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王昌龄边塞诗100首(王昌龄的七绝名篇)(1)

盛唐边塞诗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唐代,从军边塞,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是很多文人的人生理想。他们不再是世人眼中的文弱书生,而是拿起笔能安邦定国,放下笔能浴血沙场,集英雄豪情与文人儒雅于一身。那真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真正的文人不就该如此嘛?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王昌龄可以算是掌门人之一了。他长于七绝,格调高昂,后世诗论家历来对其作品评价甚高,给予“七绝圣手”的美誉。王昌龄也因长于七绝,在当时就足以与李白齐名。笔者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出塞》是王昌龄的代表作,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边塞诗100首(王昌龄的七绝名篇)(2)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是乐府《横吹曲辞》旧题,主要写戍守边关军旅从戎之事。在这些乐府诗中,“边关明月”是经常出现的意象,不足为奇。然而,王昌龄这首《出塞》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秦汉”二字。历史尘烟滚滚向前,朝代更迭不断,回首茫茫历史,边关战事从未停息过。

王昌龄边塞诗100首(王昌龄的七绝名篇)(3)

此诗一开篇“秦时明月汉时关”就以互文的手法,将历史时空无限的延展开来,惊艳了千年。明月照边关,征人尚未还。这句话的意思本来很简单,但是借了“秦汉”二字对“明月边关”进行修饰,原本简单的语句就意境顿出了。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

历经千年,边关依然是如此荒凉寂寞,陪伴它的唯有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然而,在近千年的历史变幻间,多少战争发生在这边关险隘?又有多少将士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最后牺牲在这一片荒凉寂寞中?真是“明月照千年,征人尚未还。古今多少事,化尘烟!”

王昌龄边塞诗100首(王昌龄的七绝名篇)(4)

诗作的前两句一开篇就蓄足了气势,于是在后面便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的豪迈宣告。“龙城飞将"紧承首句“秦汉”而来,即诗人心中呼唤的英雄将领李广。李广是汉武帝手下的一员猛将,在汉武帝平定匈奴的战争中神勇无比战功赫赫,令匈奴人闻风丧胆。

而“阴山”是古代中国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界限,在中枪古典诗歌中也是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例如戴叔《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李益《汉宫少年行》“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等等。王昌龄此诗中的“不教胡马度阴山”之意就出于此。

王昌龄边塞诗100首(王昌龄的七绝名篇)(5)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却是深刻复杂的。诗中,既有对边关将士的深切同情,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此外,王昌龄并没有细致描绘边塞风光,而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边关将士的内心世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诗人视野阔达,胸怀广博,以前人意象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非凡,确实难得。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