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姐:

科学审题是顺利解题、正确答题的关键。审题的质量决定着解题的成败。因此,在解答生物实验题时,同学们要重点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变量、实验条件等方面进行理解,这样才能较快地获得合理的解题思路,避免盲目尝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下面是三好网施老师的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大家的答题能力有所帮助。

生物实验题做题思路(从这4点审生物实验题)(1)

生物实验题做题思路(从这4点审生物实验题)(2)

一审:明确实验目的,提高答题的针对性

做实验题的第一步就是必须明确实验目的,进而确定实验类型,即验证型还是探究型。

这两类实验题因其特点不同,解答方法和技巧也不同,训练时应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答题的针对性。现以海南生物高考卷第21题(3)为例进行分析:

已知激素A存在于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

②分别用等量的激素A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

预测结果: 。

得出结论: 。

审题重点

本题的实验目的可直接从题干中获得,即“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故题型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特点是结论已知,因而预期结果时“答案唯一”, 结论往往只有一个,且该结论一定要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参考答案

预期结果: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组

得出结论: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同样的实验,如果我们将其改成探究性的实验,解答时就会有所不同。

已知激素A存在于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探究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

②分别用等量的激素A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组;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

审题重点

本题的实验目的改成了“探究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属于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都要预测到,所以结论也相应地有多种可能。

参考答案

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若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组,则说明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若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高于对照组,则说明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若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则说明激素A对种子萌发无影响。

二审:找准实验原理,提高答题的科学性

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决定着实验中主要实验步骤的设计及相应实验试剂材料的选择,也是帮助我们理清实验思路、保证实验结果科学准确的前提。实验原理一方面可来源于题干,另一方面也可来源于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即可通过解读题干或联想课本相关知识来获取实验原理。现以高考理综全国卷Ⅱ第31题为例进行分析:

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审题重点

本题的核心考点是“酶的本质和特性”,审题时需要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找准解答本题所需要的理论依据,进而提高答题的科学性。

(1)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故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脂肪作为底物。

(2)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会呈现紫色。

(3)在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因此,若要测定酶的最适温度,一般采用预实验,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对比不同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若不能测出峰值,则需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

参考答案

(1)脂肪 缓冲

(2)蛋白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至出现峰值。

三审:确定实验变量,提高答题的严谨性

确定实验变量也是做实验题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讲,要依据题目所给材料用具并联系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确定实验中的三个变量,即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通常,自变量和因变量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此外,实验中还应尽量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确保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现以高考理综全国新课标卷Ⅱ第29题为例进行分析:

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25℃保温24h后去除种皮,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液

25℃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注:实验结果中“ ”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

审题重点

由题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故自变量主要是GA溶液的含量,因变量是α—淀粉酶的产生量(可通过观察淀粉与碘液反应后呈现的颜色深浅来检测)。

从实验分组情况可以看出,5号试管为空白对照组,用以说明GA溶液不能直接水解淀粉。比较试管1和2,单一变量为种子胚的有无:试管1中的种子有胚,故能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试管中淀粉含量少,因此加入碘液后,溶液颜色比试管2浅。比较试管2和3,单一变量为GA的有无:试管3中加入GA溶液,淀粉被部分水解,说明试管3中有α-淀粉酶产生,而试管2没有淀粉酶产生,说明GA能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再比较试管3和4可知,GA含量越多,试管中的淀粉量越少,由此可推测,GA浓度越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越好。综合以上分析,便可准确地解答本题。

参考答案

(1)淀粉 麦芽糖

(2)少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

(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

(4)GA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

四审:审清实验条件,提高答题的规范性

实验条件主要包括完成该实验所必备的且适宜的材料、用具、试剂等。其中实验材料的选择要符合科学性(实验要求)、简便性(取材容易)、直观性(现象易观察)等特点。如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易选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而对于题目中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试剂等,需要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准确地判断和选取,不能随意添加,也不要有所遗漏。此外,在对实验对象进行培养或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时,还应注意培养条件或反应条件等的适当处理。现以2012年高考理综全国卷第33题为例进行分析:

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 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重点

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酶活性,温度为无关变量,必须相同且适宜。实验材料为唾液淀粉酶,检测试剂为斐林试剂,检测时的反应条件应为水浴加热。故本题的大致思路应为:首先用不同pH的缓冲液处理淀粉液,一段时间后,加入人体唾液稀释液;将5支试管放在37 ℃的水浴中保温,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温一段时间后,分别向5支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5支试管砖红色的深浅程度。

参考答案

(1)③中70℃应改为37℃,因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因为斐林试剂需在50-65℃的条件下与还原糖发生显色反应。

总之,生物实验题其实并不象同学们想象的那样无懈可击,只要大家认真审题,从容面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举一反三,不断提高答题能力,定能走出生物实验题难以得分这一困境,使高考中生物学科的成绩得到大幅度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