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这个词的公众形象好像一直不算太好,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后现代主义来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后现代主义来历(后现代主义简史)

后现代主义来历

“后现代”这个词的公众形象好像一直不算太好。

如果说某个电影是后现代的,那应该就是说老百姓看不明白的,也不是给老百姓看的。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推崇后现代呢?

是因为那些人思想都另类吗?

还是只是想通过反叛来刷下存在感?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推演一下“后现代”的逻辑。

要理解后现代,需要先了解下什么是现代。

古代人,无论东西方,几乎什么都可以信,通常没没原则没理由,这是一种蒙昧的状态。

18世界启蒙运动后,知识分子不再盲目相信什么东西,而是希望像数学一样一步步地严格推导出各种结论。

科学和现代哲学,就是这么诞生的。

启蒙运动让人类找到了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人们开始相信:人的理性完全可以掌握世界的真理,科学能够告诉我们什么是对错,帮我们分辨好坏。

这是现代文明的开始,但也仅仅是开始。

人们很快意识到,科学结论不等于真理。

比如,过去人们都相信地心说,后来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但其实在更高维视角来看,地球和太阳到底谁绕着谁站,完全取决于你在哪个位置看。

假定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这个说法就没毛病。

尼采有感于这一点,提出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客观的真理。

人永远都不可能理解客观世界。

你的一切解释,都取决于你的视角,取决于你看到了多少,解释只不过是你的主观看法。

后现代主义哲学由此开启。

后现代本质上是一种更进步、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那些认为自己掌握了宇宙普遍真理的人,可能是最危险的敌人,

单纯为了私利,自私地活着的人,其实根本不会伤害什么人。

有些为了某种主义、所谓真理的而随意摆弄别人命运,甚至不惜杀戮,造成的危害极大。比如希特勒,比如斯大林……

如果每个领导都是后现代主义者,不信什么真理,可能这个世界就会少了很多悲剧。

后现代再继续发展,演变成了文化多元主义。

地球人曾经因为理念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大打出手。

冷战之后,人们就想:既然没有绝对真理,我为什么不能尊重所有的文化呢?

文明应该一律平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京剧、歌剧、脑残剧,各有各的价值!

可文化之间总有矛盾,这该怎么办?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不要分辨对错,看看不同文化带给你的主观感受。

比如,我们看奇葩说,是通过看詹青云和黄执中谁讲得漂亮来站队的,而不是根据哪方答案正确来判断胜负。

又比如,现代艺术通常都有一个主题,你一看画作就能揣摩出画家的表达意图;

后现代艺术根本没有主题,画家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想表达什么;

存在的意义就是,读者认为这幅画是表达什么,它就是表达什么,完全遵从读者内心感受。

后现代,是用审美来取代对错。

多元化思想继续发展,越来越的争议也就来了。

争议主要源自:后现代主义者没有立场。

比如,中国乡村的婚闹,究竟是应当尊重的传统文化,还是应当摒弃的遗风恶俗?

比如,美国疫情泛滥,大量民众仍然是要自由不要命,接着奏乐,接着舞……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批评后现代——与其让人不分对错,还不如让人相信有客观真理。

后现代主义思维到底价值几何?

普林斯顿大学对后现代哲学逻辑有一个深刻的拆解,总共分五步:

第一,一切知识和体验都是主观的解释。

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视角,都是世界的局部,与其他任何人都可能不同。

第二,你对世界的理解受到文化环境和过往见识的影响。

关于特朗普能否当选总统,我认为关我毛事,拜登则认为这是一场灾难。

第三,没有视角优于其他视角。

我和拜登的视角,各有各的道理,我们俩理应是平等的。

第四,视角决定了语境,每个解释都在某种语境之下。

在我的视角,我只关心我年底能否加薪;而在拜登眼里,特朗普败选,将是他一辈子的荣光;我们不在一个语境里对话。

第五,在同一语境下,不同的解释有高低优劣之分。

比如我们面对拜登和特朗普在竞选辩论上对于新冠病毒的处理政策的争吵,始终站队的后现代主义者,只会瞎起哄,什么事都办不了;

而有智慧的后现代主义者,会抓住当下更重要的事,加以判断,调整策略。

理解了这五条逻辑,后现代主义就不会走向不分对错的虚无主义。

最后,小结一下。

后现代主义简史,也正是人的认知史,同时人的认知也是有等级的。

第一级是古典,讲信仰、讲忠诚;

第二级是现代,讲理性、讲真理;

第三级是后现代,认为不存在绝对真理,将多元化。

第四季是在后现代基础之上,讲语境。

真正掌握了后现代主义,可能你会发现前几个级别的人,思考得都太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