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送之《<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事(上)》录自郑逸梅先生《艺林散叶》一书,这本书记录近代文艺圈的逸闻趣事,文字短小精悍,涉及人物众多,叙述亲切生动,作者郑逸梅有“补白大王”的雅誉。今将其中有关戏曲的部分辑录出来,分为三期推送给大家。

 杨彬瑜笔名屮屮,为民国初年名记者,因捧名旦荀慧生,更名怀白,盖慧生艺名白牡丹也。

 杜丽云有声红氍,斋额“金香馆”,出于太史公蓝云屏手笔。

 田文烈与闵葆之手札,有云:“请公于明日上午十二点钟前,枉莅寒舍便饭。饭后同往公垣赏芍药,随至中和听剧,李桂芬两出《十八扯》《赶三关》,卢月霞一出《白水滩》,皆甚佳,不可不早到。同座为吕生次篯,无外客也。”观此可见此老晚境之优游闲适。

 女伶刘喜奎,以色艺双绝,蜚声红氍毹上,后嫁参谋部科员崔承炽,息影津沽。民国十二年,崔患病卒,喜奎服生阿芙蓉膏以殉。

 徐致靖晚年,为杭州寓公,嗜好昆曲,往往邀集曲友,月作数次游湖之会。歌声笛韵,激荡烟波,及夕阳西下,始尽兴而返。

 京剧女演员童月娟有摄影癖,每月摄影费,在生活支出中占主要一项。曩蒙见贻一帧,风姿嫣然,岁月不居,恐已美人迟暮矣。

 名旦角赵君玉嗜赌,临上场,始释博具,但其化装极神速,为他人所不及;又喜赤足,一次急于上场,不及穿鞋袜,乃低御其裙,借以掩蔽,观众均未发觉。

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事是什么(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1)

赵君玉剧照

 梅兰芳喜栽牵牛花,花时宴客欣赏。

 梅兰芳摄《洛神》影片,事先观赏故宫博物院宋人所摹顾恺之之《洛神图》手卷。摄拍时,图画背景由胡若思精绘。

 梅兰芳初编《嫦娥奔月》,即在银行家冯幼伟客厅上,合二巨桌作为戏台,载歌载舞试演之。

 梅兰芳喜湘妃竹扇,所存数以百计。

 梅兰芳演《探母回令》所用女蟒袍,系清宫后妃遗物,价值千金。

 梅兰芳灌唱片甚多,但彼不喜听自己之唱片。

 梅兰芳与杨瑟君貌相似。瑟君,名毓瓒,泗县杨杏城之嗣子。一日,杏城游中央公园,见梅兰芳前行,呼毓瓒而止之,梅不之应,进而曳其裾,始知为梅非瑟君。

 梅兰芳之《天女散花》,婀娜多姿。盖叫天却谓其中有石秀探庄之身段,运用入妙。

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事是什么(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2)

梅兰芳访美演出《天女散花》

 梅兰芳常服霍山石斛,借助嗓音之朗澈。

 梅兰芳得岳武穆书幅,非常珍爱,倩樊增祥书宝岳楼额。

 陈秀华善教京剧,名演员杨宝森、谭富英、刘佩君、孟小冬、张文娟、梅葆玥、小达子等,均得其指导。人称陈秀华教戏,似有一种内家拳之功。

 冒鹤亭有赛金花致彼书,易实甫有坤伶鲜灵芝致彼书,均情致缠绵,实则好事者戏为之也。

 京剧院演《打金枝》,余适晤魏金枝,乃开玩笑对他说:“您外出当心被打!”魏亦笑曰:“没有人敢打,打亦不怕。”及十年动乱,魏果被打。

 我友中喜藏唱片者凡二人:一丁慕琴,为漫画家,民国初年,杂志插画都出其手;一周剑云,评剧家,辑有《鞠部丛谈》,又主持明星影片公司,与郑正秋、张石川为影坛三巨头。顷见报载,温可诤教授所藏外国唱片,遍及数十国家,有绝版者,有世界超级歌唱家者,数以千计,可谓后来居上。

 上海之有女戏班,始于京剧丑角李毛儿。李蓄贫家幼女之颖秀者,教之歌曲台步,凡绅宦家有喜庆事,恒出演之,名毛儿班,后误作髦儿班,称髦儿戏。福州路有群仙戏院,以演髦儿戏著名。

