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世界不适合我(花花世界不够栽)(1)

花花世界不适合我(花花世界不够栽)(2)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1年第5期

编者按:

2020年12月6日下午,由北京团市委主办的“青春为祖国绽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暨2020年北京青年榜样发布,30名优秀青年当选2020年“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

青年榜样人物来自北京市各行各业基层一线,生动展现了北京青年不懈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他们有人扎根胡同,维护城市治安,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有人多次代表国家征战国际赛场、为国争光;也有人锐意创新,跨越科研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只为服务你日常生活的点滴……社会发展向我们抛出的问题纷繁芜杂,每一位回答者的答案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待人聆听。

五湖四海的活力青年相聚于此,在这个拥有厚重底色的城市奋斗的日日夜夜里,逐渐拥有扎根生长的自信,“北京青年”已经不再是地域的代名词,而是另一种青春风貌的呈现:“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城市精神,“局气、厚道、有里有面儿”的风土人情,浸润着青年们在这片热土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刊对部分“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进行报道,从三个板块生动展现当代青年参与国家治理的时代担当和家国情怀,号召更多中国青年向榜样学习,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本刊记者 于丹)

2020年“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专题报道④

刘伟:花花世界不够栽

文/本刊记者 曹珊珊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又是一年赏桂时。

2002年开始,每年秋天颐和园都设桂花展,让游客能通过展览观赏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桂。

颐和园的70余盆古桂传承至今,已经历了四代养花人。

刘伟,正是颐和园盆景继承人、百年古桂第四代传人。

做百年古桂传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YOUTH-POWER

位于北京延庆的颐和园花卉园艺研究所内,1200余盆桂花和200余盆梅花静静伫立。刘伟和他的团队每日忙碌在280亩花海之中,对每一盆花卉盆景悉心养护。

桂花盆景高约两三米,重约七八百斤,比一个人的块头大得多,无论是浇水还是剪枝都颇耗体力。每年中秋前后,光是把这些大盆景完好无损地从花卉园艺研究所搬到70公里外的颐和园就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珍贵的古桂展出时,花在哪儿,刘伟就在哪儿,每日早晚奔波于延庆和颐和园之间。

百年古桂传承至今,离不开秘制肥料的滋养。春天伊始,刘伟就要开始着手炮制羊蹄脚、马掌、麻酱渣、豆饼等原料;6月开始制肥,把泡好的原料和水按比例密封进直径1米、高1米的大坛中,利用夏天的高温发酵,发酵大半年到1年后才能做成滋养古桂的肥料。因为营养丰富,秘制肥料的味道也非常“销魂”,刘伟说每次施肥,不小心溅到身上,臭味是洗不掉的,每次都得等个几天自行散味。

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位,桂花就是颐和园的特色和品位。颐和园经常承担大型政治接待任务,因而也经常需要对桂花盆景进行花期控制。每次接到这种任务,刘伟就是一连几个月的“夜不能寐”,“虽然现在养花用到了机器,但花匠最相信的还是自己的眼睛,我只有亲眼看到,才能判断花到底是什么状态。”这期间,刘伟就基本吃住在单位,连晚上睡觉也要多次爬起来去看桂花,就怕机器坏了或者温度不合适影响花期。

花花世界不适合我(花花世界不够栽)(3)

刘伟日常养护桂花

2014年APEC峰会期间,彭丽媛女士在颐和园接待出席APEC会议的各国领导人夫人,需要象征友谊的桂花在11月24日绽放。接到任务后,刘伟精心挑选了12棵桂花参展,他带领团队在温室里泡了3个月,通过深入观察各棵桂花长势,从温度、水肥、光照等方面制定花控方案,每天监测花芽分化情况,成功将参展桂花花期延迟了2个月,将中国的传统花卉与科技创新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

刘伟现在不仅熟练掌握了桂花花期控制技术,还深入探索我国传统名花花期控制技术,梅花、蜡梅、玉兰、丁香、海棠等花卉都能在他手上适时绽放。天道酬勤,刘伟多次代表颐和园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花卉博览会、中国专类花卉园艺盛会,并取得金、银、铜奖二十余项。

为了课题研究和接待任务,他常年在相差二三十摄氏度的室内和室外反复穿梭,中暑、感冒、发烧成了家常便饭,别人笑称他是一日既练三九又练三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让1984年出生的他早早就两鬓斑白。

2019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开幕,需要把桂花的花期提前4个月,他带领同事们又是夜以继日地忙碌,最终成功让桂花提前在7月初绽放,也因此在国际性比赛中荣获银奖。世园会开完,身高1米72的他已经暴瘦到了110斤。

