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将近,大多数地区的温度都呈急速下降的趋势,如浙江地区,前几周还保持着20℃左右的气温,近一周已降至10℃以下,蜂群外出采集的活动也渐渐减少。随着温度的降低,相信不少蜂友们都会有这样一个疑惑:"需不需要对蜂群采取保温措施?"。
这里是要分情况区别对待的,要综合考虑蜂群的发展需求、外界温度、蜂群的抗寒特性和蜂群的群势再决定是否需要保温。一般情况下,处于越冬期时是以外界平均温度是否低于零下10℃来决定是否采取保温措施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国中蜂在多年环境影响,且有御寒采集冬蜜的需求,抗寒能力普遍偏强,一般只要外界温度大于10℃,且晴暖无风的天气,它们就能正常出巢采集。但当外界低于10℃时,外出维持可以活动的正常体温就比较困难,因此这个温度下,蜂群会停止外出活动,将活动区域限定在蜂巢内,但此时并不代表蜂群进入越冬状态,无需保温。
当外界气温继续下降到5℃左右时,蜂群才会停止其它活动,开始抱团取暖,开始真正意义的进入越冬状态。
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结团的蜂群能消耗最小的能量维持蜂团的温度在13~26℃之间。
在-10℃~5℃之间时,蜂团都能通过结团保温来抵御寒冷,并对这一区间变化的温度有一定的适应、抵御能力。若在这一温度间采取保温措施,易使蜂群内部温度上升,蜂团散开,这也意味着蜂群内部活动量加大,对于蜂群体能、巢内储蜜的消耗也会加大。特别是如果保温过度,易使蜂群产生外界温度高,适宜出巢活动的错觉,促使蜜蜂出巢活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故而以-10℃为界限,高于这个温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建议采取保温措施的。
当外界温度低于-10℃时,就要对蜂群进行适当的保温措施,根据蜂群的生物学特性,确保添加保温措施后,蜂群温度能维持在-2℃~2℃这之间是最好的,上下留足让蜜蜂自我调节的空间,既确保了温度,也不会散团,增加消耗。
讲到这,还请大家牢记一句话:"没有冻死的蜂,只有饿死的蜂"。这是养蜂前辈们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因为蜂群是需要消耗食物来产热,维持内部温度的,所以在外界温度高于-10℃时,尽管无需添加保暖措施,也要确保蜂群内部的储粮充足。
需要注意的是,-10℃仅是一个参考温度,不同地区、不同蜂种的抗寒能力不同,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阿坝中蜂常年生活在2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相应的抗寒能力较强,而广东地区的蜂种,抗寒能力就偏弱,采取保温的温度就要上调。还有强群比弱群抗寒,故而弱群对于保温措施的需求就更大。
文章来源:蜂博士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