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1 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暨单元教学思考,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电势能和电势教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电势教学的几点思考)

电势能和电势教案

思考1 新旧教材对比分析暨单元教学思考

19版教材把04版教材中的“静电场”一章一分为二划分为两章。划分的依据还是比较清晰的,04版教材中前三节为一个单元,即引出电荷、电荷之间的作用、电场概念后,着重研究电场的性质,即从力的角度研究电场;把第4、5两节作为一个单元,这是从能的角度研究电场。又为了平衡章节内容权重,把第六节划归到前一个单元组成一章,作为应用节次;把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划归到后一个单元,作为应用节次。

单元教学事实上是我国物理教学中的一个优良传统,坚持教学常识的学校,基本上都会坚持单元教学,表现形式是以某几节为一个单元完成完整性新授课教学,然后进行一次单元检测,以检验单元教学效果。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今天,教学研究上把单元教学炒作为了一个热点,但是很少有学者深入一线研究——怎样编排教材更有利于单元教学,更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号主在备课中发现,就“静电场”主题,从单元教学角度,19版教材不如04版教材,04版教材,划分三个单元非常有利于单元教学,即前三节为一个单元、第4、5节为一个单元,后面几节构成一个单元,前两个单元是理论单元,后一个单元是综合运用单元。知识脉络清晰、课程逻辑流畅。比较而言,19版教材就会出现知识脉络模糊、课程逻辑混乱的现象,例如出现第九章第4节无法讲到位,第十章第4、5两节又不仅仅是第十章理论知识的运用。

就此,不知道同仁朋友是否有同感,欢迎朋友留言探讨。

思考2 教学设计暨大概念统领教学思考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物理观念素养,在学术上的争议比较大。尽管如此,以大概念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有利于物理观念的形成几乎是一个共识。毫无疑问,能量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大概念之一,它分布于高中物理各册教材之中,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这一大概念教学,以更好地促进能量观的形成呢?

根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可知,反复积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呈现了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思想,号主认为引领学生复习功能关系等已学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符合大概念教学理论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有关原则的。

事实上,高中物理绝大多数章节的课堂教学引课均可以采用“温故知新”的教学策略,这符合学习进阶、大概念教学和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论的有关教学原则。

号主观察,优质课并不赞赏如此“平淡无奇”的引课,而是追求所谓的“惊奇魔幻”,美其名曰激起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殊不知情绪高昂了,思维可能矮化了。心理学上的有关理论指出,情绪与智力之间的作用规律也遵循倒“U”关系。情绪过于激动,并不利于智力活动。观摩有关优质课,总感觉不少学生被快乐的牵着鼻子走,极少数学生结课时会有恍然彻悟之感。号主认为,即使有恍然彻悟之感,还不如引领其脚踏实地走向科学探究之路,享受自我智力探索的快乐。

同仁朋友,温故知新之平淡无奇引课和感官刺激之惊奇魔幻引课,哪个运用的最多,是否“同课异构”比较过两者教学效果?

思考3 特例归纳能信服吗?

众所周知,要提出一种“势能”,必须建立在保守力的基础上,即该力做功与具体路径无关上。

从匀强电场中导出,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具体路径无关,只与首末位置有关。那么,这个结论直接推广到一般电场中,总是觉得逻辑上的鸿沟巨大,难以使人信服,依然具有灌输式教学之嫌疑?

各位同仁,这一逻辑上的巨大鸿沟,你是怎样“填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