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言语指导方法(教师在课堂掌握的十类辅助言语和类语言)(1)

辅助言语指言语的非语词方面,即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节奏等,它属于言语表达的一部分,但不是言语词语本身,因而它常常用来辅助词语的表述以便准确表达意义和所具有的情感。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调、音量或节奏下,会表示不同的意思,取得不同的沟通效果。类语言指的是无固定语义的发声,如笑、哭、叹息、呻吟、口头语以及各种叫声等。尽管这些发声并无固定意义,但在特定情景下具体表达着词语之外的思想、情感或其它信息,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请一位做小动作的学生安静下来专心学习时, “安静些”既可大声呵斥地说,也可轻声地说;可以面带笑容和蔼地说,也可以沉下脸来低声训斥;可以先轻咳一声,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再劝告,也可以是冷笑一声,严厉命令……在不同的辅助言语和类语言伴随之下,同一句话会产生出不同的课堂效果,学生将有不同反应。

举止形态学专家的研究对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意义。教师可能以为他主要是通过言语手段进行教学的,事实上他在课堂上早已通过非言语行为将许多信息输送给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极为丰富,要想列举穷尽是不可能的。英国的举止形态专家路弗和罗德里克 1971 年提出了一种中小学教师非言语行为分类法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①赞赏学生。微笑,肯定地点头,拍拍学生的背,眨眨眼,把手放在学生肩上或头上。

②表扬学生。把食指和拇指并在一起、拍手、扬起眉毛并微笑,肯定地点头并微笑。

③介绍学生的观点。把评论写在黑板上,将学生作业贴到布告栏里,举起学生的作业纸。

④对学生的行为表示兴趣。同这个或那个同学建立视线接触。

⑤便利学生间的相互交流。采取实际行动以成为学生中的一个成员;适当时候离开学生集体。

⑥指导学生。用手指某样东西;看着某特定区域;使用事先设计好的信号(如举起手让学生起立);扳手指数,以强调事物的数量方面;向前伸展手臂和用手召唤;向学生指出答案。

⑦显示权威。皱眉,凝视,扬眉,轻轻跺脚,把书铺在讲台上,否定地摇头,从不适当的行为旁走开或不去看它,不作声地捻手指。

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某重点。使用教鞭,走向某人或某物,轻拍一样东西,把头向前探,将手前伸,用一个非言语动作伴随一个言语表达,以指出重点。

⑨间接论证,或者使用图画、例子进行解释。用身体动作进行示范,熟练地操作材料和媒介,用一个非言语行动阐明一个言语表述。

⑩忽略学生。在应该有所表示时,缺乏非言语的反应。其它非言语行为,如关于时间控制的“时间学”,专门研究对时间的安排和控制在信息沟通中的意义与作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也具有实际意义。

教师言语指导方法(教师在课堂掌握的十类辅助言语和类语言)(2)

教师课堂时间的安排、控制,先要求什么,后要求什么,强调的时间的长短;对各种课堂问题、不同学生,先对哪个做出反应,后对哪个做出应答,问题解决的详略与花费时间的多少;在什么时候要求学生,在什么时候可以视而不见……

其中都包含着“时间学”问题,而这些不同选择会向学生传递不同的信息,学生的反应、课堂的教学秩序也会起很大的或者微妙的变化。此外,教师的衣着服饰,对教室环境的布置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作为非言语沟通的手段之一,音乐也可用来辅助组织、管理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