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藩敬以持己)(1)

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三话》中有一副修身养性联:敬以持己,恕以接物,此联语出《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01

敬 以 持 己

“敬以持己”讲对己要严以修身。

敬,有敬肃、敬畏、敬慎、敬业之意,与轻慢相应。唐代韩愈在《贺太阳不亏状》中说:“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敬,也有警戒、警惕的意思。《荀子·天论》中有云:“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意谓君子敬重自己的努力而不指望自然的恩赐,所以天天进步。

敬,不仅有益于平日的涵养,而且有益于强身。《左传·成公十三年》中有云:“敬者,身之基也。”曾国藩在《日课四条》中明确指出“主敬则身强”。他说:“敬之一字,孔门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则千言万语不离此旨。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而偷,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年病躯,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曾国藩认为,处“敬”外则强身,内则纯心,于心身均大有益处。

“持己”即持身,修身。《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永恩性宽易而持己严,袭爵垂五十年,淡泊勤俭,出处有恒。”

曾国藩以拙诚坚忍行事(曾国藩敬以持己)(2)

02

恕 以 接 物

“恕以接物”讲对人要以心度物。

所谓恕,即推己及人;仁爱待物。《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汉代贾谊《新书·道术》:“以己度人谓之恕”。

“接物”,谓与人交往。唐·白居易《策林一,王泽流人心感》:“夫恕己及物者无他,以心度心,以身观身,推其所为以及天下者也。故己欲安,则念人之重扰也。己欲寿,则念人嘉生也。”清代钱泳《履园丛话·朱文正公逸事》:“朱文正公,相业巍巍,莫不称为正人君子,待人接物,必恭必敬。”

“敬以严乎己也,宽以恕乎物也”(清·王夫之《尚书引义·舜典》),这是儒家持己修身、待人接物的重要原则,也为清末名臣曾国藩所推崇。曾氏在他的家书和日记中多次提到:“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务宜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事勿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是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祚无量矣。”一个人若能真正做到,敬持己身,恕待他人,则一定在社会上可立可达,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作者熊经浴,长江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