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论、数据说话,关注明析历史,探究古代的经济真相

前面几篇文章,笔者分别为大家分析了古代的茶税、酒税和盐税。这三种税从唐朝开始,便成为之后朝代的重要税源。今天,笔者为大家剖析古代另一项重要税种:商税。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1)

古代商税

先秦:诞生商税

先说商税的定义。定义上,商税是对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征收的从价税或从量税。古代商税在两个环节征收:流通和交易,两个环节的“税名”在不同朝代的不尽相同,汉朝称为关税和市税、宋朝的叫法是过税(关税)和住税(交易税),明朝在流通环节征收“钞关税”,交易环节征“门摊税”、塌房税等。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2)

商税结构

最早的交易税出现在西周。据《周礼》记载,从周公时期,国家便开始征收商税,只是征收交易税,未涉及流通环节的关税。

最早的关税记载在春秋初期的宋国。宋武公曾奖赏作战有功的耏(nai、四声)班:“宋公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门就是关的意思,宋武公把一个关的税收奖赏给耏班,说明宋国很早便已经征收关税。

古代商税的记载较少,数据零星,但关税的税率应该不高,大概2%。齐桓公第三次会合诸侯时,管仲要求各国将关税降到1%,由于该建议利用商业出口较多的齐国,所以没有得到诸侯的认可,也没有实行。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3)

两汉:常规税种

汉初未征关税,武帝时期恢复。为了恢复民生和经济,政府开放关卡,没有提及关税。《史记》载:“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使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汉武帝征讨匈奴缺钱,除了盐铁专卖和酒税,商税同样不会放过。《汉书》记载:“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可见,武关的关税用于守关将士的衣食开支。

市税:常规税收。汉初就有市税的记载,《史记》载:“齐临淄十万记,市租千金。”市租的对象分为两类:1)有市籍的商贾,居住在商业区,有专门的商店,政府按照商品交易额或店面大小征税;2)流动商贩,主要是外地来的商人、农民和手工业者,市吏会估算他们所卖农产品和贩卖物的数量,课以市税。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4)

汉武帝刘彻

隋朝至唐前期:无商税

这点略有争议,但主流史学家已经认同,隋朝至唐前期的130年内没有商税。这也是古代经济最自由的时期,盐铁专卖、酒税、茶税、商税统统没有,抛开上层的政治斗争,底下百姓真是无为而治。经历隋末乱世后,在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多位皇帝的治理下,百姓日子蒸蒸日上,直到安史之乱。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5)

隋文帝杨坚

唐朝中后期:商税盛行

开元年间开征商税,关税和交易税均为2%。晚年唐玄宗贪图享受,因此官府扩大了征税范围,商税成为“租庸调”之外的杂税。《通典·杂税门》记载:“其后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或于津济要路及市肆间交易之处,计钱至一千以上者,皆以分数税之。”意思是,官府在津济要道征收通过税(过税),市肆间征收交易税。至于前期的税率,没有明确记载,从天宝九年(750年)敕文:“除陌钱每贯二十文”,估算关税和交易税的税率均为2%。

中后期,税率提高到10%。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陆续祭出“盐铁专卖”、酒税、茶税等敛财工具,商税自然不能幸免。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正式确立对客商的征税。《资治通鉴》记载:“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意思是,州县可以对通行的商人征税,税率为商品价值量的1/30。到了建中二年,爆发“建中之乱”,税率更是提到10%,“以军兴,十一而税商”。史书并未说明该税是过税还是住税,

商税收入没有记载。唐朝商税的征收范围应该不含盐、铁、酒、茶,这些都有专门的征税办法,而且规定了不许征过路税。唐代的史料没有商税收入的记载,但应该不成规模。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6)

唐朝后期形势图

两宋:商税达到巅峰

宋代是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因为宋代立国便不限制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军人、小商贩、手工业者和城市苦力,城市周边人口占比达到20%,超过任何朝代,因此大量的粮食、布帛、盐、酒、茶、水果、土特产等资源向城市集中,衍生出一系列的商品交易,催生出城市的繁荣。