 清季,上海梨园演《刺马》新剧,饰上元县万青选,为一丑角,备极丑态,万亲观之,汗流浃背。不得已,乃与梨园主持者相商,寿三百金,改丑角为正生。

 谭叫天擅唱《秦琼卖马》,汪桂芬因之不唱《卖马》。汪桂芬擅演《取成都》,谭叫天因之不演《取成都》。

 四大名旦,各有专集,梅兰芳乃许姬传编,程砚秋乃金仲荪编,荀慧生乃沙游天编,尚小云乃徐汉生编。

 剧界有“北梅南雪”之称,梅为梅兰芳,字畹华;雪为李雪芳,字浣蘩。

 民国初年,京剧女艺人,以刘喜奎、鲜灵芝为翘楚,易实甫、罗瘿公辈大为倾倒,竞作诗歌以张之。李释堪却谓“艺固无讥,貌则实亦无足惊人”。

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事是什么(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3)

刘喜奎便装照

 京剧演员,往往以艺名传世,真姓字反湮没不彰。如小叫天为谭鑫培,一名金福,字英秀。王凤卿字仁斋。孙菊仙名学年。余叔岩名第祺。王右宸名国栋。马连良字温如。高庆奎字子君。谭富英名豫升。谭小培名嘉宾。时慧宝字智农。贯大元字昱明。杨宝森字锺秀。刘鸿声字子余。罗小宝名葵舫。杨小楼字嘉训。俞振飞字箴非。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尚小云字绮霞。程砚秋字御霜。陈德霖名钧璋。王瑶卿字稺庭。小翠花即于连泉,字少青。程玉菁名玉梅。王芸芳字湘帆。郝寿臣名瑞。龚云甫名世祥。又芙蓉草为赵桐珊。想九霄为田际云。绿牡丹为黄玉麟。夜来香为周凤文。七盏灯为毛颖珂。小连生为潘月樵。粉菊花为高秋颦。雪艳琴为黄咏霓。新艳秋为王玉华,等等都是。

 梨园后台规则,丑角坐上首,勾脸时,丑角先开笔。相传唐庄宗为老郎神,庄宗演戏,自饰丑角,故以丑角为尊。曩年,我任职共舞台,曾至后台观之,犹有此习。按老郎神,一称老郎菩萨,有指唐庄宗而言,亦有指唐明皇者,盖明皇蓄梨园子弟也。然《山海经》有云:“颛顼之子名老郎,居騩山。其声如钟罄,为音乐所自始。”

 一九〇五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谭叫天之《定军山》活动影片,为京剧上银幕之始,摄者刘仲伦。

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事是什么(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4)

谭鑫培之《定军山》

 苏州民兴社演新剧,李君磐领导,携来二学生,一即后来成为名小说家之张恨水,一为黄秋士。秋士演旦角,擅小楷,打泡第一日,凡包厢、正厅之观客,各赠团扇一柄,均秋士手写,且许补上款。

 《木兰辞》传诵人口,但木兰究属何时代及何处人,迄无定论。闻梅兰芳演《木兰从军》,曾撰有《木兰考》,亦未见其文。据云,木兰易男子装,代父征戍十二年而归,人无知其为女子者。观此,可见木兰并不美貌,类粗男子,否则十二年之久,岂有不被人发觉者。世俗画古代美女,如西施、昭君、杨玉环等,亦有列入木兰者,殊不适当也。

 载湉能唱京剧《武家坡》。

 袁克定厌恶徐世昌,背人呼之为“活曹操”。又袁世海演三国剧,善饰曹操,亦有“活曹操”之称。一存其质,一状其人。

 钱化佛自称:“生平遇到三位仙人,革命遇到孙逸仙,演戏遇到孙菊仙,书画遇到杨草仙。”

