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职业的需要,我对格律诗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我发现古人对于格律的讲究,根本没有一些只是死抱着格律不放的那些今人古板。相反的是,在格律的运用上,比现在灵泛得多,当时对这些束缚手脚的格律作出的出格行为,也都是能得到人们认可的。而有一部分只读了几本韵书的今人作茧自缚,根本未弄清楚写作格律诗的目的,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一点也不考虑内容的需要,甚而至于还要冒充格律的专家对别人指指点点,说老实话我是不屑的。

关于格律这一块有些什么游戏规则,我一直自认为比一些只有初中学历的人要懂得多,比哪些看似内行却连一句诗都写不出来的专家懂得的也不少。因此对那些恶意谩骂的带有嫉妒心理的病态动物,我确是厌恶到了极点。

写作格律诗不要作茧自缚 写作格律诗不要作茧自缚(1)

在格律诗创作这一块,我的主张历来是旗帜鲜明,就是讲格律而不唯格律。特别是在用韵方面,我反对使用古今韵不同韵部的字做格律诗创作的用韵,这主要是从格律诗音乐美的角度考虑的。古人用古韵写格律诗是为了音乐美。今天的读音变了,你还去用那几个字就没有音乐美了。这不是什么篮球与足球的规则,是非改不可的。正是如此,我在写作格律诗时是坚持这个原则的。这点朋友们应该都能理解我的做法。

在平仄上我也是力求合律但绝不勉强。如果觉得那个字好,就绝不因为平仄要求而换掉。古人就是这么做的。可惜的是古人明明不顾什么平仄要求,后人偏偏要给他们的行为找个理由,然后又把这种做法固定下来做为一种模式,让更后面的人往里面去钻。钻久了就不能改了,这真是太荒谬了,让人有一种悲哀的感觉。

写作格律诗不要作茧自缚 写作格律诗不要作茧自缚(2)

比如格律诗中的拗句,实际上就是格律诗中那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用某些今人的话来说是出格或出律。但古人偏偏要那样去写,后人为了顾及他们的面子,就找到这些拗句,归纳出其中的用字规律,给它们取了一个拗救的名字。并且煞有介事地规定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而用了仄声,如果后面补上了一个平声,就叫“救平”了,同时还规定补救的字不能在句末。并且宣布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你们看荒谬不荒谬?尤其是对五言中的"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些常见拗句,居然认为是合律的句子,这不是实用主义吗?

有人看到杜甫有两句诗出律了,一句是《天末怀李白》的首句:“凉风起天末”,(平平仄平仄),另一句是《咏怀古迹》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仄仄平平仄平仄),就根据这两句诗的用字规律作出规定:在“(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式中,第三字位置该用“平”而用了“仄”,可以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形式,叫做出句自救“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可以“五拗六救”了,也可“三拗五救”)。还规定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就像现代官场上某些官员为了孝敬上司而制定一些有利于上司的一样,明显的是格律诗中的学术腐败。

写作格律诗不要作茧自缚 写作格律诗不要作茧自缚(3)

白居易五绝《草》的最后两句“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春风吹又生(平平平仄平)”本来是拗句,但马上就有人说虽然如此,但对句第三个字变成平声字,也就是白诗对句用了一个平声字“吹”,拗救了出句的仄声字“不”,因此不算出律。陆游《夜泊水村》中的“一身报国有万死(仄平仄仄仄仄仄),

双鬓向人无再青(平仄仄平平仄平)”本来是拗句,有人又说对句的第五个字变成了平声“无”拗救了出句的仄声字“万”,也不能算是出律。

并且还隆重地指出,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而在“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中,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但对句必须变成“平平平仄平”(七律则为仄仄仄仄平平仄)”,叫“对句救出句的孤平拗救”。你看这是不是名人效应?

现在我们假设上面的两种情况都可以不算出律,那么问题就出现了。还是拿陆游上面的那两个句子来说,“报国有万死”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是“仄平平仄平”,用上面的理论来解释还是拗句,于是又有人说对句的平声字“无”既救了出句的仄声字“万”(孤平拗救),又救了本句的仄声字“向”,叫“两救”,还是不能算是出律。

写作格律诗不要作茧自缚 写作格律诗不要作茧自缚(4)

并且认真地解释说,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它的出句变成了“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只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变成平声字,就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那么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这简直是直裸裸的包庇了!

很显然格律诗中的拗救是后人给前人装面子的,根本不是什么特例。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只能说是好事者为之,拍名人的马屁。出律了就出律了,没有什么辩解的,也不用辩解。古人他就有那么任性,那些死抱格律的还能说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既然是写格律诗,就按规矩来。坏了规矩就什么都不是,别再来忽悠后人。(图片来自网络,著作权属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