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教育《智见》在梳理了《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后得到以下内容,在本文中您将了解到中国steam教育在学校的发展现状:

STEAM课程进入中小学校园

1. 多数以社团活动课程出现,2课时/周

数据表明,目前中小学校园已将STEAM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但未能进入常态的课程与教学,主要以创新类校本课程的形态出现,因此课时较少,集中在1到2课时。

目前比较认可的steam教育模式包括(哪些中小学在探索)(1)

图2 学校开设STEAM课程的类型

2. 开发课程&建设空间

总体上来说,中小学STEAM课程种类繁多。例如深圳黄冈中学开设了机器人、软陶、体育类、艺术类等多种校本课程,并在探索开发课程、编写教材。

很多学校开始与科研院所或者教育企业合作,引进课程、培训教师、建设校园STEAM学习空间。比如北京八一学校、朝阳外国语学校、北京第十九中学等,以选修课的形式,引入并开展STEAM教育、建设专门的学习场地。

目前比较认可的steam教育模式包括(哪些中小学在探索)(2)

图3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老师展示STEAM课程

3.民办学校积极性强

基于较高的灵活性,民办私立学校很乐于探索STEAM教育的开展。比如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全面开设STEAM选修课,每学期共10课时,提供专门学习空间;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已经开始了体系化的探索,涵盖批判性思维、素质英语、数学奥秘、大英百科科学100讲、3D打印等多门课程。

STEAM 中小学各科目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STEAM代表的就是“科学”、“科技”、“工程”、“艺术”和“数学”,然而这些学科之间并不是割裂的,它更深层面的含义是一种整合性课程——打破学科的壁垒,培养创造力、高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合作共情能力。

很多学者把数学和科学看做是STEAM教育的基础,工程为核心,艺术和技术则游于整个教育系统中,艺术作为一种驱动的力量,技术将创意和设计的方案加以实现。

目前比较认可的steam教育模式包括(哪些中小学在探索)(3)

图4 STEAM教育各学科关系

但在中国,对STEAM教育的探索并不是从数学课和科学课开始的,而多始于信息技术课程。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很容易和STEAM教育相契合,比如编程类、媒体制作类工具在中小学STEAM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就是以信息技术课为平台。

北京景山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吴俊杰研发了“人工智能”、“Scratch编程”课程,并探索将Scratch图形化编程和物理、化学的实验相结合;

同样基于Scratch软件,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吴向东老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毛爱萍老师研发了“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

在Scratch的基础上加上Arduino软件,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教授了“互动媒体技术”课程。

目前比较认可的steam教育模式包括(哪些中小学在探索)(4)

图5 左右脑功能图(左脑负责逻辑、分析、计算......右脑负责创作、想象、直觉......只有左右脑协同合作,人才能充分激活思维、最大程度发挥创造灵感。)

福建省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很早就开始了基于STEM理念的小学Arduino机器人教学模式研究:

他们还进一步提出了相应教学模式,即“情景引入——观察反思——引导与操作——总结与应用”。

中小学STEAM教育问题涌现

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中小学引入STEAM教育渐成风尚,然而这一运动背后却涌现了诸多问题。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看,虽然教育部已提倡有条件地区探索STEAM教育,但还没有进一步出台相关具体政策,使其在实践推进中仅局限在少量的创客教育、非正式教育中。而且STEAM教育的知名度并不高,即使在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很多人也还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

具体到中小学目前进行的STEAM教育探索中,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第一,课程研发与实施难度大:

目前比较认可的steam教育模式包括(哪些中小学在探索)(5)

图6 STEAM教育重在整合,它能提升人的各方面素养。

第二,师资缺乏,对从业教师要求高:

第三,学习空间创设难:

STEAM教育对技术设备、课程资源等依赖度较高,包括科学实验器材、工程设计生产设备以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施等,因而STEAM教育专属的学习空间的建设非常重要。调研数据分析显示当前我国STEAM学习空间的建设主要问题:

转载自 | 智见In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