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已经成为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谁都不希望它生效,但其一旦生效,结果可能就是“0和1”的差别。但任何机械构件,它的效果都源自研发人员的标定,工程师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它起爆时的效果,也需要考虑到它不会误起爆。今天教授就想和大家谈谈,汽车工程师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误爆,头上头发真的不剩几根了。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1)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2)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3)

这里的低速一般指“时速25公里之内”,但各家车企的标定有所不同。

你在家里地库刹车不及,10公里内速度顶墙上,气囊不能爆。

窄路会车,你技术不佳,一头怼电线杆上,气囊不能爆。

按中保研的测试工况,15km速度,车辆40%正面面积以10°角撞上障碍物,如果气囊起爆,保险指数直接评为P(较差),这里的较差可以理解为不是安全原因,而是这个车维修费用真的不便宜。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4)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5)

车企在产品测试时往往会进行“比利时路”测试车辆耐久性,这种可以理解为“搓板路”,路面起伏不平。这种测试的不仅是悬架,与安全气囊也有关,教授设计一种情况: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6)

大晚上你在一段没有路灯的道路以50km时速行驶,边开边抱怨自己的车为啥没有激光大灯,一不留神前面路上有个坑,50km过去,嘭!轮胎爆了,但气囊不能爆,爆了可能你方向盘都握不住,只能去路边的池塘或者田埂里找人。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7)

国内出现过不少汽车冲下小区台阶的事故,一般情况下,事主只能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面对围观群众,然后淡定叫拖车救援。如果气囊爆了,可能慌乱中油门当刹车,就去人家卧室里叫别人起床。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8)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9)

正面碰撞传感器的位置一般不会在车标或者前杠下方这样的整车型面最前点,而是在大灯下侧或者是水箱后面发动机舱中段的位置。以碰撞点来说,这样的位置是偏后的,原因很简单:

如果你出门时习惯性看看机油够不够,不巧今天真不够,去后备箱拿机油发现用完了,你生气的关上引擎盖,结果正面碰撞传感器在引擎盖锁扣下面,你的力道够大,气囊在想:要不给你整个活?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10)

准备买车,想想关门声厚实点才好,你看车时以气吞山河之力把门一关,你正在期待那浑厚的低音震荡你的耳膜,好家伙!这车侧碰感应器在门框里,侧气帘是出还是不出来呢?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11)

这种,可以放心,侧气帘传感器肯定不在门里面

上面三种,只是工程师在标定气囊时会遇上的很小一部分,汽车这种东西,如果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安全……不,应该直白点,要考虑到使用者会以如何刁钻的点去使用它,设计时想不到,那它就会成为一种隐患。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12)

以上,是教授总结的部分日常“安全气囊不会爆”的情况,那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设计之初标定中安全气囊不会爆开的情况。而这部分,也是很多驾驶者会经常忽略的部分。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13)

汽车漆面,发动机,电路,油路,悬架,都有妥善的一套保养策略,定期保养换易损件,用个10年小意思,但是安全气囊呢?教授特地收集了全公司一圈车主的随车用户手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不是每家车企都明确写出安全气囊的有效使用周期!

部分产品用户手册中,明确指出10年必须更换安全气囊总成,由于目前安全气囊基本以化学成分制造气体起爆。而化学成分会因容器密封性降低挥发或受潮失效。同时不少产品的用户手册上也没有明确说明安全气囊的例行保养检查时间。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14)

可能是国内近10年汽车保有量腾飞,路上很多车还没到10年,应该还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但还是请选择二手车的驾驶者关注一下自己的安全气囊,毕竟这东西可能比你车的寿命短多了。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15)

这个问题,教授查了些资料,不敢说完全正确,但能确定的是:安全气囊有两种起爆模式,但两种模式的部件成本有差距。

自主电控式:安全气囊总成自带供电(类似于纽扣电池),在熄火断电状态下,所有车辆自带的感应器均失效,气囊起爆完全依赖自身的压强感应,应激点和力度到位,即可起爆。

被动供电式:基于车辆自身电源供电,如果在完全熄火情况下,不一定会起爆,但这个“完全断电”的设计冗余度取决于车企的本身。理论上,只要车钥匙在车内,熄火并不等于“完全断电”。

气囊是如何触发的(为了让你的气囊不会爆)(16)

严格来说,上图只是一个“气体发生器”,真正的安全气囊,需要一整套系统配套运作

但只要是气囊,它本身都有自己的物理激活结构,在车辆的用户手册都明确指出“非专业人士勿拆解气囊”,车辆的众多的感应器是为了让它在“该爆的时候爆”,这是一种约束。失去这些约束后的气囊本身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小玩意。这一篇教授也不敢说就对安全气囊有了全面的认识,算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吐槽讨论。但最后,教授必须强调:上路一定系好安全带,这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为你的安全护航,只靠安全气囊,结果可能是:“救死不扶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