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是山西省辖县级市,由吕梁市代管,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吕梁山东麓,汾河西北。按水之北曰阳而得名汾阳。汾阳古为汾州,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汾州为汾州府,依郭设汾阳县,汾州府归冀南道管辖,府和道的衙门都设在县城内。如今的汾阳市区便是由原来的汾州府城和汾阳县城发展而来。汾阳市旅游资源较丰富,景区景点很多。只汾州城就非常值得寻访和探究。

汾州城历来被称作“四阳城”,因四面皆可有阳光而得名。 与中国古代城池以正北正南为上不同,汾州古城的建制与子午线成约33°夹角,采光非常好,故汾州城又以火神祝融的名字称作“祝融城”。不过,据说汾州城最初选址建城,首先考虑的问题并不是采光而是排水。汾阳地形西高东低,汾阳城的街道方向是按照地形的倾斜方向建立的,这样可以使得雨水顺着街道的方向向东流,而如果是按照正南正北建城,雨水便会朝着城东北角涌去。

汾州城又是罕见的“五座连城”,由主城和东西南北四关城拱卫而成。这是因为主城内王府、庙宇、寺坛等占了大部分空间,越来越多的居民只得在城外开辟生活区。于是便形成了东南西北四个聚居区域。而说到主城内的王府也是极为特殊,因为几乎是同时建了两座王府。

明朝的庆成王朱济炫和永和王朱济烺分别是晋恭王朱棡的庶四子、庶六子,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孙。永乐十年(1412年),庆成王朱济炫以从征有功封汾州(今汾阳);永和王朱济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封永和,后改封孝义,并请准建府于汾州(今汾阳)。因此,汾阳就有了两座王府。庆成王府在东,称为东府;永和王府在西,称为西府。

明清汾州府城的基础,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汾州知州朱赟修筑的城垣,周长4522米,高10.7米,有四座城门。城内有西府街、府学街、太和桥街等9街和养济巷、豆腐巷等18巷,有钟楼、鼓楼、文庙、永和王府、庆成王府等。在城墙上有一对标志性的物件,称做铁双雁。

铁双雁是明万历四十一年,陕西周至县举人刘一佺任汾州知府时所铸,嘉庆二十一年因腐蚀严重,时任汾州府太守的岳公样重铸。据《汾阳县志》记载:“新铸双铁凤,大体依原样,高三尺,长四尺多,头仰高一尺五寸,腹下至足趾二尺九寸。”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铁双雁被调到太原市,置于新建的迎泽公园北门。后来不知何时就不知去向了。2003年,从美国卡尔顿大学档案图书管理员海里漫赠送给汾阳中学的照片中,得到“铁双雁”的原形。经过七年的研究和铸造,于2010年将铁双雁复原成功,重新安放在汾阳古城墙上。

文峰塔。建于明末清初,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汾阳市城区以东2千米的建昌村。该塔为十三层砖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外廓平面八角形,占地面积217.8平方米,塔刹为铜质鎏金。塔心室第一层塑观音像,从第二层起依次塑有鼠、牛、虎等十二生肖像,是一座罕见的“生肖塔”。整座塔高84.970米,为全国砖结构古塔最高,被誉为“中华第一塔”,因此也成为我国诸多文峰塔中的杰出代表。

世界上据说有六、七十座斜塔,包括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都是建成后因种种原因而倾斜的。汾阳文峰塔也不例外,2015年发现其向东倾斜,经测定已偏离1.7米,一年后偏离1.82米,成为斜塔中的最高者。已禁止游人进入塔内登塔。

汾阳市的旅游景区景点还有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杏花村汾酒作坊、东龙观墓群、向阳匣景区、汾阳五岳庙、汾阳关帝庙、柏草坡龙天土地庙、太符观、汾阳后土圣母庙等。

汾阳著名的塔(汾阳旅游探究汾州古城)(1)

汾阳著名的塔(汾阳旅游探究汾州古城)(2)

汾阳著名的塔(汾阳旅游探究汾州古城)(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