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几篇文章,老胡从国内互联网的现状出发,算是比较完整地剖析了互联网的平台经济、技术经济和文化经济,从三个不同的维度结合疫情之下形成的“势”,展望了互联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走向。 最后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互联网除了自身的经济属性,还有没有更值得尝试突破的地方。
七、一样的网,不一样的互联
总结过去二三十年,中国互联网磕磕绊绊走过的路,老胡一直觉得,我们要学会“拿来主义”的反面——输送文化。“拿来主义”究竟是什么,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的互联网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懂的自然懂,老胡考虑再三,觉得这里没有必要赘述,所以重点总结一下,那就是对于20年前的我们来说,美国当时的互联网企业对我们属于典型的降维打击,我们只能走“拿来主义”这条路。
曾经的互联网巨头:雅虎
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互联网资本的优势已然体现,且互联网承载的平台经济、技术经济及文化经济基本上与先进的互联网企业旗鼓相当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不积极走出去,对国外的先进的互联网产业发起反击,或者是对依旧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新式的降维打击呢?
这条路的确很难走,但趟出去就是一条阳光大道。
降维打击
老胡把所有可能突破的地方琢磨了一遍,觉得有两个地方值得重点关注,第一就是跨国贸易的购物网站,比如西方网民更熟知的亚马逊,而亚马逊对我们来说,并不算十分友好,但我们有产品……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俄乌战争带来的影响,将我们的产品通过类似的网站全面推销出去,而此间,国内的企业更应该抱团求发展。
国外网民更熟悉的亚马逊
第二个就是泛文化产业。要知道对于很多国外的网民来说,阅读中国的“爽文”,已经成为了继网游之后的第二大互联网娱乐产业,而对于他们来说,阅读方块字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国内从事网络文学方面的网站不妨拿出一块时间和精力,找专业人员专门翻译一些叫好又叫座的文章,去收割一圈?捎带着把我们的价值观和煌煌五千年的文明也往外推推?
老外喜欢的爽文
我想这样若干年后,我们也会有类似亚马逊,谷歌之类的跨国大型互联网企业的……
至此,胡言呓语话春秋的第一部分,“抗疫”时代下的线上经济就基本分析完了,鉴于篇幅的原因,很多东西都没有摊开了讲——毕竟现在属于快餐文化时代,能静下心来认真读的人不多了,老胡也无志于制作视频之类的去引流,所以有很多东西都只能自行去体会了。当然,如果有什么疑问或意见,也可以给老胡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