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00句经典金句(论语的生活智慧)(1)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把学习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实践,养成习惯,不是很喜悦吗?有同道好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的才学,我也不生气,不就是一位君子吗?”

引述

孔子这三句话,被认为是“孔门三乐”。表示儒家弟子应该培养这三种乐趣,来增进自己的修养,并使和自己有交往的人,也获得安宁,大家和谐相处。

“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直被解释为温习、复习。演变成老师课后指定很多重复的作业,反而减低了学习的乐趣。孔子一向重视知行合一,学到的知能,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实践出来,进而养成习惯。所以这个“习”字,应该解释为习惯。如果真的习惯成自然,当然令人喜悦。同道好友,为什么愿意远道来访呢?最好的理由,便是来到我们这里,多少可以得到某些好处。壁如赢几盘象棋、喝几杯好酒、看一些平常看不到的书画,或者听到某些难得一闻的道理。会当主人,把主人当好,客人才愿意来。同道好友常来往,彼此才有机会互助,共同为未来而奋斗。最难能可贵的修养,便是自己很有名气,满肚子学问,有一套独门功夫,而别人却有眼不识泰山,居然看不出来。自己受到这样的冷落和漠视,仍然丝毫不觉得难过,完全不会生气。应该怎么样,就如常地表现。

有些人完全相反,学到的东西,只是挂在口头上,说得十分动听,实际上却全无表现。亲友一想到来就头疼,根本不想来往。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便大发雷霆,至少也要表示不满,警告大家不可如此无礼。这样的人,不但得不到孔门三乐,而且自己痛苦,也折磨别人,大家都不得安宁!

生活智慧

(一)做人应该愉快地生活,而不是完全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以及官能上的刺激。

(二)要获得内心的快乐,最好接受孔子的建议。自我修持,以期早日获得孔门三乐。

(三)内心的悦乐,不能靠别人。最好要求自己,而不计较别人是否如此,自然乐在生活。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四,而好(hào)犯上 者,鲜 (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日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有子说:“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会去冒犯长上的,必定是很少的。不会去冒犯长上,竟然喜好作乱,那更是不会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事情的根本处,根本建立好,仁道便由此产生。孝悌是行仁的根本,实在十分明显。”

引 述

中华文化的基础,在一个“孝”字。我们不习惯使用单名词,所以在孝的后面,加上一个字,变成复名词。因此出现孝心、孝道、孝经等名词。有人加上“顺”字,成为“孝顺”,引起很多争论。到底要不要顺?各有不同的看法。不合理的顺,显然是不孝。而存心不顺,同样是不孝。只有顺到合理的程度,才是正当的孝顺。

一个人能够合理地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大概就不会对不起上司。历来主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便是由此推论出来的道理。

对得起上司的部属,有资格称为君子。根本的修养,是大家明道和行道的基础。这样看起来,仁道的根本,即在于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

但是,真正的道,必须掌握合理的“度”,才算中道(合理的道路)。过与不及,都属于偏道。

孝到合理的程度,敬到合理的地步。并不是盲目顺从和过分地敬重,务求以合理为度。

论语100句经典金句(论语的生活智慧)(2)

生活智慧

(一)孝是不忘根本的表现,忘本的人容易冒犯长上,那是常见的现象。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现代仍然如此。

(二)合理顺从父母,才是孝心。不合理的指示,不能够顶撞,更不应该反过来教训父母,却不可以盲目顺从。

(三)对兄长要尊敬,同样以合理为度。过与不及,都不是应有的态度。兄长对弟妹,也要有合理的爱护。

三、子曰:“巧言 令色 ,鲜矣仁。”

孔子说:“专说动听的话,嘻皮笑脸讨好别人,这种人很少有仁心。”

引述

说话最好说到对方听得进去,但是合理的“度”十分重要。过分动听,不是存心讨好,有拍马屁的嫌疑;便是 果。嘻皮笑脸,让听者搞不清楚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很可能丧失或降低沟通的效果。

说话时态度不正经,内容不切实际,基本上已经不是正人君子,谈不上什么品德修养。

但是,说直话,表现出正经的态度,也应该合理。在这些方面,度仍然很重要。太直了,对方受不了,听不入耳。过分正经,弄得大家都很紧张,未免破坏了沟通的气氛。正直的人,太直的话反而听不进去。不正直的人,听直话也无所谓,结果大家都认为这种人很正直,岂不可怕?

我们的警觉性,普遍显得很高。换句话说,也就是怀疑心很重。既不容易被讨好,也不容易被感动。所以巧言令色,大多不受欢迎。

生活智慧

(一)巧言令色,目的在于讨好别人。动机不纯正,所说的话通常很不确实,这种人大多不是君子,要特别小心。

(二)自己不能够巧言令色,以免被视为小人。他人巧言令色的时候,如果是对自己,要提高警觉。若是对他人,我们要小心应对。

(三)够交情的人,可以善意提醒。但是不能过分强调以免伤害对方的自尊。

如果不够交情,最好默不作声,当做没有这回事,让对方自行处置。

文献:《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