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特供 ——

"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

300多年前,40岁的蒲松龄完成了一部描写鬼狐仙怪的作品,取名《聊斋志异》。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1)

在那样一个时代里,蒲松龄践行了什么叫伟大。通过这部文学著作,勇于打破传统礼教桎梏,抨击科举制度,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顺便...为后续几百年来的文艺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和素材。

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选择将《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编为无声黑白电影《清虚梦》。至此之后,《聊斋异志》被改编、翻拍的影视作品就有将近200部。如此多的载体和形式,囊括了太多的人物角色,我们可能遗忘、绕过很多,但,怎么说呢,就有那么一位女鬼始终令人念念不忘,只因她叫:聂小倩。

《聂小倩》来自于《聊斋志异》第三卷,讲述了女鬼聂小倩在书生宁采臣、剑客燕赤霞的帮助下,逃离妖怪的控制,并与宁采臣一同回府,最后借助剑囊的法力彻底摆脱妖物袭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2)

由于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又有善恶有报、正邪对立的精彩内容,使得她成了《聊斋志异》里面的被改编次数最多的一个。

1957年,周诗禄导演的电影《阴阳配》首次将《聂小倩》改编成影视作品;1975年《民间传奇》首次将《聂小倩》作为单元剧融合进聊斋系列电视剧;1992年《人鬼狐》则首次将《聂小倩》从单元故事扩展至连续剧。

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时至今日,影响最为深远的或者说改编最为成功的,便是香港电影《倩女幽魂》三部曲。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3)

首先我们要说,《倩女幽魂》的导演是程小东,只不过徐克作为香港电影界的奇才与怪才,其鲜明的个人印记太过严重,由他监制的作品往往被认为是其个人风格的一种延伸。于是,《倩女幽魂》里既有徐克天马行空的想法与浪漫,也有程小东的飘逸动作与灵动设计。

闹清楚了这一点,再来看:

为何30多年来,《倩女幽魂》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观赏性?

01.妖魔道

别看《倩女幽魂》谈的是鬼,聊的是人鬼恋,但本质上是以道为载体,透过人鬼斗争,完成了对人生的终极思考。

居然这么神奇?

1987年,《倩女幽魂》第一部上映,尽管本片在上映的时候并没有副标题,但为了贯穿始终,它还是获得了注解,谓之:妖魔道。

基于原著,徐老怪他们做出了大量改编,加大了燕赤霞这个落寞道士的叙事空间,使得整部作品既有鬼怪的传奇性,又包含了《聊斋志异》所缺少的江湖情怀、世道沧桑。

一开场,宁采臣就经历慌乱、迷茫,作为一名无法掌控命运的穷书生,去一个比鬼蜮更像鬼蜮的地方收账,那里的人们趋炎附势、见钱眼开,充满了世俗和肮脏。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4)

聂小倩呢?一名有着自己的善恶观,却苦于被姥姥控制的女鬼。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5)

一个是可怜、心地纯正的穷苦书生,一个是妖娆、委曲求全的漂亮女鬼,二者顺其自然地上演了一出凄美哀伤的恋歌。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6)

燕赤霞隐于世外,独善其身,至情至性,但透过他的歌声,也看到了这位侠客与道士化身的方外之人的无奈与苦涩。“道可道,非常道...东道 南道 西道 北道,各自求各道。”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7)

他躲得开世俗,依旧躲不掉人心的复杂,正如其所言:“其实做人,生不逢时,比做鬼更惨。”这话就足够直白了,在失去了良知、善念、道德后的人们,整天蝇营狗苟,为非作歹,这跟鬼害人有什么区别,况且鬼害人就是害人,而人害人往往还披着伪善的外衣,举着冠冕堂皇的理由,简直比鬼都不如。

可惜的是,这一重意味在两个盛世美颜与爱情哀歌面前,根本不够看。

西方有《人鬼情未了》,而中国有着宁采臣与聂小倩。

02.人间道

由于第一部过于成功,又是悲剧收场。

1990年,《倩女幽魂》推出了第二部《人间道》,让宁采臣与聂小倩再续前缘。

然而,第二部风格突变,元素特别多,既有妖魔,又有隐喻,以至于会有些不适应,似乎跟第一部的风格不太相像。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8)

一个好人,左千户

在第二部中,爱情似乎成了次要,徐老怪放大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嘲讽和无尽内涵,甚至被不少网友认为夹带私活,是一部政治隐喻片。

其实,如此上纲上线,大可不必,还是从电影本身的主题表达、商业娱乐属性来看:

城镇还是那么破败不堪——残乱的街道,草席下的尸首,黑店里的人肉... ...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9)

世界变得更加困顿,朝局混乱,民不聊生;同类相残,礼崩乐坏。

本部名叫:人间道。其视角所放,便是人间。通篇下来似乎都颠倒、模糊了人间与鬼蜮的界限,所谓人间,亦是地狱。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10)

透过影片,我们知晓这是蜈蚣精在作祟,一个妖魔,整天一副庄严宝相,愚弄天下,视苍生如草芥,群魔乱舞,祸乱世间,然而细想下来,祸乱人间的又岂止妖魔?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11)

那些为了求赏随便抓人的恶人们;那些捕捉恶人的恶官差,还有第一部里王晶扮演的县令,以及扮如来扮到自己都相信了的普渡慈航,哪一个不是横行人间道里的魑魅魍魉。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12)