商税得以规范,表面税率5%。两宋继承了唐末五代以来复杂的商税,同时规范了商税的征税制度,商品在流通的环节征收两种税:过税(关税)和住税(交易税),税率分别为2%、3%。宋代商税的表面税率只有5%,看似不高,实则远高于5%。宋代商税体系发达,在各地设置专门的“商税务”,全国1200个县级行政区设置了2200个“商税务”,平均每个县有2个商税务,因此商品往往经过多个关卡,从而多次关税。

课税对象:几乎全面覆盖。课税对象涵盖了布帛、米粮、茶、盐、牲畜、香料等几乎所有生活物资。农民挑着米粮、家禽、布帛、土特产到城里售卖都需要交税,商人携带铜钱离开地界也要交税。关于免税:遇到天灾,粮食偶尔会免税,铁质农具是免税对象。

总体上,宋代商税的税率不高,正常只有5%,但税卡林立,实际税负远高于5%;课税对象几乎涵盖所有生活物资,因此商税的负担比较重。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7)

宋代商税的规模一直增长,高峰约800万贯。宋代非常重视商税的征收,岁入也一直呈现增长的势头,宋太宗只有400万贯,宋真宗末期达到840万贯,仁宗至神宗时期都在700至800万贯之间。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8)

说明一下:史料中提到仁宗时的商税超过1900万贯,笔者分析过,宋代的商税分成四川和川外两种,四川使用铁钱,高峰时商税超过1400万贯铁钱,但那时铜钱是铁钱的3至5倍,因此折算成铜钱差不多300多万贯,加上川外的500多万贯铜钱,总体约800万贯。逻辑上,两淮、两浙、江南是宋代经济最繁荣的地方,不可能全国其它地方的商税还没有四川高,太不合常理。四川在宋代是非常特殊的地方,铁钱、交子主要在这里发行,极大的掠夺了四川百姓的财富,关键造成了铁钱价值量低、数额大,让人以为四川很有钱。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9)

商税是宋朝的重要财源,财政贡献超过12%。商税在唐代还属于杂税,对财政的贡献远低于盐税、茶税和酒税,但在宋代却是重要的国税,对财政的贡献超过12%。靖康之耻后,南宋对商税的依赖更高,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但笔者估计占比可能达到20%。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10)

蒙元:无过税,残暴统治下的亮点

笔者之前分析了蒙元的茶税、盐税和酒税,无一不是残酷地剥削百姓。或许草原民族是天生的商人,重视行商。蒙元的商税不征收过税,只收取交易税,税率为1/30,而且曾经减税到1/60、1/40,低于唐、宋的5%,简直是残暴统治下的亮点。

商税对蒙元的财政的贡献只有8.3%。以至元后期(1290-1294年)的财政数据作参考,蒙元的商税为中统钞45万锭,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如果只看货币收入的话,商税的贡献是15.1%,低于盐税和酒税。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11)

明朝:免税多、商税低

洪武、永乐时期,税率低、免税范围广。此时的商税,官府只征收交易税,不征收过税,税率1/30,“凡商税三十取一,过取者以违令论。”另外明朝对农民的农产品实行免税,洪武7年,朱元璋得知彰德府课税司对农民自产的茶、枣、饮食之物征税后,勃然大怒,将相关官员问罪下狱。洪武30年,朱元璋曾下诏,免除老百姓自织的布帛粮食、水果疏菜、竹木蒲草的交易税。因此,明代农民挑点粮食、水果、家禽到城里售卖,是不用交税的,而且历代皇帝都不敢违背太祖定下的规矩。

明宣宗开始征收关税。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长途贩运活跃,政府便开始在全国重要水陆交通口设立钞关,征收过境税,即钞关税(关税)。明宣宗设立钞关初期,只有漷县、临清、济宁、徐州、淮安、扬州、上新河等7个税关,后面钞关有增有减,最多有13个钞关,到万历时期,只存留河西务、临清、九江、浒墅关、淮安、扬州、杭州等7个钞关。

