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寺出来,眼见得雨越下越密,只好坐在路边的公交站里躲了半个多小时的雨。

这时候,从山下慢慢走过一位妇女,年龄约在五,六十岁。她斜背着一个不甚干净的黄色香袋,右手柱着一根竹竿,脚穿一双解放鞋,面容疲惫,一步一瘸地向古寺方向走去。

她全然不顾雨淋,并且是走在她那个方向的左侧,我有点担心她的安全。

我想她是不是得了什么不好的病,才拖着病体不辞辛苦来求神拜佛的。

继续前行,问路于路边卖水果的老农,他很友善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1)

原来我已经出了鄞州地界,进到了北仑区。

此村名曰嘉溪,村子古朴灵秀,风景秀丽,还是国家AAA级景区呢。

此村盛产水果,如四季桑葚,杨梅,水蜜桃,猕猴桃,葡萄,贡橘,脐橙等等。还有品质不俗的茶叶,水生花卉也能排进全国前十。

骑车进嘉溪,果然是依山傍水,流水潺潺,天空中云起云落,一片安宁和谐之气。白墙灰瓦的民居,青灰色的石板路干净整洁。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2)

村道一侧的小溪,溪水流淌,一路相随;旁边的竹林,随着风声沙沙作响。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又似乎有点不太真实。因为整个周边都笼罩在蒙蒙细雨之中。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3)

雨大了!我停下来坐到一个亭子里避雨。

旁边有一株高大的香樟树,居然400多岁了。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4)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5)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6)

看说明,传说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手植。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7)

相传,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66年),戚继光镇守宁绍台三州,统领抗倭。一次也是在此暂歇,其战马弄断了一颗小树,他亲手种下此树作为补偿。

与别的寺庙不同,旁边的嘉溪庙不是用来供奉佛菩萨的,它供奉的是北宋名将曹彬(991–999)。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8)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9)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10)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11)

庙门门柱上有一联,“慈航万里,嘉溪七佛迎水月;博爱千秋,太白九龙抱云莲”,概括了古村落周边的环境。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12)

细雨蒙蒙进嘉溪(细雨蒙蒙进嘉溪)(13)

庙内一联,“保宋室,慰帝心,功昭千秋;克复城,佑万民,勋高一代”是对曹彬一声的总结。

北宋虽弱,但名将也不少。狄青,宗泽,吴阶,吴璘;更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岳飞,韩世忠。为什么《宋史》单称曹彬“第一良将”呢?

我认为,除了军事才能和战功以外,曹彬不嗜杀,不滥杀,不掳掠百姓,可为“仁爱”。

对于一个四处征讨的武将来说,慈不掌兵,所以仁将稀有。

传说,曹彬从不以权势压人,也不评论他人得失。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先行回避(有宋两朝,重文轻武)。即使是做了宰相,位极人臣,每与手下官吏谈政事,也必整理好衣冠才接见;并且从不直呼其名。

另外,他不贪财,哪怕做官的俸禄,也全部分给宗族,没有任何积蓄,可谓廉洁奉公。

老百姓心中那杆秤是最公允的,自然会给他建庙立碑。

绿树丛中的嘉溪庙,院墙是紫红色的,殿脊是青灰色的。它不仅是仁将良将的祭祀庙,也是古村的守护神。就连我这异乡萍水相逢之客,也得以驻足暂歇,免受风吹雨打之苦。

别了,嘉溪村,嘉溪庙。我要继续前行,寻找阿育王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