好在第二部给了宁采臣一个美好的结局。

只不过,相对于聂小倩,总感觉充满烟火气息的傅清风没有了曾经的凄楚与美感。

03.道道道

对于浩瀚历史而言,时间不过转瞬即逝。

自树妖姥姥被燕赤霞封印100年后,它又现身兰若寺,再次为害世间。

这便是1991年的第三部——《倩女幽魂:道道道》。

兰若寺边的郭北镇即便过了这么久,依旧还是那样,仁义道德在继续沦丧。

当十方与师傅走进兰若寺,熟悉的故事二度上演。

只不过这一次,没有小倩,而是小卓;这一次,也没有书生,而是和尚。

相对于书生和女鬼的组合,和尚 女鬼就有了更多解读的空间与意义蕴含。

和尚往往代表了佛理与正义,那么面对女鬼,如何完成“道”与“魔”的抗争,既有传统正邪、善恶、情理的冲突,又有了更强烈和尖锐的矛盾。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13)

小和尚十方不涉世事,当和尚也不是自己的本意,只不过在乱世中别无选择罢了。因此,他在兰若寺里屡受女鬼小卓的引诱和挑逗,最终“败北”。他的师傅白云,虽是得道高僧,看透世事,清心寡欲,然而他并没有如知秋一叶那样的自驱正义,甚至有着几分排斥红尘的冷漠和消极。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14)

道,是中国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种总称,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的轨迹,或者不约而同,共同遵循的某种东西。在这里,和尚、道士、女鬼,本应各有天命,各有轨迹,却因为人间之事,相互纠葛,想要跳出红尘,又机缘使然地往复于出世和入世之间,不断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15)

倘若再顺一遍三部曲,就会发现,他们描绘了从入世,到处事,再到出世的过程,引领观众一起经历,去获得别样的心理体验。似乎有种《神曲》里,维吉尔带着但丁游历地狱的感觉。这时候,那刻骨铭心的爱情,只不过是入世时,心存迷茫的一个切入点,顿时拔高了整个三部曲的立意。

当然,对于一部电影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太多的主观因素。

这也不过是一家之言。

04.别样装束

很奇怪,对吧?

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讨论这个了。

正常来说,《倩女幽魂》中我们解读完了主题,还可以讨论情节设计、演员表演、搞笑桥段、娱乐要素、各种Cult道具等等,甚至还可以提取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共性特征。

可惜这些有太多的人分析过了,大胡子就选择别的角度,比如服饰、装束。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16)

聂小倩的装束既有古典借鉴,又有设计的特色。

首先她是鬼,总要有“阿飘”的感觉,所谓衣袂飘飘,似真似幻就是如此。

小倩的服装多为薄纱,层叠的薄纱走动起来会飘散纷飞,再辅以白色,凸显鬼魅气质。除了白色之外,还有素雅淡色(淡紫、淡黄、淡粉),衬托女性柔美、清新,也与小倩的善良相搭配。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17)

其次,除了整体之外,《倩女幽魂》还做了改造。比如,原本传统衣裙上的披帛夸张为了披纱,以显现飘逸;小倩空中镜头里,又融入了水袖。虽说小倩是鬼,然而造型是仙。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18)

最后再看小倩的发式,在片中来看至少有5-6种变化。其发髻主要参考了汉、唐、宋的经典款式,反绾、半翻、惊鹘、堕马、同心,又有与之相配的鬓式,更让小倩的整体造型趋近完备,高挑的发式,瞬间拔高整个人的精气神,雕琢出脖颈的曼妙与修长,让人,噢,不,让鬼更加立体。

05.大爱配乐

没错,要开始夸配乐了。

黄霑、戴乐民不愧是香港电影中的音乐大咖,他们为《倩女幽魂》所准备的配乐各个都堪称经典。

《倩女幽魂》一开场,埙声浮现,配合风声阵阵,凄凉萧瑟之意尽显,并引出兰若寺。宁采臣初次见到聂小倩的时候,起于古筝,一首《倩》配着夜色、灯火,白衣飘飘,衬托出小倩的古典妩媚。

《黎明不要来》突出缠绵悱恻,延伸了幽怨、悲愁,表现出人鬼之恋,对黎明到来的抗拒与无奈。

再加上那首流传金曲《倩女幽魂》——“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崎岖不见阳光,何从何去觅我心中方向,梦幻般风雨路随人茫茫... ...”用朴实的语言完成大道至简,富有哲思味道。

等到了《倩女幽魂:人间道》时,就出现了抖音大热的索命梵音,这首曲子,音是煌煌正音,词是訇訇佛号,可吟诵之中时刻透着一股子邪魅气息。

再到《倩女幽魂:道道道》,特别是十方纯阳之气,浩瀚无穷,“佛光初现”骤然响起,民族之音,唢呐为王,恐怕也只有这首能够震慑索命梵音。

整体来说,二人搭配得当,非常贴切且巧妙地将现代与古典进行了融通,电子合成表现鬼蜮,民族乐器显现古典,那些古筝、琵琶、唢呐、竹笛、二胡,营造出了妖气、仙气和浓郁的中国神怪的意境。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19)

《倩女幽魂》虽不能代表整个香港电影,但绝对是时至今日,不可或缺的华语类型片巅峰,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感受到这里至真至纯的韵味。徐克 程小东的组合,用最极致的情感表达出了最明确的态度和诉求,成功完成了东方美学的沉淀与创新。

宁采臣来世再无聂小倩(回眸难觅聂小倩)(20)

PS:《倩女幽魂》三部曲的片头很有特点,红绸高高扬起,毛笔字体片名既有山水云团仙意,又有鬼魅漂浮的味道,特别是《道道道》配上了张学友的主题曲,实乃大胡子片头最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