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零三年的秋天,中秋节就要来了,本该是阖家欢庆的日子,在本该是一片祥和的地方,却如同寒冬般凛冽,如冬夜般凄冷。


此时的中国是压抑的中国,是沉默的中国,是一个饱受欺凌而无能为力的国度。内有清政府压迫人民,外有八国联军侵华掠夺百姓。这时候的中国人民,没有国家领导人,也没有什么精神领袖,有的,只有一片绝望。

岳飞的满江红全名(但她的这首满江红甚至比岳飞的还要壮怀激烈)(1)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显然,有人爆发了。


这天,在北平一个普通的民宅里,一对年轻的夫妇正在剧烈地争吵着。


妻子名字叫做秋瑾,原福建省云霄县城人士,嫁与丈夫王廷均八年有余,来到北平已经有了三年多,深受北平先进思想和先进人物的影响,深感救国救民之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投身到救国救民的大业中去。显然,她的丈夫,这个普通的官家子弟,深知独善其身的重要性,或是受到什么小农封闭式什么的影响,坚决不同意秋瑾的决定。且作为一个封建家庭的大家长,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妻子有如此出格的思想。曾经他得知秋瑾男装去戏院看戏,十分恼火,把秋瑾捉回家暴打了一顿。

岳飞的满江红全名(但她的这首满江红甚至比岳飞的还要壮怀激烈)(2)


一次次的争吵之后,秋瑾终于意识到了这个男人只会在自己面前耍横,而在侵略者和无能的清政府官员面前,是百般的谄媚讨好。他不懂什么叫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只知道要明哲保身。失望愤怒等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她离开了这个自己一起生活了八年的男人,也做好了彻底离开封建家庭的准备。


离家数日,对孩子的思念和自己一个人的孤苦之情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但他心中坚定着自己并不比男人差,自己一定要救国,感慨之下,写下了这首词《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岳飞的满江红全名(但她的这首满江红甚至比岳飞的还要壮怀激烈)(3)


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词写得极为有趣。


我已经在北平住了好几个月了,怎么不知不觉间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呢?篱笆中菊花开得正好,秋天光洁明亮,就好像被擦拭过一样。我终于离开了那个让人厌恶的地方,如今一个人静静思量那八年的日子,只觉得感慨万分。


这是秋瑾先生当时生活的环境,本来是该合家团圆的中秋佳节,以及美好的秋天,无一不在,反衬着她此时一个人的孤苦。


但是她接下来笔锋一转,激昂之气从笔尖发出:谁让你们把我当成弱不禁风的女子了?谁说的女子就一定要三从四德?说什么男儿有志,我虽然不是你们口中的那个男子汉,但我心中的热血,不但不比他们少,反而比他们多得不得了。我这一生的肝胆,因为人而时常感到热情,那个凡夫俗子又怎么能明白我的心情呢?在这茫茫红尘中,我该在哪里找到我的知音呢?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泪水浸透了青衫。

岳飞的满江红全名(但她的这首满江红甚至比岳飞的还要壮怀激烈)(4)


虽然在这首词的末尾,她哭了,但并不代表她是一个娇弱的女子, 反而她是悲壮的,是无奈的而又坚定的,是虽然知道前路迷茫,却依旧不愿返回的革命者。


写下这首词不久后,她出国留学去学习更加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坚定地走在革命的康庄大路上,纵使历尽万般磨难,仍旧初心不改。


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曾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作为开展 妇女运动的团体;和刘道一、 王时泽等十人结为秘密会,以最终打破了桎梏在身上的封建枷锁反抗清廷、恢复中原为宗旨,创办《白话报》,参加 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 军师)


秋瑾一贯以提倡女权为己任,她说“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欲求男女平等,“女子必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 “仿欧美新闻纸之例,以俚俗语为文,……以为妇人孺子之先导”。她以“鉴湖女侠”等笔名,在杂志上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击封建制度丑恶,宣传 女权主义,号召救国。

岳飞的满江红全名(但她的这首满江红甚至比岳飞的还要壮怀激烈)(5)


她写道:“诸位,你要知道天下事靠人是不行的,总要求己为是。当初那些腐儒说什么“ 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夫为妻纲”这些胡 说,我们女子要是有志气的,就应当号召同志与它反对。”“但是从此以后,我还望我们姐妹们,把从前的事情,一概搁开,把以后的事情,尽力去做,……我们自己要不振作,到国亡的时候,那就迟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女权解放的激情。 秋,继入青山实践 女校,并在横滨加入了冯自由等组织的三合会。


显然这样一个人,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鲁迅先生和孙中山也在其中。他们称她是女中豪杰,是战友。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 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泄。

岳飞的满江红全名(但她的这首满江红甚至比岳飞的还要壮怀激烈)(6)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这样一个巾帼英雄,将自己的热血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奏响了时代的悲歌,也让很多很多的人为她感到哀伤,又感到被激励,更加坚定地去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

岳飞的满江红全名(但她的这首满江红甚至比岳飞的还要壮怀激烈)(7)


​纵观其一生,一直在不妥协,一直在挣脱封建制度的束缚。从年少时与表哥表弟一起骑马出游,到生命终点时英勇就义,从来都是坚强不屈的。


那个时代毁灭了她,那个时代又成就了她。


这是时代的悲歌,也是时代觉醒的壮烈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