说明一点:明史文献中,商税相当于宋代的住税,钞关税相当于过税。

明朝中后期,交易税少,关税多。明代的住税(交易税)主要包括塌房钱(明朝在京城设立的货物仓库,物资从运河运到京城后,放在仓库售卖,需要向国家交税)、门摊钱(实际就是店面的营业税或者小商贩在路边摆摊的摊位费)和牙契税。由于明朝对附近百姓到城里卖农产品实行免税政策,因此交易税不多,关税反而成为商税的支柱

明朝没有商税的确切数字,只能从《明会典·商税》找出零星的数据推算。可以看到万历之前,明朝的商税(交易税)只有5万两左右,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可以忽略,到万历时期才达到8万两。注:明代钞票在明英宗时期已经跌到1文/贯。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12)

明代商税在30至40万两之间。从明宣宗开始,关税逐渐成为明朝商税的支柱税种,而交易税一直低于10万两,直到天启、崇祯朝,关税又大幅增加。总体上,明朝的商税(交易税 钞关税)规模在30至40万两之间,远低于宋朝。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13)

满清:税负从乾隆开始加重

满清的商税结构如何?满清前期的商税制度继承明末,关税占大头,“住税”归为杂税。笔者认真分析了乾隆三十一年的税收结构,住税(牙契税和门摊税)为121万两,占杂税(149万两)的比例达到81%。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14)

商税负担从乾隆开始加重。笔者按照住税占杂税80%的比例推算,加上统计的关税,可以看到,雍正之前,满清的商税占比只有5%左右。到了乾隆时期,商税超过600万两,占比已经达到15%,超过宋朝的税负。或许这跟乾隆贪图享乐有关,商人自然当冤大头。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15)

经济结构转变,满清末期,商税比例接近50%。看一下满清光绪年间的税收结构,年岁入8284万两,看上去常关税只有91万两,可是却新增了洋关税(主要销售鸦片)、土药(国内土鸦片的商税)、厘金(满清发明的新型商税,货物抽成,本质也是商税)和杂税。如果四者相加,总额达到4067万两,占比49.1%。当然,此时中国已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结构也发生转变,商税的比例自然提升。但是,以鸦片为税基的商业税是邪恶的,耻辱的,这些都激励我们民族要积极进取、奋发图强。

古代农业税和商业税图表(看的不只是数字)(16)

总结:商税的多寡,反映经济结构的变迁

商税在中国源远流长,西周便开始出现商税(交易税),春秋时期的齐国更是以商立国,会盟诸侯要求削减关税。从秦汉开始,商税在完善和发展过程中,也反映出经济结构的变迁

1)隋朝至唐前期130年,中国古代经济最宽松的时期,盐铁专卖、酒税、茶税、商税统统没有,抛开上层的政治斗争,朝廷无为而治。抛开隋末那段乱世,国家休养生息,百姓生活蒸蒸日上,自由的经济体(虽然是小农经济),自由地行商。

2)宋代商品经济大发展,交易的增长,催动商税持续增加,从太宗时期的400万贯,增长到仁宗时期的高峰约800万贯。宋代商税的表面税率不高,仅5%,但税卡林立,实际税率远高于此。商税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流动的商品,繁荣的交易,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种子。

3)朱元璋是将汉民族从异族奴役中解放出来,却又把古代经济拉回至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可能是明太祖最终梦想吧!明朝商税的整体规模在30至40万两之间,低于其它朝代。当然,明代商税低于其它朝代,不止有商品经济减弱的原因,笔者将来会写文章专门介绍。

4)满清把中国古代的经济推向了更大的深渊。禁海、抑商、文字狱,无一不是开倒车的行为。满清前期的商税负担不重,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约5%,到了乾隆时期,商税超过600万两,对财政的贡献超过15%,税负已民经超过宋朝。到了满清末期,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结构也发生转变,商税的占比接近50%。但是,以鸦片为税基的商业税是邪恶的、耻辱的,这些都激励我们民族要积极进取、奋发图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