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内省,就是自我反省,是儒家重要的修养方法儒家为什么重视内省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论语50句解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论语50句解读(怎样才能进步更快)

论语50句解读

所谓内省,就是自我反省,是儒家重要的修养方法。儒家为什么重视内省呢?

0 1 内省有何好处?

内省有两大好处:

发现问题,完善自我。通过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进行自我检查,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

正视自己,坦荡做人。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句话的意思相当于“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通过内省,检查自己的言行,行为端正,做人做事问心无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也就没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

0 2 如何内省?

内省是自觉自发行为。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从自身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来来检查自己,要反省自己做得是否到位,而不是像小人那样不去反思自己,却是找一些客观原因,想方设法撇清自己,推卸责任。

内省要随时随地,功夫下在平时。事件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要注意省察,就是要察微知著,发现苗头就要及时省悟,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当事情发生后更要反思,及时进行检查,发现不良势头就要马上纠正,不让其继续滋长,影响最终的结果。

内省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反思。看见好的人,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看到良好的行为,照着去做;看见不贤的人或不好的行为,心怀恐惧地拿它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同他有类似的毛病,如果发现自身不存在这些毛病,就要坚决地爱惜自己的羽毛,把好的品质坚持下去;如果发现自己身上也存在那些有不良的品行,就要厌恶它,抛弃它。

0 3 内省后怎么办?

对自己进行反省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自我批评,关键是认真改正错误。人无完人,难免有过错,犯错后采取什么态度就是关键,关键就是能否正视自己的过失和改过迁善的勇气。

要看到并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很多人看别人的错误很容易,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认识你自己”,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把作为自己的墓志铭,这说明人能正确认清自己并不容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更不容易。

老子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有勇气对自己的过错进行自我批评

孔子认为,自己也会犯错误,但他勇于承认错误,他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把别人能指出他的错误当作幸运的事。

很多人犯了错误,不能自我反省,孔子也感叹能够内省的人太少了:“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犯了错误,不是从自身找原因,对自己的过错进行自我批评,而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孔夫子说:“小人之过必文。”这是成语“文过饰非”的出处,指小人犯了过错,一定想方设法为自己的错误掩饰或辩护,甚至不惜用新的错误去遮盖旧的错误。

真正的君子是不回避自己的错误,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如同日蚀和月蚀,发生时人人可见,君子当然也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有了错误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并不丢脸,反而人人都敬仰他。这说明君子与小人对待所犯过错的态度截然不同,其影响也不同。

要敢于改正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就说,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要有勇气改正;有犯了错误而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孔子所重视的不是人不犯过错,而是有了过错之后能否改正。改正之后,要吸取教训,不能重复犯同样的错误,孔子之所以欣赏颜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不贰过”。

结束语

一个人只有通过内省,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优点要发扬光大,而不足要不断地改进。内省不是一时的,而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要随时随地地反思自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正错误,才能使过失误越来越少,从而不断地进步。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篇》)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篇》)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带你一起领略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