 陆澹安撰《古剧备检》,包罗万象,都二百万言;搜集资料,不仰求于人,亦不涉足图书馆,可见其收藏该类书籍之多。

 清末四公子之一丁叔雅,宣统己酉卒,老伶工潘月樵为料理丧事。

 梅畹华爱猫成癖,在上海思南路宅内畜一大白猫,后赴北京,未携猫同去,既而思念之,李春林乃送灰色驯猫一,梅加以抚摩,作为良伴。

 梅畹华作画,题款多由李释堪或黄哲维代笔。所绘梅花,在北京由汪蔼士代,在上海由汤定之代。

 梅畹华作画,由于吴昌硕赠梅花画幅所引起。既而罗瘿公建议,倩王梦白教画,因此畹华曾谓学皮黄是吴菱似开蒙,昆曲是乔惠兰,画则王梦白。

 梅畹华藏有薛素素小像及马湘兰之《落花诗卷》。

 演说大家马相伯九十寿辰,适孙菊仙供奉自京南下,应聘演剧,年亦九十,沪人传为美谈。余槐青有一诗云:“名士登台演说长,名伶演剧亦登场。年华九十同称颂,南北双星酒一觞。”

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事是什么(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5)

孙菊仙

 吴梅之父国榛,字声孙,著有《勤甓斋残稿》,清光绪十二年卒,时吴梅只三岁。

 吴梅与黄摩西友善,然颇以摩西能诗文而不能饮酒为憾。

 吴梅藏有阮大铖原刻四种曲,后董绶经刊四种曲,吴梅发现谬误擅改处甚多,谓他日必发其覆。既而战乱,吴梅客死,始终未揭。

 龙榆生称吴梅专究南北曲,制谱、填词、按拍,一身兼擅,晚近无第二人。

 从吴梅学而工词者,有唐圭璋、胡士莹、卢冀野、陆维钊、徐声越、王玉章、蔡正华、徐益藩。

 吴南青,为词曲家吴梅哲嗣。毕业于金陵大学,欲谋一职,适南京某中学欲聘一教员,吴梅却推荐与南青同班之某女同学以承乏。吴梅夫人责怪之,乃曰:“某女同学成绩在南青之上,则更胜任愉快也。”

 吴梅藏曲六百种,刊其尤者一百五十种,为《奢摩他室曲丛》。

 吴梅辑刊《紫钗记》《南柯记》《四声猿》,往往删改原文,认为前人失律。

 吴梅晚年病喉喑,不能讲学。

 昆曲组织有仙霓社,此名称乃孙玉声所取。

 管际安曾在上海人民电台演讲昆曲唱法。

 商笙伯嗜越剧成癖,陆丹林却最不喜观越剧。

 荀慧生艺名白牡丹,倩吴昌硕写一斋额“小留香馆”。奈昌硕误写为“小留云馆”,后需重写一帧。而此“小留云馆”额,转入朱其石手。

 吴昌硕喜昆剧,八十岁时,某晨犹自提袍角,手执木矛,教儿辈作戏剧架式。

 京剧女演员张文艳,曩时有声红氍,某次患病,汪洋医生一针治愈,当时各小型报纷纷谈汪洋事,因有“一片汪洋”之称。

 坤伶张文艳,与宋小坡同赁一屋,张居楼上,宋住楼下。张每晨吊嗓,宋聆之,自谓耳福不浅。

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事是什么(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6)

张文艳

 冯春航,为民国初年京剧名旦角。柳亚子为刊《春航集》,能诗工书,一度鬻书海上。郑海藏为订润例,但流传不多。今夏,我获得一扇,冯春航书,钱化佛画,款为桐珊。按桐珊姓赵,艺名芙蓉草,亦当时名角也。

 冯春航能作石鼓文,曾赠朱大可石鼓文屏幅,甚工整,惜于抗战中失之。

 赵如泉藏有冯子和主演《新茶花》之全部舞台照片。子和,即柳亚子早年揄扬之冯春航。

 汪桂芬素为程长庚操琴,某次,程骤病,由汪代之,为其登台演艺之始。

 汪德僢,擅演京剧,一次登台,汪桂芬观之而笑,盖藐视之也。德僢因改名笑侬以自励,曾撰一联云:“墨笑儒,韩笑佛,司马笑道,侬惟自笑也;舜隐农,说隐工,胶鬲隐商,伶亦可隐乎!”彼演哭祖庙,连唱一百二十句之反调二六,为汪桂芬所不及。

