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步兵装备 300挡十万的斯巴达重步兵(1)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披澜读史

字数:4208,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斯巴达三百勇士》是讲述希波战争期间温泉关之战的一部电影,许多人也是通过这部电影知道了古希腊城邦斯巴达。事实上,希腊古风时代斯巴达步兵的无敌形象,并非仅源于温泉关这一场战争。得益于严苛的军事训练和尚武的社会风气,斯巴达士兵无论是作战意志还是战技、体能,都冠绝希腊。希波战争结束后,雅典、斯巴达爆发了伯罗奔尼撒之战,雅典西洛同盟不敌斯巴达所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斯巴达成为了希腊新的霸主。然而,斯巴达的短暂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先是底比斯通过留克特拉等战役以弱胜强,多次击败了斯巴达及其同盟,之后,马其顿人又再次崛起,面对马其顿方阵,斯巴达军再未能展现昔日的辉煌。

那么,曾经强横无比的斯巴达步兵,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

斯巴达步兵装备 300挡十万的斯巴达重步兵(2)

我们先来聊一聊斯巴达和其他希腊城邦的差异。

在提到希腊城邦的军事制度时,我们经常会说他们是“全民皆兵”。大多数希腊城邦国家,以占据城邦三到四成的富裕市民为核心,建立了规模庞大的重装步兵方阵。在希波战争中,这种重步兵方阵在面对波斯大军时显露出了强悍的战斗力。

斯巴达步兵装备 300挡十万的斯巴达重步兵(3)

不过,希腊重步兵虽然战斗力不俗,但从本质上来看,他们依旧是征召而来的民兵部队。希波战争前,各城邦的战争持续时间相当短促,参战的重步兵们在平原地区列阵厮杀,时间有时只是一个短暂的下午。战斗结束后,他们往往就解甲归田,回归自己的身份、职业。

斯巴达人则是个例外,斯巴达国王曾经对同盟的将领们骄傲地宣称自己麾下的士兵没有农民和工匠,都是专业的战士。这句话并没有丝毫夸张之处。虽然古风时期的希腊城邦均有奴隶存在,但奴隶数量和公民比例最为悬殊的当属斯巴达。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彻底征服美塞尼亚之后,将黑劳士制度推广到美塞尼亚地区。和人口众多的美塞尼亚居民不同,斯巴达城邦居民的人数始终处于劣势。因此,想要继续维持奴隶制度,斯巴达必须长期保持其对被奴役者的武力优势。

因此,数量相对稀少的斯巴达人只好以“全民皆兵”的方式提高其军队数量和质量。与其他城邦相比,这种不事生产的“全民皆兵”方式,显然更加彻底。

斯巴达步兵装备 300挡十万的斯巴达重步兵(4)

在这种“全民皆兵2.0”版本下,斯巴达人的军事训练强度,即使是在古希腊时期也显得相当“异端”。就像许多人知道的那样,斯巴达儿童一出生,就要接受城邦长老的挑选,那些体格孱弱或者天生残疾者将遭到遗弃。7岁后,男孩开始接收军事训练,内容包含“赛跑、跳跃、角力、投铁饼、掷标枪”等多项内容,这种训练的强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强化,18岁后,开始接收正规的军事训练,20岁,正式参军。这些斯巴达军人会持续服役到60岁,可以想见,一名斯巴达男子一生几乎都伴随着军旅生涯。事实上,不只是男子,就连斯巴达女性,也会在成年前接收和男子类似的训练,据说这是为了提高下一代的强健体魄。

和这种军事化训练相适应的,还有斯巴达种种粗暴乃至暴虐的社会风气,他们不仅默许男孩斗殴,甚至会鼓励他们盗窃,期待以此培养他们机敏、勇敢等品质:“他们去偷窃他们所要打取的东西……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的偷窃被抓住了,那他就要遭到酷烈的鞭打,就像一个不小心和不熟练的贼一样”。

和对武力的崇拜不同,斯巴达人对于知识始终是一种鄙薄的态度,在他们看来除了简单的读写计算外,天文地理等知识毫无用途,一名斯巴达人如果在外邦学习了修辞学,一旦被人得知,回国后不仅要被嘲讽甚至还要受到惩戒。这种以军事战争和武力镇压为唯一目的制度,造就了斯巴达军队强横的军事实力,但也让它走向了极端。