所以,到底做百年古桂传承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刘伟答:“没什么特别的体验能分享,我是一个养花的花匠,就是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花花世界不适合我(花花世界不够栽)(4)

刘伟的盆栽作品“榔榆 雄风尚在”(右)、“三角梅 紫气东来”(左)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中国省(市、区)室内竞赛金、银奖。

匠心始于微处

YOUTH-POWER

刘伟师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周国梁。19岁从园林学校毕业后,他就跟着周老师学习桂花养护和盆景创作。

最先学习的是浇水。刘伟说,浇水是花卉养护最基础的步骤,却是最难的,因为得根据植物的习性,植物各个生长阶段的不同,还有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去考量。这些必须得你亲自浇过水,有过经验才能理解。刘伟说,他用了三四年才把浇水这个基本功摸出了些门道。

做学徒的第一天,师傅周国梁就对刘伟说,养花就应该做到一板一眼,比如写日志,每天都要写,即便是流水账,也得写。刘伟当时不理解,“每天记录浇水、关窗、浇水、开窗……那时候感觉特别烦,觉得写这些东西一点用没有。”随着时间推移,刘伟逐渐明白了周老师的用意,记录下来的基础性资料,看似流水账,但未来做实验的时候就可以用作参考,能节省不少时间。除此之外,刘伟也逐渐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星期小结、月度总结等。到现在,刘伟写工作日志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将近20年,笔记本用了将近10个。

花花世界不适合我(花花世界不够栽)(5)

刘伟18年记录了多本工作日志

刘伟说,做花匠的过程,就是通过许多琐碎的小事不断把人打磨得细心再细心的过程。刘伟记得当时刚入行时,他修剪完一盆盆景之后,临时有点事,就把剪刀放在盆景边上走开了。师傅周国梁为此批评了他,“剪刀就是我们花匠吃饭的家伙,既然从你的屋子里拿出来,无论你干什么,都应该把你的工具放回原处。”

盆景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不同,好的盆景作品要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感,花草树木是有生命的,因而需要等待。刘伟经常是通宵达旦地进行创作后,日日观察盆景,一枝一叶精心养护,这样等上个两三年,一盆好的作品才能最终完成。刘伟说,花匠就是这样,要等得了时间,耐得住寂寞。

对刘伟来说,工匠精神就是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同事都称刘伟一入盆景就魔怔,搞盆景创作的时候,他经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忘记下班、吃饭、睡觉。刘伟说:“我认为工匠精神不应单指某个人做得好,一个人做好某件事是基础,还要带领、培养更多的人去做这件事,让这件事情能传承下去,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艺术与义气本是一家

YOUTH-POWER

刘伟的微信名字是一句话——艺术与义气本是一家。

刘伟解释道:“义气其实就是交朋友的意思。我是搞园艺艺术的,我认为搞艺术和交朋友都应该是坚贞不渝、从始而终的,搞艺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交朋友、处理人际关系也是一样的,要持久地、真诚地跟人家交往。”

对花卉的热爱,从始而终。刘伟出生在延庆农村,从小跟随父母下地干活,从那时起摆弄花草树木就成了他最大的乐趣。1999年,刘伟初中毕业,父亲想让他学中医,但他坚持要报考园林学校,否则就弃学出去打工,最终他走上了园艺道路。2003年工作后,刘伟全身心投入,甚至从来没有带女儿出去旅行过。他自称是个特别枯燥的人,哪怕是业余爱好也离不开花,“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摆弄花草的时候,就会看看国画、摆件、石头,其实还是为盆景创作积累灵感,比如国画里的花草树木都非常有神韵,对我的盆景创作帮助很大。”

花花世界不适合我(花花世界不够栽)(6)

刘伟工作中做盆栽技术指导

对同为“80后”的同事们来说,刘伟是一位实在的大哥哥。同事池飞雪说,工作上刘伟一直是以身作则,不会出现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做不到的情况。生活上,刘伟就是一个热心肠的大哥哥,但凡同事们家里遇上困难,或者是思想上有一些迷茫,刘伟就会主动帮着给解决、开导。刘伟经常鼓励同事们多学习、考职称、发论文,时常主动帮同事们找课题思路、指点技术。刘伟说:“我的想法其实很朴素,我希望大家能对自己的园艺事业乐此不疲,同时也能劳有所得。”

一草一木皆辛苦,花花世界不够栽。

花花世界不适合我(花花世界不够栽)(7)

2020年“北京青年榜样”年度人物专题报道

李辉:轮椅上的「鸿雁」

于梦婷:此道不孤

王北星:从未离开速滑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责编:洪莆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