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学校特色持续发展的动力源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系统设计中如何创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系统设计中如何创新
■快乐教育,学校特色持续发展的动力源②
我任校长之初,正值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幕开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给学校管理带来挑战:如何使学校课程建设成为一种动态的、创新的、整体的教育实践?
回顾北京一师附小的课程建设之路,从统一实施国家课程,到开设一门校本课程、一类校本课程、多类校本课程,再到建构起“快乐 ”课程体系,体现着学校课程逐步走向系统思考的整体设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长发挥着引领观念、确立方向的作用,使学校课程建设既符合国家课改政策、跟上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又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满足师生成长需求。
“快乐 ”课程体系中的“快乐”,表达的是对快乐教育办学理念与教育理想的追求,我们希望小学教育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具有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主动担当的实干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等素质基础。因此快乐教育的育人目标被凝练为“乐学、乐善、乐活、乐群、乐行、乐新”。
促进学生快乐成长,需要通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来实现。“快乐 ”课程体系中的“ ”,指的就是实施路径,是动态的、整合的、与时俱进融合创新的课程。
“快乐 ”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核心素养为纲,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校本化的方式进行整合贯通,融合在“道德与法治、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健康、传统文化与国际理解”五大领域。每一领域都包括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开放类课程。
基础类课程是融合后的五大领域国家课程。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我校牢牢把握课堂主渠道,建构“兴趣盎然、智慧共生、积极体验、充满生命力”的“快乐课堂”。积极探索教与育的结合、教与学的方式,重价值引领、重文化传承、重知识的发现与探索建构,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思起来、问起来、辩起来、动起来,助力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创造性地学。
拓展类课程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目前学校开设了“美德在我心”“经典诵读”“阅读”“海模制作”等必修课程,以及“人文创客”“人工智能”“景泰蓝”“戏剧表演”等40余门选修课程。我们充分挖掘教师、家长与社会资源开发课程,不断为学生成长提供多种选择与发展空间。
开放类课程主要是开展基于生活、基于问题的项目式学习,突出多学科联动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能力。近年来,我校聚焦“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两大主题,开展了“艺饰童年”“探访北京中轴路”“走进航母”等项目式学习,形成了“问题自己提出、课题自己确定、小组自愿结合、资料自己查询、问题自己探究、结论自己得出、成果自己展示”的学习方式。
“快乐 ”课程体系的建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开辟了多样的学习场所,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动手实践与创新,有效促进了快乐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快乐 ”课程体系的主要支撑系统包括:快乐课堂、多彩活动、开放校园、协调社区、多元评价、融洽氛围等因素。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7日第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