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个传奇之立夏

文:鹤洋

再过两天今年的夏天就要到了,这个时节,南方早已葱茏一片,雨水渐多,麦子也抽穗了,而北方,尤其关外塞北,有些树木才初显新绿,春耕也正在进行中。南北方不仅自然差异,习俗也迥然,正有诗云“南疆日长北国春,蝼蛄聒噪王瓜茵,新尝九荤十三素,谁家村西不称人。”

今天的故事,正是这“称人”而来。

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1)

江南临海附近的一个小村子,大毛和灵儿青梅竹马,一群孩子在玩过家家时,大毛总是吵着嚷着要娶灵儿,两家大人也时常半开玩笑的说着要定娃娃亲,后来到了十一二岁,每天起早贪黑上下学要走七八里的山路,大毛就跟在灵儿身后,保护她,也总是在刚刚上山的时候,大毛就紧赶几步摘下灵儿的书包自己背上,再跟着走。

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2)

又是一年立夏日,全村要在村西头称人了,这称人就是要称一称体重,要说是流传久远的习俗,倒不如说是全村一年里难得的娱乐活动,大家把收粮食用的大称摆出来,称钩子上挂个小凳子,全村男女老幼都来坐上去称一称重量,称人的人边摆弄秤花边口中念念有词,反正尽是些吉祥话,全村人围在一起,嬉笑着,戏谑着,就像过年一样热闹,欢畅。

说来不巧,大毛的外婆生病近日来越发重了,今天好不容易有了点精神,要吃芋头煎饼,大毛妈急忙让大毛去镇上买来,大毛心里惦记着看称人的热闹就一路跑去买,买完再跑回来刚好赶上热闹瞧,正巧是灵儿在称,只听称人的人口中大声念着:“称它多两又多斤,大户人家找上门,不肯不肯偏不肯,状元公子有缘分咯。”称完,又对着同龄男孩子们打趣道:“你们快来,看谁重,谁就把灵儿娶回家!”大家又是一阵哄笑,大毛急了,生怕落后,不由分说就把买来的十张煎饼一口气都吃进肚里,心想着,这回该重了吧。

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3)

外婆走的急,临死也没吃上芋头煎饼,大毛被妈妈按在板凳上拿着笤帚一顿好打,边打边哭,边哭边骂,大毛吓呆住了,忘了疼,不住地想着,如果不是要娶灵儿,称重就不会想赢,就不会吃了外婆的煎饼,外婆吃了煎饼就不会死。小孩子的幼稚想法让大毛懊悔、自责、害怕,渐渐成了阴影,也连带着疏远了灵儿,可心里还是时常忍不住想她。上下学时大毛依然跟在灵儿身后,只是有了些距离,依然替她背书包,只是不再多话。

转眼大毛和灵儿都长大了,一个国营大厂到当地招工,给了这个村子一个名额,这可是庄户人家走出大山当工人的天大的好机会,招工的同志在村里面试了好多年轻人,最后相中了大毛和灵儿,怎奈只有一个名额,招工的同志权衡再三决定录取大毛,可最后关头大毛主动放弃了,把进城的机会让给了灵儿。

送灵儿走的那天,大毛扛着灵儿的行李,默默跟在灵儿身后,一路无话,到了车站灵儿上了火车,大毛在下边抬起头对着窗边的灵儿半天,憋了脸通红也没说出心里话,这许多年灵儿也一直等着大毛的一句话,眼看就要分别了,大毛心里急,灵儿心里也急,可直到火车缓缓开动了,这句话,终究还是没能说出来。

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4)

大毛早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家人都晓得大毛的心思也就没急着张罗,可灵儿没有回来。几年后大毛收到灵儿的信,说要结婚了,大毛攥着信躲到谷仓里哭了好半天啊。

几番冬去春来,又到了立夏之时,灵儿带着小女儿回乡探亲,正赶上村里称人这个难得的盛事,而负责摆称的正是大毛,灵儿把小女儿放到小凳子上说:“来来来,快让大毛舅舅给你称一称。”大毛一看是灵儿,多年未见,波澜乍起,顿时心头一紧,低头看看小女孩,沉吟了片刻,随即笑着滑动着称花,口中大声念着:“称它多两又多斤,大户人家找上门,不肯不肯偏不肯,状元公子有缘分咯。”

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5)

立夏

我在夜空中看得到

你在夕阳落处的回眸

一夜听蛾破茧的声音

直到它们飞出

一头撞疼了往事

那些你留下的线索

弄湿了我的额头

在耿耿于怀中

春天就走了

朝阳不再安稳

不易察觉的倦躲在清晨的树影里

你总想称一称过往的重量

但在粗壮的麦穗里

正鼓噪着呼之欲出的愿望

开始,后来结束

是一直常伴的

在梦寐以求中

夏天就来了

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立夏称人的习俗你那里还在传承吗)(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