虽然希腊城邦时期的作战方式以重装步兵作为绝对核心,然而,这种战争模式有着许多限定条件。一来,城邦战争的持续时间较短,双方往往以会战的方式约定战场。这使得骑兵、轻步兵等兵种的机动能力受到限制,难以发挥更多的战略作用。二来,较短的战场距离使得补给的问题被掩盖,事实上,希波战争后期的普拉提亚决战中,希腊联军的大规模集结致使补给线的问题显现,波斯骑兵也开始针对希腊军的补给线进行袭扰,以至于希腊联军因此被迫撤军,继而导致雅典、斯巴达军被迫直面波斯、底比斯的正面攻击。不过,因为斯巴达军队在正面战场击败了波斯数量庞大的轻装部队,这一战依旧以希腊的胜利告终。

斯巴达步兵装备 300挡十万的斯巴达重步兵(5)

可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重步兵方阵的问题却变得越发明显,轻装步兵、骑兵、海军等部队的军事作用越发明显。为了应对新的战争局面,希腊各城邦开始扩充军队,雇佣、征募那些原先被忽视的辅助兵种。

冷兵器之前发布的文章《穷人只能当炮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希腊轻步兵,让重装武士没脾气》曾经提到过,希波战争后,由于战争形式的复杂化,轻步兵、骑兵部队开始承担其更多的军事任务,但对于斯巴达来说,招募这些辅助部队,困难重重。斯巴达自来库古改革后,逐渐形成了以公民为核心的元老院体制。决策者除了两位国王以外,其余28名元老均来自于60岁后从军队退役的斯巴达公民,没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军国主义泛滥的斯巴达其实是一个实行有限民主制的国家,邻邦雅典的僭主统治甚至都是在斯巴达的干涉下终结的。在这样的制度下,根部不存在一个类似于罗马贵族的阶层,自然也无法像后者那样从中招募骑兵。同时,利用小额铁质货币控制消费的斯巴达社会,也没有富余的资金去装备一支职业骑兵。

斯巴达步兵装备 300挡十万的斯巴达重步兵(6)

轻步兵的问题就更严峻了,希波战争前,希腊城邦对于轻步兵极其轻视,各类轻步兵往往以贫民、奴隶充当。遭遇波斯后,希腊城邦才开始正视轻步兵的辅助功能,并招募、训练更加职业化的轻步兵。

普拉提亚之战中,斯巴达除了派出了五千城邦重装步兵外,同时还调配了三万五千名轻步兵,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轻步兵”是由拉科尼亚人构成的黑劳士。他们的主要任务其实是背负斯巴达重步兵的装备、补给等物品,在战场上难堪大任。

斯巴达轻步兵训练的缺乏,直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不仅因为前者对于轻步兵战斗力的轻视,真正的矛盾点在于,斯巴达担忧大规模训练黑劳士轻步兵,会导致本邦的军事压制失效,处于底层的奴隶会暴起反噬。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许多语境中,我们将“黑劳士”一词与“奴隶”画上等号,但实际上,黑劳士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群体,一个是城邦早期的拉科尼亚黑劳士,另一个是美塞尼亚黑劳士群体,相比于始终不忘对抗斯巴达人恢复自由的美塞尼亚人,拉科尼亚人对斯巴达人更加驯服。

斯巴达步兵装备 300挡十万的斯巴达重步兵(7)

自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结束,美塞尼亚地区被征服后,原先拉科尼亚人的状况就变得十分特殊,他们虽然依旧难称自由,但地位却比美塞尼亚人高上许多,斯巴达往往在此地招募海军,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为了弥补新战术体系下的劣势,斯巴达人甚至从这里征募重步兵作为军队的补充。

当然了,斯巴达并非一味的增加人数,在军事训练上,斯巴达士兵们开始新的作战模式。

斯巴达步兵装备 300挡十万的斯巴达重步兵(8)

