验顺滑流畅。(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苹果产品的成功得益于优秀的供应链管理

苹果是精益管理的典范,曾连续7年在Gartner发布的全球25大 供应链厂商排名中位列第一,并与亚马逊、宝洁、麦当劳、联合利华等一起列入“大师级”行列。其“无缝化” 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是苹果高毛利长期维持的关键。

苹果的品牌营销

产品及定价策略清晰

产品策略:清晰完整的产品序列,且命名统一规律化。苹果产品基本都是围绕“i”展开命名,包含了 internet/individual(个人,致力于创造个性)/instruct(指令,用心服务)/inform(通知,苹果产品是信 息终端)/inspire(启发,苹果产品是强大生产力工具)等多重含义,在品牌命名上简单明了,更易给消费者 留下印象。

定价策略:统一售价且定位高端市场。苹果各产品系列的价格相对固定,最早公司实行统一售价,一般新产品 推出后就替代旧产品的价格区间,旧产品进行降价。2012年以来苹果手机平均售价集中在5000元以上,显著 高于同行业其他品牌手机的平均售价,早期一度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作为“高端”的代名词受到用户的 追捧。同时,创新内涵 选材优良 设计美观 体验流畅等特点,叠加苹果公司力求每个细节保持水准的严谨态 度,也有力地支撑起其产品的高定价。

渠道策略:以实体渠道为主,进行分层覆盖。其中直营店覆盖重点一二线城市,直供店覆盖三线及以上主要城 市,三线以下城市主要通过分销商进行覆盖。苹果对渠道商的管理细到店面层面,将店面分为四级,各个级别 之间在店面管理规范、接受培训程度、产品供给、系统延伸等方面有所差异。

多样化营销方式助力产品成功

果产品的成功不仅在于自身强大的产品力和创新力,还在于独特的营销策略。

饥饿营销:在广泛宣传基础上,控制市场供应以保持市场处于相对“饥饿”状态。苹果新品上市前时都经过了 长时间的前期宣传,积累了大量潜在意向消费者。当新品多渠道发售并接受预定后,库存往往在短时间内销售 一空,许多人甚至愿意提前去直营店门口排队等候购买。这样的策略让消费者在经过努力后买到产品时可以获 得更大的满足感,同时自身进一步提升对于品牌的认知。

口碑营销:苹果产品的创新型和完美设计深入人心,产生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群体(即果粉)。多数果粉对苹 果产品认可度高,只要新品发布,都会选择购买以更新换代。这样的果粉群体,对于身边的其他潜在消费群体 产生了强大的口碑宣传作用。同时,苹果公司首创的产品发布会形式被行业厂商争相模仿,其每年的新品发布 会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行业风向标,具备强大的影响力。

体验式营销:苹果零售店定位与奢侈品旗舰店类似,选址城市核心商业圈,独特造型设计,同时对体验样机素 材统一管理,对直营店员工的服务严格要求。苹果对零售店管理的重视,也推动其直营店成为全球最吸金能力 强的实体店铺。疫情期间,苹果零售店还推出2小时极速配送服务,5美元的服务价格支持2两小时送货上门。

报告节选: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1)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2)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3)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4)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5)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6)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7)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8)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9)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10)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11)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12)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13)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14)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15)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16)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17)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18)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19)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20)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21)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22)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23)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24)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25)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26)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27)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28)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29)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30)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31)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32)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33)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34)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35)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36)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37)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38)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39)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40)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41)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42)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43)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44)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45)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46)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47)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48)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49)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50)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51)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52)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53)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54)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55)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56)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57)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58)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59)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60)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61)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62)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63)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64)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65)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66)

未来汽车产业三大趋势(汽车行业专题报告)(67)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