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道尽蜀道之险,在感慨作者震古烁今想象力的同时,有人也许会问,诗仙笔下的蜀道,究竟在哪里?蜀道之险,是文学笔触的形容,还是真实的存在?,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为何说蜀道不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为何说蜀道不难(蜀道之难)

为何说蜀道不难

李白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道尽蜀道之险,在感慨作者震古烁今想象力的同时,有人也许会问,诗仙笔下的蜀道,究竟在哪里?蜀道之险,是文学笔触的形容,还是真实的存在?

蜀道,本义是对进出巴蜀道路的统称,今人所称的“蜀道”,一般指古代蜀地通往长安的道路,全程分为两段:从成都平原到汉中为第一段(汉中原来为古蜀国属地),可选金牛道或米仓道(荔枝道开拓较晚、影响不大,故不计入);汉中到长安为第二段,则有岐山道、陈仓道(古道、嘉陵道)、褒斜道、子午道和傥骆道(堂光道)。因此,蜀道,可不仅仅是在蜀地。

其实,在蜀地对外交往的脉络中,还有向西、向南的“茶马古道”,而后世径直称呼向北的山路为“蜀道”,估计与中原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强势不无关系。当然,《蜀道难》的推广引流,自然也功不可没。别忘了,李白可是出生在金牛古道边上,年少负笈(音及,二声)游学,估计在这些路上没少吃苦头。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不世之才”自居的他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毅然选择顺江而下、东出夔门,不晓得是不是心理阴影面积太大的缘故?

蜀道之险,源于横亘在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之间的大巴山和秦岭。不管各条蜀道的路线如何选择,都免不了要在群山峻岭间的不毛之地穿行,每次开凿,都是一次勇气、汗水、鲜血和智慧交织的过程,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仍然是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行走其上,绕山越岭、峰回路转,如同腾云驾雾。环顾周围,山高谷深,俯望脚下,或深不见底,或乱石嶙峋,或急流奔涌,使人顿感命悬一线,两股战战兢兢间,背心不禁阵阵冷汗。

后世仿建的蜀道

可就是这天梯般的蜀道,不但构成了巴蜀经济和文化的命脉,也见证了汉民族的兴亡强弱。数千年来,古道之上,商贾往来、士子穿梭之外,金戈铁马南下巴蜀、北伐中原,多少英雄豪杰,面对它的崎岖坎坷和雄关狭隘,或置之死地、乱云飞渡,成就半世英名,或出师未捷、身死国灭,空留一生遗憾。

蜀道咽喉——剑门关

随着时间流逝,久远的蜀道早已硝烟散尽、人迹罕至,唯有那些掩映在荒草乱石中的深深足迹,仍然忠实记录着祖辈们坚韧的跋涉……

蜀道遗迹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