早期的重步兵战争,往往只是以线列式的冲击为主要对抗手段。双方作战时依靠的是战斗意志、训练以及军队数量。《剑桥插图战争史》称“在重装甲步兵的全盛时期,甚至一个土地法规的制定,就可盖过那些只会导致失败的计谋甚至是方阵之外一人的夸夸其谈”。

然而,战术是渐进式发展的,希腊人通过战争,开始意识到线列战争时期两翼的重要性,一旦两翼被打散,侧翼失去保护的步兵很难依靠厚盾保护自己,崩溃就会随即发生。相反,中间部分的方阵不必过厚,就像马拉松之战中雅典军劣势的中路步兵一样,他们只要不被彻底击溃,两翼的优势就可以迅速转化为盛势。希腊传统以右翼为尊,习惯上,各城邦会把全军精锐压在右翼,所以,通过灵活的变阵用己方右翼包围击溃对手左翼就成了新的作战要点。

为此,斯巴达人在军事训练中会有意识的利用右翼部队进行变阵,在双方线列阵接触前的一瞬,原本正面对手左翼的斯巴达右翼,会利用速度、训练的优势,在保持战阵完好、整齐的情况下继续向右侧旋转,包围对手的左翼。

斯巴达步兵装备 300挡十万的斯巴达重步兵(9)

这种变阵的训练极其困难,《西方战争艺术》中曾经提到过,斯巴达人的包围战术“需要预先计划的列队机动”,也需要“由行军队形迅速转化为战斗队形的能力”,在他看来,在那个时代,最适宜展开这种战术的,其实是亚历山大麾下的伙伴骑兵。的确,在古典军阵中,士兵们主要依靠盾牌、铠甲进行防护,几乎没有腾挪躲避的空间,甚至奔跑时不慎摔倒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方阵的混乱。不过,长期的军事训练可以“化不可能为可能”。库那克萨战役里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在这场波斯王室的内乱中,克利尔库斯麾下的斯巴达人接受了小居鲁士的雇佣,率先冲向严阵以待的波斯大军。这次冲锋中,斯巴达步兵在奔跑中由列阵状态转为分散,从而毫发无伤的穿过波斯战车的冲击阵型,又再次结阵,趁势逼退了严阵以待的波斯重步兵(也有可能是中了后者的调虎离山之计),体能的强悍和变阵的熟练,整个希腊无出其右。

然而,库那克萨战役最终以小居鲁士的战败身死宣告结束,斯巴达佣兵们所取得的短暂优势丝毫未能挽救败局,相反,被波斯骑兵劫营之后,他们就连归乡之路都变得艰难。这也是伯罗奔尼撒之后重装步兵们所处的尴尬状态,原先重步兵冲击一决胜负的时代已然过去,多兵种配合作战下,斯巴达缓慢、僵化的战术体系很难适应新的战争模式,即使以近乎内卷的方式进一步强化训练、配合,依旧如此。

斯巴达步兵装备 300挡十万的斯巴达重步兵(10)

留克特拉战役中,重步兵人数处于劣势的底比斯,利用斜线战术,依靠右翼轻步兵短暂牵制住斯巴达人的左翼,同时左翼先行的精锐部队如攻城锤般将斯巴达人的右翼砸成齑粉。在这种打法下,斯巴达军的训练优势根本无从发挥。

斯巴达步兵装备 300挡十万的斯巴达重步兵(11)

事实上,从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类似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就经常出现。雅典领导人伯利克里针对斯巴达陆军的强势,制定了“陆守海功”的作战策略,陆地据城以守,依靠海军优势切断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海上贸易线,即使是在正面作战中,也往往依靠轻步兵压制斯巴达人,迫使对手不能依靠强大的重步兵方阵包围己方重步兵。在缺少海军、轻装部队驰援的情况下,斯巴达部队往往吃尽苦头。曾经煊赫一时的斯巴达重步兵,已成昨日黄花。

参考文献:

1.蔡洵颖《古希腊重装步兵体制的结构及其变革原因探析》

2.周洪祥《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获胜原因探析》

3.祝宏俊《古代斯巴达黑劳士社会地位的演进》

4.孙方旺《斯巴达与雅典体育的异同及启示》

5.《图解世界战争战法》

6.《西方战争艺术》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披澜读史,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