 蒋竹庄侄君稼,为票友之杰出者,梨园名宿陈德霖、王瑶卿均盛誉之,灌有唱片,如《醉酒》《二进宫》《五花洞》《战浦关》等。

 蒋竹庄卒于丁酉十二月二十三日,年八十五。名须生杨宝森亦是日逝世。

 樊云门赏识章遏云之演艺,赠之以诗,有“越女采莲讴未阕,华鬘天际彩云垂”等句,末署“珠尘女士樱粲”。“樱粲”一词似未前见,殆所谓樊素樱桃耶!陈庸庵续有所作:“阳春白雪解人难,秦女吹箫蔡女弹。若使庐陵续旧史,也应新补女伶官。”我曾一度观遏云与金少山合演《霸王别姬》,确殊佳胜。

 伶人田际云,艺名想九霄,为梆子花旦之翘楚。文廷式学士却深恶其人,骂之为“忘八旦”。或谓“想九霄”“忘八旦”恰成妙对。

 民国初年,国会初开,有举伶人田际云(即想九霄)为议员。袁项城语人曰:“想九霄若作议员,吾当以总统一席让给谭鑫培。”

 清末民国初年,梨园有《斗牛宫》灯彩剧,轰动一时,创始者为想九霄。

 周信芳曾赴临川,寻玉茗堂故址,谒汤显祖墓。

 周信芳演剧,能自编自导,在袁世凯帝制自为,编演《王莽算位》;“五四”运动,攻击卖国贼,又编演《打金刚》;军阀横行,编演《博浪椎》,以引起群众之义愤。信芳擅书法,当时把晤,深惜未求片楮尺缣,以留纪念。

 周信芳艺名麒麟童,盖童年即登台也。张中原编有《麒麟童真本》凡十册。中原乃信芳女婿。

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事是什么(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7)

《华丽缘》周信芳饰皇甫少华

 张中原为周信芳之快婿,亦擅皮簧,如《四进士》《追韩信》等,袍笏登场,居然老伶工也;又精画艺,翎毛兰竹,满纸清趣。其女玉緜,作蝶翅画,纯以蝶翅为之,翎毛兰竹,望之俨若丹青染翰,且成轴卷舒,历久不损,尤为难能可贵,真所谓巧夺天工哉。

 袁克文能演丑角戏,学于郭春山。

 程砚秋初露头角,徐悲鸿绘一仕女扇贻之,画中人极肖程之扮相。

 张大千在北京,每逢金少山、郝寿臣二大净角登台演剧,常往观之,先至后台,坐于金或郝开脸之桌旁,细观用笔之法,盖二大净角,大千与之熟稔也。大千谓人曰:“郝寿臣勾脸,极工细,一笔不苟,似仇十洲之界划画。金少山则反之,勾脸至神速,大刀阔斧,寥寥数笔,近看极粗,似八大山人之画。但二人出台上场,均神采奕奕,无分上下也。”

 徐凌云擅昆剧,又工丹青。其子徐洪,字韶九,亦能书画。

 徐凌云制一谜语:“瞎子唱大面。”射俗语一:“眼不见为净。”

 徐凌云与穆藕初均喜昆剧,又同喜畜蟋蟀,当金风玉露时,乃出以相角斗。

 贺天健喜观京剧,能效丑角走矮步。

 雷铁崖致书柳亚子,力誉女伶郭凤仙,谓:“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惟郭乃算真美人。”亚子以文人狡狯,不足征信斥之。

 陈石遗生于浴佛节,八十寿辰,举行堂会,如魏新绿演《文昭关》伍员,徐琴芳演陈宫唱《落店》,尤为生色。魏为石遗女弟子,徐则电影女明星也。

 徐悲鸿为梅兰芳绘《天女散花图》,按照梅之剧妆头饰为之,梅大喜,悬诸北京护国寺街寓所。

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事是什么(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8)

徐悲鸿绘梅兰芳《天女散花》

 福芝芳初搭田际云之崇雅社戏班,由罗瘿公之介,得识梅兰芳,一九二一年冬,结为夫妇。

 梅兰芳所演之《黛玉葬花》剧本,乃杨尘因、张冥飞、许姫传三人合编,共四场,临演失去第一场,不得已只演三场。

 梅兰芳之妹蕙芳,嫁徐碧云,碧云以《女起解》一剧负盛名。

 穆儒丐所著《梅兰芳》一书,颇多诋毁语,冯耿光悉数收购而焚之。书为小说体,共十五回,附有彩色剧照,及梅之小影。内容由梅之出身叙起,直至梅赴日本演出为止,前有序文数篇。一九一九年,盛京时报社印行。

(《艺林散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