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决定一个人一生能够取得多大成功或者是能够走多远,很多时候不是单纯依靠机遇或者贵人帮忙,而是自己强大的内心。
换句话说,你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了你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心态好的人,永远都会在情况糟糕时看到生机或者是绝处逢生;心态差的人,哪怕顺风顺水时也能败光自己的好运,开始走下坡路。
想要拥有好心态、摈弃坏心态,是要懂得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方能大成。
准确来说,真正厉害的人,喜欢与三种“气”在一起,错不了的。
1 心怀静“气”,遇事不慌
有句话说:“心浮气躁者,易好高骛远,成不了大事。”
一个人总是心浮气躁做事,容易让自己不肯脚踏实地一步步来,反而一山望着一山高,总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一事无成。
同时,心浮气躁的人会让自己处处处于情绪中不能自拔,不能冷静、客观看待当下遇到的难题,只会让自己在浮躁中乱了阵脚,接着就会做出的错误的判断,结果导致一错再错,失去机遇。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心怀静气,遇事不慌,才能避免出错,继而成为人生赢家。
这个道理浅显易懂,当你以平静的心态看待遇到的磕磕绊绊时,不会首先去抱怨命运不公,而是以解决问题的心态看待困难,让自己可以看得更全面,更能尽快摆脱困扰。
其实,太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并没有那么无法跨越,都是我们在失去理智或者自己吓唬自己的前提下,让问题复杂化、严重化,才导致了不知如何下手的两难境地。
真正让我们迟迟不肯向前推进一步的,真正让我们无法解决问题的,都是我们失去控制的情绪,那就是焦躁与不安。
它们让我们看不清前行的方向,像没头苍蝇一样东撞西撞,总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出口,随着时间的悄悄流逝,最终与良机擦肩而过。
接着,我们开始自暴自弃、自我埋怨,甚至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失败者。越是有这样的心理暗示,越是会让自己一事无成。
其实,只要你能够让内心静下来,别让自己的情绪支配大脑的思考,你就能很快看到问题的本质,也就是很快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慧。
2 做人硬“气”,活出价值
《孟子》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才可以有为。”
做人要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心中有底线与原则,继而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心中从来都没有底线与原则,遇到损害自己的事情也妥协、忍让,以为你躲避就能万事大吉,其实非但无法保护自己,更不能守护好身边人的安危。
做人要硬气,就是让自己能够拎得清事情的好与坏,能够看得高、想得远,不会因为一点的诱惑而失去自我,让自己在妥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做人要有原则与底线,该拒绝就拒绝,守住心中设定的界限,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
老舍的《我这一辈子》中福海、刘方子、赵二三兄弟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
福海心中有选择,不管遭遇什么样的变动,内心的底线与原则从来没有丢。但是,另外两个兄弟恰恰相反,万事以利多利少作为考虑标准,从来不懂得拒绝,结果三个人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刘方子心中没有畏惧,从来不顾忌别人的感受,从他将大哥福海的老婆拐走开始,注定此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最终死在牢狱之中。
赵二凡事都从利益出发,其他的一概不从考虑,最终也是走上了自我灭亡之路。
只有福海心中有原则,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做人的善良与底线从来没有丢,纵然一生坎坎坷坷,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总是能够拿得下、放得下,该拒绝的时候从来没有含糊。
一个人只有活着硬气,才能活出价值与意义,也才能在人生的岔路口不会迷路,不会给自己造成无法收场的悔恨。
3 做事大“气”,不拘小节
鲍照《代淮王》诗中写道:
“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
这其中,“明月入怀”就是心胸开阔开朗之意,说明一个人只有如此,才能称之是一个更厉害的人。
春秋时期的鲍叔牙说:“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节。”
做事大气,不拘小节,就是不让自己只盯着眼前的一得一失,而是要放长远、才能得到更多的人信赖与支持。
试想一下,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做事不可能永远面面俱到,只有善于抓住事情的方面,明确重要的地位,不必拘泥于一些小细节,就能获得成功。
齐桓公在与公子纠争夺王位时,管仲射过他一箭,差点要了他的命。
等到齐桓公当上国君后,他发现管仲是个难得的人才,决定重用管仲。
当管仲知道后,非常感动,决定好好报答齐桓公。最终,他帮助齐桓公成功进行了“尊王攘夷”,率先助其登上了春秋霸主之位。
能够容得下别人的过错,同时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分得清孰轻孰重,让自己成为一个心胸开阔之人,真的容下别人的过错,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真正厉害的人,到最后拼得都是自己的人格魅力,让愿意跟随的人从内心就非常信任,所以才会倾其所有之力去帮助,成就别人的同时,更加成就了自己。
人生旅途,真正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要做到心怀静“气”,遇事不慌;做人硬“气”,活出价值;做事大“气”,不拘小节。
愿你我都有这三种“气”,成为自己心中最厉害的人。
共勉!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