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召开。郑轲任佛山市委书记以来,首次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全会报告,这也是他首次在公开场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读懂了这场会议,就读懂了佛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

佛山一贯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围绕制造业,此次全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值得高度关注——即把“四大决心”坚持到底。

什么是四大决心?就是改变工业不连片状况的决心,改变供地不保障状况的决心,改变产业不高端状况的决心,改变招商不给力状况的决心。

四大决心关联的四个问题——工业不连片、供地不足够、产业不高端、招商不给力,这是长期制约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能够决心解决这四个问题,就能换来佛山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的“长治久安”。

佛山十一年发展思路(如何理解佛山的)(1)

空间,是佛山产业发展主要的“焦虑”。

这两年来,顺德区承担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以及南海区承担的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核心目的之一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归根结底还是围绕土地做文章。

佛山十一年发展思路(如何理解佛山的)(2)

顺德区承担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图为大良德胜新城中轴线。戴嘉信 摄

此次全会,佛山市同样将土地摆在了突出位置,“四大决心”中有两项与土地密切相关。其中之一是改变工业不连片的状况。

什么是“工业不连片”?佛山是一个典型。长期以来,佛山很多产业发展呈现“星星点点”“天女散花”的特点,不连片、不成带。佛山多个产值上千亿的产业,分散在全市各个镇街,很难找到大规模集中发展的样本,也缺乏本应非常鲜明的规模发展效应。

这种局面,与佛山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

佛山是专业镇经济的摇篮。自20世纪80年代起,佛山逐步形成“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形态,诞生了南庄陶瓷、大沥铝材、盐步内衣等一批制造业集聚区和品牌。然而,这一模式也使得土地资源分散在各镇街乃至各个村居,土地利用效益较低与产业集聚度较低,产业规模、发展质量、区域品牌等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佛山工业不连片的现状,也折射出“有形之手”在规划和统筹上的一些历史缺失。佛山不缺产业规划,但在实践中,产业与空间的科学匹配、有效统筹效果不够明显。区域之间的产业协同有待提升,一些板块之间存在同质化竞争。

要解决这一问题,佛山不仅要从土地空间利用上形成“一盘棋”,更要从顶层设计入手,综合运用规划引导、财政扶持、土地供给、产业政策等手段,形成连片成带、高效配套的产业链格局,让一个个百亿、千亿的产业集群进一步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

佛山十一年发展思路(如何理解佛山的)(3)

改变工业不连片,将解决产业集聚与土地碎片化的问题;改变供地不保障,则要解决土地空间总量不足的问题。

供地不保障反映了佛山土地资源紧缺,这与佛山的先天禀赋和早期发展模式有关。

同为经济体量破万亿的城市,无锡有4627平方公里,苏州面积超8600平方公里,宁波面积超9800平方公里。相比之下佛山面积最小,工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也相对偏低。加上改革开放以来,佛山“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模式开发了大量土地,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30%的警戒线水平,留给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不多了。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龙头项目引领,而大项目大多有着强烈的土地需求。为此,加强用地保障,佛山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十三五”期间,佛山在顺德、南海开启大规模村级工业园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迈进“十四五”,佛山又在全市范围内发起村级工业园改造总攻坚。

佛山十一年发展思路(如何理解佛山的)(4)

南海开启大规模村级工业园改造。戴嘉信 摄

咬定青山不放松。此次全会,佛山提出要坚定不移在全市范围内对村级工业园进行升级改造,坚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增加用地规模并举。同时,要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的产业园,以现代园区支撑现代产业,实现由“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转变。

下决心改变供地不保障的状况,佛山还需要在腾出用地空间的基础上,着力作好村改的“后半篇”文章,即全力提升产业载体质量、优化园区配套、提升服务意识,最终实现以现代园区支撑现代产业。

佛山十一年发展思路(如何理解佛山的)(5)

改变产业不高端的状况,是佛山坚守制造业的又一决心。

佛山是全国闻名的制造业大市,工业门类齐全,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形成了家电、五金、陶瓷等多张全国闻名的产业“名片”。正是这些传统制造业,支撑佛山扎实越过万亿经济体量门槛。

与此同时,佛山的产业整体水平仍然不高,高技术制造业比重偏低。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7.91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6.4%。由此可见,佛山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要优化产业结构,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佛山就必须抓住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这一关键。

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佛山大力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53.6%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已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美的、格兰仕等一批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发展。

佛山十一年发展思路(如何理解佛山的)(6)

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成为佛山第一家荣获该称号的智能制造工厂。 戴嘉信 摄

与此同时,仍有不少中小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处于犹豫不决、等待观望的阶段。究其原因,无非是担心转型成本偏高,转型的投入与收益不好评估。

在此背景下,今年佛山印发了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拿出百亿元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走向纵深。同时,佛山还启动了一项对全市民营企业家开展免费培训的长期工程,引导企业家对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形成共识。

无论是政策维度还是扶持力度,佛山都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正如郑轲在全会上所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关乎这座城市的未来。

佛山十一年发展思路(如何理解佛山的)(7)

“四大决心”的最后一项是改变招商不给力状况的决心。虽然排在最后,却与前面三项同样重要。

不久前印发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将佛山作为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城市。其中,在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佛山更被列作核心城市。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项目引领。对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佛山而言,要完成省委、省政府交付的重任,离不开招商引资这股“源头活水”。

强统筹是佛山改变招商不给力状况的重要一环。 要改变招商不给力的状况,佛山就必须把精兵强将充实到招商一线,加强政策统筹、资源统筹、产业统筹。

项目能否引得进、留得住,归根结底是考验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佛山引入的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和项目,但同时,也有一些项目也面临着落地难,达产慢,规划蓝图难以实现等情况,个别项目甚至无法如期落地。

佛山十一年发展思路(如何理解佛山的)(8)

佛山城市图。戴嘉信 摄

从政府层面来看,这就要求佛山进一步加速审批流程、加强服务力度、提升服务精度

此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做到高端制造项目100%确保供地、签约承诺事项100%跟踪落实、重大链主企业100%专班服务”。这是目标、是承诺,更是这座城市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立下的“军令状”。

佛山注定要靠制造业立市、富民,这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发展规律。方向已经锚定,下阶段就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让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南方日报记者】王芃琹

【作者】 王芃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