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早在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在中国就有各种文明的出现,发现大量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有良渚文明,陶寺遗址等,承现满天星斗态势,各处早期文明都有自己的脉络。在现发现的新石器遗址中,人们可以看见各种的石器和木器,各种的石木生产工具,但对海边的史前遗址还了解得甚少,仅有最近的井头上遗址发掘出大概的模样,可以发现独木舟和各类贝壳遗址,但史前真实的海边渔猎的场景还没有研究考证出来。

在距今八千年前,史前人类在东海的海边,活跃着一支以打渔为生的部落,大致位置在浙江海湾附近,这是人类在海边生存所寻找到的最佳场所,海湾有利于人们躲避台风所带来的危害,海洋鱼类也大多栖息于此,更加有利于人类的捕获鱼类资源,海湾更加的安全和舒适,避免海洋气候的影响,也有利于获取陆地上的猎物。人们在此夜观天象,捕鱼为生。

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在井头山遗址发掘出的贝丘遗址和相应的石器工具,考证在距今8000年前,可以想见人们新石器早期就已经在海边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原始部落,使用大量的贝类和木头,石器结合的工具捕猎和生活,最后到现在只留存贝壳和石头用具。由于木头极易腐烂,在海里留存下来,是极其困难的事,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员从一个个文化层堆积中的发掘是难以保持的。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1)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2)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3)

在旧石器晚期,海边的人们以在大海边捕鱼为生,在海湾相对安全。那时,海边鱼类资源丰富,各类的鱼货,贝壳都是比现在大上好几圈,个头巨大,相应的捕鱼风险也会增加,鲨鱼等海洋生物都有致命的威胁,但那时部落已经形成大致的规模,部落中已经有大巫的存在,负责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从而逐渐形成了部落的文化。聚集的人们更加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可以相互帮忙和救助。更加有利用生存和发展。

对于海边的人类来说,部落的人们更加的关心太阳,月亮,海洋和鱼类之间的关系,观察潮汐到来的时间和退潮的距离,人们对于天气的变化和方向的指引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部落的人们在夜晚对星辰的记录也更加的详细。对未知的存在也充满了敬畏之心,夜空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又和人们的记录习惯相吻合,出于对天象有着本能的敬畏之心,使得人们形成星空崇拜。人们可以用星辰的样子来记录日常生活和夜晚星辰的位置,每当天象有变化时,比如流星雨,天空的异象等,都用贝壳刻画记录下来。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4)

人们看到自然界的强大,总是希望自己更加的强大,拥有超能力,便开始模仿和想象太阳,月亮,星辰大地的力量,通过祭祀的方式把力量加持到自己所使用的物品和自身之上。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在特殊的日子里,来祭祀天地.神灵.祖先。古人认为自己可以得到上天的庇佑,使自己强大,战胜一切,万事一帆风顺。

古代的人们视力极佳,能看到的星辰也是极其之多,人们对星辰的运行也有了相当多的研究,对于星辰指引方向已经有一定的方法,人们开始用贝壳刻画记录所见所闻,用一个个孔洞形成的形态记录事件,好像一个个星辰加持在物品之上,人们运用学到的复杂天文学知识来指导生活。

在新石器时期早期的一段时间,有可能是几百年时间,人们运用熟练的打孔技术来记录生活,这段时间部落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形成了国家的雏形,分工日益明确,知识和生活技巧得到广泛的传播。

对于用打孔的方式记录的方式运用得相当的广泛,留存下来的贝壳记录这一切,各种贝壳的工具都有打孔留下的痕迹,还有大量的贝壳都流下痕迹,这内在的含义是什么,这等待着我们去解读。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5)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6)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7)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8)

在上古时期,没有文字之前,人们是如何记录和传承生活经验的,在《易经 ·系辞》曾经记载 :“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记事是人们的普遍方式,打孔刻划也是人们的选择,但绳子是容易腐烂和断裂的,难以跨越时间的长河保存到现在,只有打孔的贝壳我们如今还可以见到,记录着过往的历史和信息,可以窥见史前的文明。

上古文明是如何得到传承,星辰记事的方法是如何影响到后世的,以星辰记事流传广为人知的是河图洛书。

一直河图洛书的来源都是众说风云,星辰记事的出现可以印证在上古时期有这样的部落文明是以星辰的方式记录河图洛书,这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延续,在《册府元龟*帝王部》也说“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书者也”。这说明在夏朝,河图洛书出现在中原地区,这对星辰的了解已经有了相当高的认识。另一方面来说,河图洛书不是无根之水,突然冒出来,也是一个部落对天地,星辰的研究,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来,传说中的故事总隐藏着我们未知的秘密。

按照古籍和传说,河图洛书应该是和神龟相伴的部落在大禹登基之时,带着河图洛书献给大禹,祝贺大禹治水有方,登天子位。根据这一传说,这一个海洋文明应该在夏朝建立之前,和后来夏朝的文化传承关系亲密,夏朝的灭亡,也为这一文明的断代提供了依据。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9)

对于这个海洋史前文明,还有很多未解之谜,这些孔洞的形状到底表达得什么意思,这需要多学科综合的分析,遥远的历史已经蒙上厚厚的灰尘,要了解这一个史前文明还需要不断的发掘和探索。

从其本质来说,史前海洋文明更加接近易学的思想,以贝壳为底,星辰作画,接近阴阳之道,正如王东岳学者认为,易经是在没有完成文字系统前出现的另一套易文化系统,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和结绳记事一同出现的中华文明之光。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10)

史前海洋文明大部落的星辰记事,还比黄帝内经早,对于人体穴位的发现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这是否是高等级的史前文明,发现穴位的妙用和写黄帝内经的早期经验积累都值得研究的问题。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11)

这一史前海洋文明,发现太多令人吃惊的物品,笔者用了半年的时间收集,收集了大量的标本,经常发现眼前一亮的物品,有的实在是匪夷所思。经常有人问,那如何判定收集到的物品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存在于五千多年前?

那就要提到贝壳的钙化。贝壳经过几千年埋在海边,经过地球变化的过程,自然会形成贝壳的钙化和衰变,有些贝壳玉化成玛瑙的形态。也可以通过现代科技大致的测定贝壳的年代。

总之,这一史前海洋文明的发现,实在是难以研究,1.不仅要了解古代的天文知识,对天文地理有深刻的认识,2.还要了解易学,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对阴阳五行,河图洛书有大致的了解。3.要对海洋文明,鱼类,贝壳的种类等都有足够的认识,对史前的海洋文明有深刻的研究。4.要了解华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现在夏商周断代工程都是得到初步的结论。

解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与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星辰记事(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