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热的《长安十二时辰》已经更到26集,追到现在,小编发现认识的小伙伴已经全部入坑,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午休话题已经从买买买到四字弟弟的颜值和雷大头的演技。
《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唐长安城24小时的故事,从天宝三载正月十四的巳正开始,到正月十五的巳正结束。故事每一集为半个时辰,每集开头都会以日晷报时,半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一个小时。
其实早在周朝时期,民间就开始用日晷计时,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也许你想问,日晷是如何计时的?人类对于时间的感知,最早的来源就是太阳,日升日落,周而复始。“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
按摆放角度不同,日晷分为地平式、垂直式和赤道式等三类,以赤道式最为经典。赤道式日晷在摆放时,要与赤道平行,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通过阳光投影测定时间。也就是说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晷针,其所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移动,对照晷盘上面的刻度,即可读取当前的时间。
虽然日晷计时简单可靠,但却有巨大的两个缺点,一是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须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指向北极星。二是日晷依赖日照,如果是阴天或者黑夜,那么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
所以古代还有其他的重要计时仪器,水钟和火闹钟。
“水钟”是依靠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
火闹钟是利用香烛燃烧的速度,燃烧至固定位置的铃铛便会掉落发出的声响,从而达到计时的效果。
《长安十二时辰》提到的这些“计时仪器”虽然都可以记录时间,但多多少少都存在限制,受外界干扰的程度比较大。
直到1583年,伽利略发现了钟摆的等时性,现代钟表得以诞生和大发展,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
虽然在此之前,已有较为初级的计时手段。但伽利略和惠更斯无疑是钟表的缔造者。从计时器的运作原理上来看,摆钟是之后怀表与当今手表的最原始机械结构。
今天,钟表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计时工具了。花样翻新的钟表举目可见,大钟、闹钟、座钟、挂钟、七天钟、十五天钟,粗马表、半自动表、全自动表、单日历表、双日历表、星晨日历表、男式表、女式表、镀金表、真金表等,比比皆是。
,