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论语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四篇“ 宪问篇”,本篇比较集中的内容是对诸侯、大夫的评说,同时对德行、才干、修身等方面多有论述。

在上文品读了“《论语》:勿欺也,而犯之”,文中先是提到了陈成子篡位杀死了齐简公的故事。

这事是发生在孔子晚年已经退休在家的时候了。

孔子认为,陈成子弑君不合于“礼”,不合于“义”,于是便上朝请求鲁哀公发义兵讨伐陈成子,以维护好礼义。

还特意先沐浴更衣前往,但是鲁哀公却让孔子去找仲孙、叔孙、李孙。

因为当时鲁哀公是没什么政权的,做不了主,兵权都在这三家的手中。

后文提到,子路来问孔子,如何侍奉君主。

孔子告诉他,不要欺骗君主就好,但是要懂得直言相告。

因为子路本来就是直来直去的人,如果想像别人一样说一些讨好君主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孔子告诉他,凡事直言相告,不要欺骗君主就好。

继续下文: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原文解析: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有感解读:

孔子所说的上达,是说君子追求的是仁义道德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君子能够通达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小人则通达于财利,遇事着眼于表面现象,见事不明,甚至通于邪道、歪道。

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君子更积极,更正能量,做事走正道,不虚伪,不奉承。

而小人呢,心思比较复杂,喜欢走捷径,经常做以下损人利己的事情,以金钱物质为本,忽视了人伦道德。

可能在职场方面,君子往往不能面面俱到,更不会在某些小事上耍小聪明。

而小人则往往在细节处大做文章,突出表现,会耍心思,讨别人欢喜。

但长久下来,君子的路可以越走越大,而小人反之。

继续下章: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原文解析: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向别人炫耀。”

有感解读: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提升自己而学习。

古人学习是为了能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而现在的人学习呢,就是为了他人而学,学的东西总用来指责别人,为了学给别人看。

在现实中此类“今之学者为人”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人学习知识都只是泛泛而谈而不解其中真实含义。

为了充门面而学习的人,不可能领悟知识的真正精髓。

学习是为了不断地提高自己,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